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托卡列夫TT—33手枪之附件

2015-04-16 01:39余涛夏天
轻兵器 2015年7期
关键词:弹匣手枪肩部

余涛 夏天

苏联军队早期的自动手枪主要依赖于进口毛瑟M1896手枪和柯尔特M1911手枪等,苏联第一支国产自动手枪是托卡列夫TT-33手枪,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柯尔特M1911、纳甘M1895转轮手枪等一起在战场上使用。托卡列夫TT-33手枪使用的附件较多,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手枪套、枪绳、通条以及使用手册等——

托卡列夫TT-33的手枪套变型产品较多。虽然TT-33手枪的手枪套与TT-33同时生产、同时采用,但由于当时并没有给予手枪套正式的型号名称,因此目前该手枪套有很多叫法,包括TT手枪套、TT-33手枪套、托卡列夫手枪套等等。本文为了方便表述,统一将其称为“TT-33手枪套”。

TT-33手枪套由于设计细节不同,存在很多变型产品。本文介绍的是从二战开始前到1950年代苏联军队所使用的部分TT-33手枪套。

TT-33手枪套初期型采用腰部和肩部兼用的设计式样,由黑色或棕色牛皮材料制成。手枪套外形上部宽大、下部窄细,与TT-33手枪外形相吻合,上部的宽大部分正好可以将TT-33手枪的握把全部收纳进去。手枪套正面右侧采用直线形设计,而左侧为内凹的弧形设计。手枪套正面右侧竖向缝制一个皮制小口袋,用于收纳备用弹匣。该弹匣袋未设口袋盖,其顶部采用内凹的半圆形设计,方便取放弹匣。打开手枪套口袋盖,可以看到手枪套正面左侧有一个大的圆弧形切口,能够在收纳TT-33手枪时露出手枪握把,方便拔取手枪。手枪套口袋盖采用半圆形设计,外形宽大,口袋盖扣合后可以很好地遮住正面左侧的圆弧形切口。口袋盖顶部中间设有一个金属铆钉,手枪套上设有一根口袋盖挂带,挂带上制有孔,将铆钉与口袋盖挂带上的孔扣合,即可扣合口袋盖。

该手枪套背面的设计比较简单,其左右两侧各竖向设有一根稍长的皮制挂带,挂带的底部为单层设计,为保证连接牢固,挂带底部还用铆钉固定。挂带上端采用双层设计,可用作腰带环,以穿过士兵的腰带,将手枪套挂附在腰带上。此外,两根挂带的顶端还分别设置一个D形金属环,以连接士兵的肩部挂带,使该手枪套作为肩部手枪套使用。

二战爆发后,TT-33手枪套由初期型的腰部和肩部兼用型设计改为方便野战使用的腰部手枪套为主流,装备陆军官兵使用。

腰部手枪套早期时同样采用黑色或棕色牛皮材料制作,后来改为猪皮材料或人造革材料制作,一直生产到1950年代。该手枪套的设计基本仿自兼用型手枪套,但背面的两条挂带长度缩短,取消了D形环,并采用环状设计,以作为腰带环使用,穿过士兵的腰带。另外,在手枪套的右侧上下分别缝制一个窄小的皮带环,用于收纳TT-33手枪使用的通条。

腰部手枪套有多种变型产品,除了以上所述使用材料不同的变型产品之外,还有几款设计稍有不同的变型产品。其中一款是取消口袋盖的手枪套。该手枪套未设大型口袋盖,改为由手枪套背面顶部中间缝制一根较窄的挂带,该挂带顶端设有一个金属铆钉,只需将该铆钉扣合在原本口袋盖挂带的孔内即可扣合该挂带,进而固定手枪。除了未设口袋盖外,该手枪套的其他设计与原型腰部手枪套完全相同。这种手枪套的生产数量比较少,在现今的收藏市场上十分珍贵。

还有一种海军型腰部手枪套,其采用黑色牛皮材料制作,手枪套的基本设计与陆军型腰部手枪套基本相同,只是腰带环的设计有所不同。苏联海军与陆军不同,腰部手枪套并不是直接穿到士兵的腰带上,而是吊在腰带下方。因此专门为海军型腰部手枪套设计了一条较宽大的腰带环,该腰带环与手枪套背面的两条短挂带横向相连。宽大的腰带环同样采用黑色牛皮材料制作,可用于穿过士兵的腰带,将手枪套吊挂在士兵腰带的下方携带。此外,陆军型腰部手枪套的腰带环底部仅用缝线缝制在手枪套背面,而海军型腰部手枪套则在缝线的上方增加了铆钉进行加强固定。

腰部手枪套除了苏联本土生产以外,还有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下的德国生产的、供苏联士兵使用的型号。德国生产的腰部手枪套使用的材料和采用的设计都与苏联腰部手枪套相同,但是加工的质量大大提高。

苏联军队当时除了TT-33手枪外,还大量装备纳甘M1895转轮手枪,为了提高手枪套的利用率,还生产一种可供TT-33手枪和纳甘M1895转轮手枪共用的手枪套。

共用型手枪套采用腰部型手枪套设计,其初期型产品采用黑色或棕色牛皮材料制作而成。该手枪套的外形与TT-33腰部手枪套相同,但由于要收纳握把较大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因此手枪套的口袋盖较TT-33腰部手枪套的口袋盖要大得多,这也是共用手枪套的最大特征。口袋盖的内侧印有铭文,铭文的内容除了生产年份之外,还包括生产厂商和生产地。

除了口袋盖的尺寸与TT-33腰部手枪套不同外,其弹匣袋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由原本竖向缝制在手枪套正面右侧改为横向缝制在手枪套正面的顶部,弹匣袋的长度比手枪套宽度稍短,以使在扣合口袋盖后,可完全遮挡住弹匣袋。弹匣袋设有一个半椭圆形口袋盖,口袋盖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金属按扣,可扣合在弹匣袋正面相应位置的两个金属按扣上。弹匣袋内不仅可以收纳备用弹匣,也可以直接收纳备用枪弹。共用型手枪套除了正面的设计与TT-33腰部手枪套有所不同外,背面的设计则完全相同。

二战期间,由于皮革材料不足,也生产了一种人造革材料制作的共用手枪套,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该人造革制共用型手枪套的设计与皮制共用型手枪套的设计基本相同,但其口袋盖的边缘进行了包边加强处理。弹匣袋同样采用人造革材料制作,其口袋盖边缘也进行了包边加强处理。弹匣袋口袋盖则采用皮革材料制成,其扣合方式与皮制共用型手枪套相比也有所改变,不再采用左右两个金属按扣进行扣合,而是在口袋盖中间设置一个金属铆钉,在弹匣袋底部中间缝制一根挂带,挂带的顶端设有一个孔,可扣合在弹匣袋口袋盖正面的金属铆钉上,以扣合弹匣袋的口袋盖。该挂带仍采用皮革材料制作,另外,该人造革制共用型手枪套的口袋盖挂带同样也采用皮革材料制作,而手枪套背面左右两侧缝制的腰带环则采用棉布材料制作。除此之外,人造革制共用型手枪套的设计与皮制共用型手枪套的设计完全相同。

肩部手枪套主要配发苏联陆军的装甲兵及空军的航空兵等使用。该肩部手枪套使用的范围不如腰部手枪套大,并且生产的时间也没有腰部手枪套长,在苏联航空兵配发黑色夹克之后,肩部手枪套就停产了。

二战前生产的初期型肩部手枪套采用牛皮材料制作,其设计与陆军型腰部手枪套基本相同,正面的弹匣袋竖向缝制在右侧,但背面设计稍有不同。其手枪套背面左右两侧分别缝制了一根较长的肩部皮挂带,两根肩部挂带通过金属卡子连接起来,可根据士兵的身材来调节挂带的长短。

二战开始后,为了补充牛皮材料的不足,也生产了采用猪皮材料和人造革材料制作的肩部手枪套变型产品。其中,猪皮材料制作的肩部手枪套与牛皮材料的肩部手枪套基本相同,只是背面左右两侧的肩部挂带底部分别用一个铆钉固定,以进行加强。另外,肩部挂带调节长度的方式由金属卡改为“曰”字形金属扣。

人造革材料制作的肩部手枪套外观为深褐色,其正背面设计均与采用人造革材料制作的共用型手枪套相同。该手枪套主体采用人造革材料制作,但是包括肩部挂带、手枪套口袋盖挂带和弹匣袋口袋盖挂带的所有挂带均采用皮革材料制作。

TT-33手枪使用的通条设计非常简单,由一根圆金属杆制成,顶端弯成圆环状,以便用于握持,底端则开有一个小孔,用于挂附布条等以清洁弹膛。通条有两种材料制作的变型产品,其中一种为黄铜制,另一种则为钢制。携带时,通条插入到手枪套右侧缝制的窄皮带环内收纳即可。

TT-33手枪使用的枪绳设计也极为简单,其一端折叠后用铆钉固定成环状,另一端用圆环连接一个金属钩。根据挂带使用材料的不同,枪绳有3种变型产品。其中,供野战使用的枪绳采用棉布材料制作,普通士兵使用的采用茶色皮革材料制作,而海军使用的则为黑色皮革材料制作。这3种不同材料制作的枪绳,尺寸也有所不同,其中棉布制的长79mm,茶色皮革制的长116cm,而黑色皮革制的长81cm。

此外,挂带一端连接的圆环和金属钩也有不同材料制作的变型产品,有的为黄铜材料制作,有的则为钢制。

使用时,将枪绳一端的金属钩钩挂在托卡列夫TT-33手枪握把底部的枪绳环上,而另一端的环状部分则穿过士兵的腰带即可将其挂附在腰带上。

TT-33手枪配有纸质的使用手册,其中一款使用手册包含TT-33手枪与纳甘M1895转轮手枪两款手枪的使用说明,其于1950年印刷。使用手册的封面印有该手册涵盖的手枪型号,内容则分章节介绍了TT-33手枪和纳甘M1895两种手枪的部件解说、分解及结合、使用方法和射击姿势等。为了便于理解,文字中还插入有大量配图进行说明。

编辑/郑双雁

猜你喜欢
弹匣手枪肩部
世界名枪印象(8)
一起来认“邦手枪”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我不是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