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25粒子植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CT评价

2015-04-17 05:15陈玉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粒子淋巴结

陈玉峰

山东省即墨市中医医院CT室,山东即墨 26620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I125粒子植入术已经是肺内近距离放疗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不良反应小,疗效佳,再辅以中医中药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8年4月—2013年5月在该院经病理证实为肺癌且行I125粒子植入治疗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91例,其中男52例,女39例,年龄范围40~94岁,中位年龄64.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为肺癌,术前均行CT扫描;②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且患者拒绝或不适应全身化疗;③治疗前未行相关的放疗或化疗;④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体质可耐受手术,未见明显感染病灶;⑤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均在基本正常范围内;⑥治疗前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CT增强扫描

机器采用GE-Prospeed螺旋CT机。术前与治疗后2月均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第一腰椎,先平扫后行双期增强。对比剂注射剂量按照1.5 mL/kg,流速3~3.5 mL/s。扫描参数均为层厚5 mm,层间距2.5 mm,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

1.3 I125粒子植入方法

术前根据增强CT的图像测定肿瘤体积的大小,将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TPS)上逐层勾画出肿瘤的靶区并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等三维重建。根据肿瘤病灶的大小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体化治理方案。

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部位使患者处于易穿刺体位,先行CT平扫(层厚5 mm,电压120 kV,电流250 mA)进行定位。定位后经过常规消毒后完成布针(18G穿刺针),布针后用“植入枪”按照平均0.5~1 cm植入1枚粒子的密度进行植入。手术结束后再次行CT平扫观察有粒子的分布情况及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1.4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扶正抗癌排毒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具体药材包括人参,黄芪,麦门冬,五味子,桂枝,炮附子(先煎),菟丝子,女贞子,鹿茸,仙灵脾,沙参等配伍,煎汤服。

1.5 图像分析

所有薄层数据均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常规的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重建层间距和层厚均为3 mm。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治疗前后两次CT图像进行对比,分别在肿瘤和淋巴结最大层面进行肿瘤体积的测量,分别测量最长径的长度和垂直于最长径的宽度,两个长度的乘积作为肿瘤大小。观察粒子的分布情况、肿块的密度、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

2 结果

91例病例中鳞状细胞癌45例,肺腺癌31例,小细胞癌15例,其中合并淋巴结转移35例;中心型肺癌36例,周围型肺癌55例。进行I125植入的病灶共118个,其中91个为原发的肺部病灶,15个病灶为纵隔肿大淋巴结,7个病灶为肺门肿大淋巴结,5个为颈部明显肿大淋巴结。

2.1 穿刺并发症

118个病灶中117个(99.2%)病灶植入粒子数与TPS计划一致,粒子分布均匀,1例粒子植入失败的患者2周后再次行粒子植入术。穿刺后行CT检查发现14例出现少量气胸,2例出现纵隔积气,1例出现颈部软组织积气,均未作处理;其中1例出现中量气胸,进行闭式胸腔引流术引流后好转;1例出现咯血症状,给予止血治疗后好转;6例病例出现了发热症状,体温在38.5°左右,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穿刺1周后复查所有病例的血常规,仅6例出现白细胞的轻度升高,12例有轻微的贫血,其他的未见明显异常。

2.2 中医中药治疗耐受性

91例病人均口服汤药,其中84例依从性较好,坚持中医治疗的疗程,并且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7例依从性差,服用过程中出现恶性、呕吐等症状,服用1个疗程后拒绝汤药,改为中成药。

2.3 治疗2月后复查结果

根据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2月后的疗效进行评价:(1)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肿瘤或仅有条索影像;(2)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缩小>50%;(3)无变化: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4)进展: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治疗后118个粒子均匀分布的病灶中有12个病灶(10.2%)粒子向周围组织中扩散,4个病灶(3.4%)的粒子聚集成团,余病灶的粒子均处于原位置,且均匀分布。其中43例(47.3%)治疗后为病灶消失(见图1),其中3例为小细胞肺癌,其余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原病灶区仅可见粒子影,粒子未向正常组织扩散;29例(31.9%)治疗后为病灶明显缩小(见图2),27例为非小细胞肺癌,2例为小细胞肺癌,肿瘤病灶明显存在,肿瘤内部出现坏死的有13例,粒子分布均匀;16例(17.6%)病灶变化不明显(见图3),7例为小细胞肺癌,其中有1例肺内病灶粒子分布不均匀;3例(3.3%)为进展,3例均为小细胞肺癌,肿瘤体积增大,周围肿大淋巴结体积增大。对于原发病灶以外的淋巴结,其中有14个淋巴结病灶缩小至直径1 cm以内,9个淋巴结体积变化不明显,4个淋巴结体积增大。

3 讨论

肺癌的恶性程度高,CT是肺癌筛查和诊断的首先检查,也是其疗效评价的首选方法之一[1]。目前其治疗方法比较多,除了常规的手术切除和全身化疗、放疗外,介入治疗和中医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术在很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比如肺癌、胰腺癌,骨转移瘤等,其中在肺癌中的应用最广泛,其精确度高,局部疗效好、不良反应比较少[2]。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多不可耐受全身化疗,为了控制病情的进展,可采用中医中药疗法来进行抗癌辅助治疗。

注释:图1:患者女,54岁,左肺鳞癌,粒子植入术后2月达到CR;图A:治疗前左下肺占位并空洞形成,图B:俯卧位粒子植入中图像;图C,治疗后2月时复查图像,病灶近完全消除,仅看到分布均匀的粒子。图2:患者男,72岁,右肺鳞癌,治疗后达到PR,支气管阻塞解除;图A:右肺门强化不均匀的肿块并支气管阻塞;图B:仰卧位粒子植入术中图像;图C:右肺门肿块明显缩小,支气管通畅,粒子分布均匀。图3:患者女,61岁,右肺腺癌,治疗后达到SD;图A:右肺中叶近肺门肿块,密度均匀,支气管阻塞;图B:侧卧位前胸壁进针植入粒子;图C:治疗后肿块缩小<50%,支气管阻塞未解除。

I125是一种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其可持续放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较大,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原理是控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导致肿瘤细胞不断死亡[3],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比较少,所以肿瘤病灶越小效果越好,一般病灶直径在5 cm以内[4]。I125粒子植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是其仍会有并发症产生。气胸和咯血是操作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气胸最常见,一般是少量积气,可不作处理,该研究中有14例出现了少量气胸,未经处理自行好转。仅有1例出现可咯血症状,止血后好转。由于外来物的植入,机体可产生免疫反应,出现发热、炎性反应等症状都是正常的并发症。I125粒子一般置于肿块的中心部位,虽然术前经过计算,但是仍会有粒子的移位、丢失等。该研究中有12个病灶的粒子发生了向周围组织中移位的现象,4例病灶内的粒子在病灶内移位。

I125粒子植入的疗效得到了肯定,其治疗后的随访及评价均需要CT来判定,CT对粒子的分布、肿瘤的坏死、血供的变化、体积的变化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变化情况显示较好[5]。I125粒子植入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好,可在短时间内明显缩小肿块的体积,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远不如非小细胞肺癌[6]。该研究中I125粒子植入在2月内肿块体积缩小的有72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的比率达到93.1%,远远高于小细胞肺癌,72例其中肿块完全消失的有43例,且多为非小细胞肺癌。另外经治疗后肿块变化不明显的有16例,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I125粒子植入对小细胞肺癌疗效差原因主要是小细胞肺癌进展快,预后差,可早期发生转移,小细胞癌最佳治疗方案是化疗,该研究中小细胞治疗有效的仅有5例,7例变化不明显,进展的3例病例全为小细胞肺癌。

I125粒子植入不但对于原发病灶的疗效显著,对于转移瘤和肿大淋巴结的效果也比较好,该研究中有27个病灶为体积较大的转移性淋巴结,经治疗后体积缩小至正常范围内的有14个病灶,仅有4个淋巴结进展。

I125粒子植入多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化疗是最常用的,但是对于不能耐受全身化疗且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医中药就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肺脾气虚和气阴两虚,中医中药主要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和益气化瘀为主要治法。该组病例中有84例患者均采用口服汤药,7例采用了口服中成药。中医药可以从本质上对抗肿瘤的生长,并可明显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综上,I125粒子植入对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中医中药对其治疗的辅助作用提高了患者抗癌的能力,CT可以从肿瘤的体积、粒子分布等多方面判定治疗疗效。

[1]王琳,李小东,张遵城,等.薄层CT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的意义[J].天津医药,2014,42(4):341-344.

[2]贺克斌,高斌,秦汉林,等.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7):554-557.

[3]房芳,刘海霞,陈红,等.CT定量评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85-1286.

[4]胡永进,杜学明,吴春娃,等.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7):602-605.

[5]罗凌飞,王洪武,马洪明,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内恶性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癌43例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2):933-937.

[6]韩克舜,杨亚琴,李文虎.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6):120-124.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粒子淋巴结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