掌握行动规律 预伏歼敌

2015-04-16 01:39窦超
轻兵器 2015年7期
关键词:郓城步兵伪军

窦超

继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中军区17团于1941年1月3日进行南龙岗反袭击战斗5天之后, 115师教导3旅第7团又进行了一次出色的伏击战斗,这就是发生于1941年1月8日的潘溪渡伏击战斗,此次战斗有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但也不乏教训……

115师教导3旅第7团是一支由红一军团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八路军部队,抗日战争时期被冀鲁豫军区首长称为“冀鲁豫的铁拳”。其前身是著名的“模范红五团”——红一军团第2师第5团,该团最早源于被誉为“铁军”的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以及朱德在南昌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五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后来,随着八路军的不断发展壮大,这支部队先后编为115师第5支队、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第5团、运河支队第5团和教导3旅第7团。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作战,后来挺进山东成为八路军鲁西军区所属部队,当时的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3旅旅长是我军著名军事家杨勇上将。可以说,这是一支具有老红军光荣传统、优良战斗作风,由我军优秀指挥员指挥的英雄部队。

1940年末,由于国共双方发生摩擦,八路军大量兵力被迫与濮县地区和定陶地区的国民党军抗击,日军则加紧向我鲁西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攻,对我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严重威胁。当时,驻郓城县及周边地区的日军为第32师团的1个大队400余人。他们与伪军在占领的黄河故道大堤以东和郓城西北的肖皮口、刘口、水堡、任祥屯等地设置据点,还将大堤修筑成沟深、墙高各10余米的障碍,以图分割并封锁我抗日根据地。我军必须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破日军企图,才能改变被日军严重威胁的局面。

为了打击日军不断向我抗日根据地进攻的气焰,我教导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治委员苏振华决心给驻郓城日军以沉重打击,一方面制止日军不断向我进攻的行动,另一方面将日军注意力吸引到郓城西北的候集方向,起到掩护教导3旅9团南下巨野以南地区建立根据地的作用。当时,我军发现驻候集据点的日军只有1个小队外加伪军100余人,兵力比较薄弱但却有坚固工事作为依托。这股敌人虽然经常对我进行袭扰,但也不断遭到我方打击,每当被打击时就会缩回据点向郓城方面求援。而郓城方面日军却依仗兵力较为强大,每次都要携带92式步兵炮积极增援候集据点。

掌握了日军这一行动规律后,杨勇旅长和苏振华政委决心佯攻候集据点,吸引郓城日军出援,同时以第7团为主力在候集和郓城间公路上设伏,诱歼日军增援部队于梁家庄和碱厂店之间地区,并夺取日军的92式步兵炮。当时,杨勇还向部队提出了“打胜仗,缴大炮,迎接1941年”的口号。

总计划确定以后,接着是进行详细的战场侦察。1941年元旦刚过,教导3旅第9团途经候集以西向巨野南部进发,执行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乘掩护第9团行动的机会,由杨勇和教导3旅副旅长王秉璋带领第7团团长刘正、政委杨俊生,以及营、连干部着便衣化装成农民和小商贩,到候集至郓城之间地区沿着公路进行详细的现场侦察。在侦察过程中,我军指挥员们发现候集东南数公里的郭家海至潘溪渡之间地形较好。

潘溪渡是一个较大的集镇,紧挨着黄河故道大堤,连接候集和郓城的公路从潘溪渡穿过。公路两侧的村庄非常有利于我伏击部队隐蔽,而公路两侧的地形又非常平坦开阔,有利于我方发扬火力,杀伤暴露在这里的敌人。因此,这一地段被选定为我方的预定歼敌地域。在碱厂店东北面的黄河故道大堤则可以作为我军警戒部队的阵地,监视任祥屯和肖皮口的日伪军。

根据以上地形条件,教导3旅很快确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首先以旅特务营佯攻候集,吸引郓城日军出援;第7团2营隐蔽于秦家集、郭家海、梁家庄地区,并以一部分兵力在梁家庄占领阵地,当日军接近时发起攻击,坚决阻击敌人抢占村落,同时防止候集据点之敌突围增援被伏击的日军,该营7连和8连要以迅速动作直插敌军后尾,阻止日军向郓城方向后撤,并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日军携带的92式步兵炮;第7团1营隐蔽于碱厂店,当敌军通过后立即发起攻击截断其退路;第7团3营位于咽喉铺和樊家楼西北侧的大堤附近,从日伪军另一侧协同1营夹击敌人,坚决消灭日伪军主力,该营1个连隐蔽配置在樊家楼西北大堤附近,打响后迅速占领大堤,阻止被围之敌向东逃窜。旅指挥所和第7团直属部队位于秦家集,第7团团指挥所则位于碱厂店南侧民房内。此外,旅直属的骑兵连位于贾家楼隐蔽待机,第7团打响后快速进至潘溪渡南侧,负责阻击郓城方向再次来援之敌。第2军分区特务连在杨家庙附近隐蔽,监视肖皮口和任祥屯之敌,同时控制杨家庙附近大堤,准备截击逃敌。

根据以上部署,第7团进行了紧张的战前演练,主要演练了村落伏击战的各种战术,如突击队、火力队的隐蔽配置和战斗发起时的战术,便衣侦察员和步哨演练了遭遇敌搜索分队时的应付办法,还详细研究了进入伏击地区后的注意事项等。为了保密,我军的相关作战演练是在远离预定作战地域的范县龙王庄附近地区进行的,而且在作战演练期间不向部队交待具体的作战任务。可以说,此次战斗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周密的。

1月7日夜间,我军第7团开始向作战地域运动。在距离预定伏击地域5~6km时,部队开始有意识地避开村庄前进,以免打草惊蛇。原来由骡马驮载的迫击炮,也改为人工肩扛,增强了部队的隐蔽性。部队进入预定的各村庄后,立即采取措施封锁消息。挨家挨户地通知群众开会,动员群众严守秘密。各连进村后以排、班、小组为单位进入村子后街,在住户的院子里或挖洞隐蔽,或利用房顶上的草堆、粮囤藏身,同时严格纪律不准随便走动,也不准发出任何声响。为了避免这一地区的狗在晚上乱叫暴露我军行踪,我军战士随身带着干粮,见狗就喂,减少了因狗的叫声暴露的可能(潘溪渡一带是敌占区,狗的数量较多。在我军根据地和游击区内则开展过打狗运动,以减少我军夜间行动时因狗叫暴露的情况)。同时趁着夜色将靠近街道的屋墙角挖出掩蔽洞,通过洞口观察街上的动静,随时准备从这里出击作战。轻重机枪手都部署在房顶的草堆、粮囤之间,以机枪交叉暗火力点警戒街道。

为了掌握情况我军部分指挥员还化装成当地群众观察情况。1营教导员唐文祥是四川人,口音太重又不会说当地话,因此就化装成哑巴在道边遛牲口,并随时观察村内外的动静。根据我军召开群众会议的规定,天亮后老乡们可以照常打水、烧火做饭、扫院子等,但是相互之间不许沟通消息。部队还派人将村子内与日伪军有联系的人监视起来,以防止走漏消息。潘溪渡一带是敌占区,日伪军任命的伪村长在我军严厉警告下也按照我方意图行事,他们照常应付前来刺探情报的汉奸和探子。这一切使得我军所在的村庄看起来一切如平时一样平静,以使日伪军可以放心地前来增援。

我军第7团伏击部队进入阵地后,担负佯攻任务的特务营也开始了积极的动作。1月7日24时,特务营开始向候集据点发动佯攻,他们连夜挖掘交通壕向日军据点接近,很快就逼近了日军的第2条外壕。我方突击部队故意将翻越高墙使用的长梯子暴露在交通壕外,并在火力掩护下向敌步步逼近,不远处则有组织起来的村民抬着担架来回运动。候集据点的日伪军看到我军摆出一副要拔掉据点的阵势,顿时慌了手脚,立即向郓城日军大队求援。

此时,一个日本人为我军战斗的胜利立下首功,这个日本人名叫水野清夫,原来是日军的炮兵教员。水野清夫在1939年8月的梁山战斗中被我军俘虏,后来经过我方教育参加了反战同盟。这次伏击战中,水野清夫负责对日军的侦听工作。他在从候集到郓城的电话线上接上耳机,监听日军的有线通信内容。

当候集据点遭到我特务营围攻时,驻候集的日军小队长立即向驻郓城日军大队长求援,但日军大队长却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几个土八路骚扰一下,天一亮就会离开。但是后来我特务营的佯攻越来越“猛烈”,使得日军小队长认为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在进攻,他向日军大队长报告说,八路军已经攻到第2道外壕,虽然遭到猛烈阻击但仍然继续攻击,而且正在竖起梯子强攻炮楼,日军则弹药缺乏,情况非常紧急。日军小队长还说,八路军枪法很准,枪枪打到炮楼的枪眼里,一定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要求火速派部队增援,否则情况不堪设想。一听是这种情况,郓城的日军大队长也不得不相信八路军是要攻取候集据点了。因此,他在电话里向小队长通报说,天亮后就会有日军1个中队和伪军1个大队,携带1门92式步兵炮,分乘4辆汽车前往增援。得到这一情报后,杨勇司令员立即命令特务营加紧佯攻候集据点,以促使日军尽快来援。

1月8日上午,已经得到日军将要增援消息的第7团官兵在预伏阵地上焦急地等待着敌军的到来。但是,一直到太阳都晒到头顶上了,还不见鬼子的影子。直到11时,第7团指挥员接到了侦察员的报告,说从郓城出援的日伪军已经到达潘溪渡,距我伏击阵地约3km。但此时敌人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命令小股伪军和便衣队前往碱厂店侦察情况。第7团立即下令部队务必注意隐蔽,一定要等待敌军大队人马通过碱厂店后再以枪声为信号发起攻击。

果然,很快就有10多个伪军和便衣队成员来到碱厂店村口打探消息、侦察情况。我方化装的侦察员立即凑上去,一边帮其打水饮马、遛马,一面向敌人提供假情况。这股伪军警惕性还比较高,并没有轻信我方的假情况,还进入村子进行沿街搜索并四下盘问群众。由于我军准备工作做得很好,群众配合也很到位,伪军经过一番侦察和盘问,什么情况也没有发现,因此报告日军一切正常。日军下令继续前进。伪军大队安然无恙地通过了碱厂店,继续向梁家庄、候集方向前进。不过,狡猾的日军却仍然不放心,其部队保持与伪军大队约500m的距离,以骑兵班为前导,乘汽车携带步兵炮小心谨慎地继续前进。

当伪军大队顺利通过碱厂店后,尾随前进的日军却仍然保持着警惕。13时左右,前面的伪军大队已经到达碱厂店西北面的李家庄以北地区,日军中队开始进入碱厂店。也就是说,伪军大队已经进入我预伏地区,而日军刚刚开始进入,主力和位于后尾的炮兵仍未进入我预伏地区。正在这时,一个意外情况突然发生了。刚刚进入碱厂店村的日军骑兵,似乎对我埋伏在屋顶草堆和粮囤之间的部队有所察觉,一边喊叫一边调转马头企图退出村子。我军此次重要的作战目标——日军92式步兵炮,这时刚刚下了黄河大堤,还没有进入碱厂店村。

正在严密监视敌情的我第7团指挥员为了把握战机,立即发出了攻击信号。听到信号后,我居高临下的轻重机枪立即向敌军进行猛烈扫射,手榴弹也在敌军头上炸开了花。日军所乘坐的4辆汽车立刻被我军击毁2辆,剩下2辆企图掉头逃跑,遭集中射击后也趴在地上不动了。我1营部队从沿街院落内冲出来,向街上的日伪军猛冲猛打。红3连连长王占魁带部队在公路上与日军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王连长被日军的1个小队长用指挥刀刺伤左腹,但他忍着伤痛将这个日军小队长刺死。日军在我军猛烈打击下,向东逃窜。就在这个混战过程中,3连的一挺机枪被日军抢走。王占魁见状,强忍伤痛带部队追杀过去,与日军进行肉搏,终于夺回了机枪。但王连长也因流血过多,体力不支而被几个鬼子包围,他拉响手榴弹后,与敌同归于尽。

就在日军在碱厂店村内遭我猛烈打击时,已经过了碱厂店的伪军大队也遭到我1连和2连的猛烈射击,顿时乱成一团,除了被毙伤的和被俘之外,剩下的均作鸟兽散。部分日军边打边撤,携带轻重机枪撤至黄河故道大堤西侧的坟地内负隅顽抗。此时我3营也从咽喉铺和樊家楼方向包抄过来,向坟地内的日军发动攻击。日军顽强抵抗,拼命向大堤方向突围。我3营依托大堤旁的土坑进行抗击,粉碎了日军的突围企图。这时,1营部队也追了上来,2个营的部队开始合力向坟地内的日军发动攻击。拒不投降的日军拼死抵抗,使我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战至黄昏时分,我军2个营集中兵力发起攻击,部队端起刺刀冲入日军阵地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终于在17时左右将这股日军全部歼灭。

就在1营和3营向日军发起攻击的同时,2营展开了夺取敌92式步兵炮的战斗。战斗打响后,2营主力7连和8连迅速直插敌行军队形后部。日军炮兵本来就在队伍的最后面行进,看到前面部队遭到八路军攻击后,急忙架起步兵炮向我方轰击。借着日军开炮的声音,担负夺炮任务的2营部队发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位置,立即向其发起冲锋。日军炮兵见势不妙,急忙在少数步兵掩护下,将步兵炮拖到大堤东南侧,企图沿着公路向潘溪渡方向逃窜。

我2营营长立即命令8连截断大堤和潘溪渡之间的日军退路,并命令7连全力夺取日军步兵炮。7连立即向日军炮兵猛扑过去,边打边追,穷追不舍。该连追上日军炮兵后,先把日军用于拖拽步兵炮的马匹击毙,使步兵炮无法移动,然后向日军发起冲锋。日军士兵眼见拖不走火炮,即依托火炮和死马进行顽强抵抗。这样,双方就在开阔地带上进行了激烈交战,均遭到很大伤亡。7连连长王怀玉见状心急如焚,不顾敌机枪扫射,带领1排和3排向敌火炮位置发起猛攻。日军在我军压力下,被迫退到离炮位几十米远的一个不大的土坑内继续顽抗。步兵炮终于被7连夺了下来。

日军一看火炮丢了,也急了眼,端起刺刀反扑过来企图将步兵炮夺回。7连指导员立即带着2排迎上去将日军截住,与其展开拼死搏斗,掩护1排和3排将火炮拉到安全地带。最后,7连2排在3连配合下将这股日军全部歼灭。日思夜想的步兵炮终于夺到了,为了防止日军援兵再来夺炮,7连和8连一起连推带拉将步兵炮拖到大堤西面,随后用解下的绑腿做成绳索将步兵炮送到杨孟庄,最后用牛车运到了范县根据地。

日军发现向候集据点增援的部队遭到八路军伏击,立即再次组织增援,企图解救被伏击的部队。这股增援而来的日军为1个中队的兵力,到达潘溪渡东南侧时立即遭到我教导3旅骑兵连和第2军分区特务连的阻击。日军虽然发起数次冲锋,但最终也没有突破八路军的阻击阵地,只好丢下20多具尸体逃回郓城。

战至17时左右,潘溪渡伏击战全部结束。八路军以伤亡138人的代价,取得毙伤日军127人(其中军官9人)、伪军15人,俘虏伪军4人,击毁日军汽车4辆,缴获92式步兵炮1门、机枪2挺、其他枪械42支的战绩。这是115师继梁山战斗后,在鲁西平原成功打击日军的又一个战例。

许多战士为夺取这门92式步兵炮付出了生命。然而不幸的是,这门步兵炮刚到我军手中时就出了事故。当时,我军把步兵炮拖到根据地后,很多老乡赶来围观。我军官兵不懂炮兵知识,不知道炮膛内还有一发炮弹,结果不慎给鼓捣响了,当场将1名战士的腿炸断。不过,这门炮也不负众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在攻击鄄城伪军据点时,伪军依托坚固工事不以为然。后来,我军亮出92式步兵炮,并动员伪军家属向炮楼喊话,说八路的大炮来了,再不投降就要开炮了。伪军一看,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就这样,一炮未发就连克2座炮楼。

潘溪渡伏击战是一次出色的伏击战斗,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汲取。

在潘溪渡伏击战之前,我军针对郓城地区日军的部署情况进行了出色的侦察工作。我军通过侦察发现,驻候集据点的日伪军兵力少但却警惕性非常高。这股日伪军经常出动对我进行袭扰,遇到我军反击就缩回据点,并向郓城日军求援。日伪军因为本钱小,不敢与我军正面对抗,因此并不容易将其抓住并消灭。与其相反的是,驻郓城日军大队却因为兵力较强,每次候集据点守军遭到攻击时都携带步兵炮增援,进而形成了较为骄狂的心态。掌握了日军这一行动规律后,我教导3旅从这一规律中找到战机。

除此之外,窃听日军电话信息也成为我军情报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反战同盟的水野清夫,正是因为他窃听到日军驻候集据点小队长向郓城日军求援的电话,才对日军增援部队出动的时间、兵力和武器配备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情报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日军在情报方面先失一招,也就埋下了其后来遭到溃败的结果。

第二,我军在进行潘溪渡伏击战之前,进行了周密的作战准备工作,为取得作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军确定在潘溪渡进行伏击战后,随即转入作战准备工作。我方先是利用第9团南下巨野以南地区的机会,由杨勇司令员亲率第7团团、营、连干部伪装,进入预定作战地区进行现场勘察。通过这次勘察行动,我军各级干部对现场的地形情况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作战部署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另一方面,战前演练也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第7团参战部队在之前进行的两个月的整训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准备工作。其中重点进行了战前练兵活动,选择类似的地形演练了村落伏击战的战术动作,便衣侦察员和步哨则演练对付敌搜索部队的办法。这些工作都增加我军准备工作的成效,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部队的作战能力仍然不适合进行攻坚作战。主要原因是部队武器装备落后,火力较弱,后勤保障特别是弹药保障严重不足,另外,我军部队当时上至高级指挥员下至基层指战员普遍缺乏攻坚战经验和训练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八路军部队在与日伪军交战时,最基本的作战方式是游击战,只有在比较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运动战。也就是说,八路军即使对于像候集据点这样的小据点也不宜采取强攻手段进行攻击。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教导3旅才采用了佯攻候集据点,伏击来援之敌的战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围点打援。我军一方面以旅直属特务营佯攻候集,另一方面则以主力团第7团在潘溪渡以北准备伏击来援日军。采取这种部署方式,避开了我军难以胜任的攻坚战方式,同时又可趁来援之敌于运动中予以突击,以我军之长击日军之短。

在具体作战方面,我军以1营和3营分别部署在候集至郓城公路两侧,发起攻击后即可从两侧协同夹击敌军,2营则负责拦头截尾并夺取日军步兵炮。我2营还担负阻止敌军占据梁家庄等村落的任务,意在将敌军困于野外,更有利于我军将其迅速歼灭。我军还部署对附近敌军据点的警戒力量和对郓城之敌的阻击力量,尤其是对日军再次派出的增援部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阻击行动,保障了主力对日军围歼作战的胜利。我军部署在碱厂店的1营部队采取的是临街隐蔽的方式,距离公路很近,发起攻击后即可与日军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有利于我军发挥兵力优势,迅速冲上公路将敌战斗队形打乱。

从军事哲学角度来说,战争充满了偶然性,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作战行动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一支优秀的部队必然是一支具备高度灵活机动性的部队。在此次潘溪渡伏击战中,我军原计划是将全部日伪军放进碱厂店到梁家庄之间地带后再发起攻击,以起到将敌全部兜入“口袋”的效果。然而,日军先头部队刚刚进入碱厂店,其骑兵就发现了异常情况,随即急于退出村子。此时,日军主力仍然没有进入碱厂店村,如果我军仍然坚持执行原定计划,无疑就会给日军逃离我方伏击圈提供机会。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立即发起攻击,并将原来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作一定幅度的调整。我第7团指挥员当时在一线密切观察着敌情变化,发现这一意外情况后立即决定改变计划发起攻击。同时,2营将原来担负的截尾任务改为同时执行追击撤退之敌的任务。我军做出这一调整之后,各部队能够迅速按新情况发起攻击,保证了作战目标的实现。

第五,良好的保密工作,为战斗胜利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郓城到候集一线当时是敌占区,而我军要深入敌占区进行围点打援行动,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保密。我军在作战准备过程中对基层部队暂时没有交代具体的作战任务,防止了泄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部队进入敌占区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保密工作万无一失。我军进入隐蔽的村庄后立即封锁消息,动员群众保守秘密,对可能泄露我军企图的坏分子采取监视措施,可靠的的群众则按正常情况进行活动,以迷惑日伪军。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保密效果。不仅日伪军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就是小股伪军和便衣队进入我军潜伏的村子进行侦察和盘问时,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我军此次战斗中以绝对优势兵力进行伏击,自身伤亡与歼敌数量却接近1∶1的比例。从战果可以看出,我军毙伤日军127人,毙伤、俘虏伪军仅19人,相对于敌一个大队400人的编制人数可以说未能做到有效打击。因此有相当的教训值得吸取。

此次战斗,造成我军提前发起攻击的原因,很可能是我方伪装方面的小疏忽造成的。从伪军进村搜索并没有什么发现这一情况看,我军的伪装从地面观察应该是比较隐蔽的。但是,日军骑兵进入村子后却有所察觉,这说明我军的伪装措施从较高位置观察可能有缺陷,以致造成我军不得不被迫提前发起战斗。

此次战斗伪军大队基本逃脱最大的原因是由于战斗提前发起,部队间的配合出现一定问题。从我军作战计划可以看出,我方是准备将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大队全部放进从碱厂店到梁家庄之间的预定作战地域后再发起攻击。但日军骑兵却在进入碱厂店后似乎察觉到危险而急于退出村子,促使我军提前发起了攻击。这时的战场态势与我军预想的态势最大的不同是,日军所在的位置不是位于碱厂店西北侧的公路上,而是位于该村东南侧,这就迫使我军将作战地域向东南侧移动。就在我军部队向东南侧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各部队之间出现了空隙,造成已经进入我军伏击圈内的伪军大队乘隙逃走。

缺少预备队也是造成伪军大队基本逃脱的原因之一。虽然按照潘溪渡地区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我军投入战斗的兵力是足够的,但我军并没有指定明确的预备队,这使得我军应付突发情况的能力较低。我军战场向东南方移动后,如我军有一支处于机动位置的预备队,就可以立即展开对其追歼。

负责切断敌军退路的2营7连和8连的配置地域距碱厂店较远,难以在战斗打响后立即赶到,也是此战的缺失之一,这使得日军有机会退到坟地内顽抗,增加了我军的伤亡。

此外,我军当时的注意力似乎过分集中于日军的步兵炮,反倒使得伪军大队成了无人关注的目标,应该也是造成其逃脱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无论怎样,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困难的敌后抗日战场,能够对日军一个中队成功进行伏击也是非常出色的战例,值得记住。

编辑/郑双雁

猜你喜欢
郓城步兵伪军
试论山东郓城县方音概况
郓城莲花落特色方言词汇例释
尖团音在郓城方言中的体现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九二式步兵炮传奇
“步兵”一词的由来
两次大穿插 痛歼美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