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适应农业干旱气候条件的林业结构调整策略初探

2015-04-17 02:20王丽丽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阜新市林业

王丽丽

(阜新市林业科技实验示范园区,辽宁 阜新 123000)



阜新市适应农业干旱气候条件的林业结构调整策略初探

王丽丽

(阜新市林业科技实验示范园区,辽宁 阜新123000)

摘要:以适应农业干旱条件为前提,在分析自然气候特征和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阜新市林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阜新市;农业;干旱气候;林业;结构调整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由过去的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与此同时,十八大还提出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此,辽宁省阜新市针对林业发展现状,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提出了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做好适应农业干旱条件下的林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1 基本情况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北为科尔沁沙地,西连努鲁尔虎山,东接辽河平原,南为医巫闾山脉,属辽河与大凌河上中游浅山丘陵地带。总幅员面积10 362 km2,其中:丘陵占56%,浅山丘陵占11%,平原占25%,沙地占8%。农业用地37.6万hm2,林业用地38.1万hm2,其他用地27.92万hm2。阜新市辖两县五区,共68个乡镇835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为193万人,农村人口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3万;总劳动力52.6万人,农村劳力50万人,其中农业劳力41万人。本区交通便利,新义铁路、大郑铁路、长深高速、丹锡高速穿越全境,101国道、304国道、沈阜、锦阜等主要公路线与县、乡公路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市通讯设施完备,与国内外信息交流快捷、方便。

2 自然气候特征

阜新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6℃,活动积温(≥10℃)3 377.6℃,无霜期154 d。4~9月份,日照时间为2 865.5 h,太阳辐射量为580 kJ·cm-2。全年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28.4℃。阜新年降水量544.7 mm,蒸发量1 760 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23倍。另外,据水利部门测算,阜新地区水资源总量为8.42亿m3,人均占有量439 m3,为全省水平的1/2,全国水平的1/5。阜新降水量近些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春旱、秋吊频繁发生,春旱频率占73.7%,近几年又不断加剧,原有“十年九旱”之说法,现在是“十年十旱”,特别是2014年遭遇了60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并连续秋吊,截至到2014年11月20日,降水只有366 mm。农业生产、农村用水、牲畜饮水都受到最大考验和冲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缺水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内蒙古高原冬季的西北风、辽西走廊和燕山山脉挤压的春季西南风为主要季风,年平均风速为2.8 m·s-1,最大瞬时风速可达28 m·s-1。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脆弱的沙地林地随时有生态反弹的可能。其耕作受广种薄收传统理念影响,再加上人为的不合理开荒,缺乏科学的耕作,导致风沙干旱、荒漠化不断加重,沙害风害随时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

尽管存在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但阜新地区(中纬度)的太阳辐射和光照条件是全省最好的地区之一。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气温适宜的气候特征适于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干果类经济林。近些年实践表明,阜新水果糖度高、口感好,含维生素种类多,在全国占有一定市场。

3 林业现状

3.1森林资源情况

全地区在1949年只有残次林2.6万hm2,森林覆盖率仅为3.1%,到2013年资源档案数据为33.23万hm2,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2.12%,提高了10倍之多。

3.2树种结构单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加快改善恶劣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荒山上几乎全部栽植油松纯林,而平原和沙地栽植杨树,油松纯林和杨树纯林占现有林分的90%。油松和杨树,在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中,均属于需水量较大的树种。大面积营造油松和杨树纯林,势必导致农业干旱的进一步加剧,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也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杨树病虫害、松毛虫等经常发生,生态效益低下。

3.3 林种结构不合理

从林种构成比例看,防护林和用材林的比例高达80%,其中绝大多数为用材林;而经济林的比例只有10%,造成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或产出很少。这严重影响林业的发展,压抑林木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林业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4 林业结构调整方向

4.1林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阜新市缺水尤为突出,年人均占有水量439 m3,为全省的1/2、全国的1/5;公顷平均水资源量仅为2 235 m3,是全省公顷平均占有量的1/3。严重缺水给阜新市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因干旱缺水造成粮食丰欠年产量相差很大。为了优化配置、节约水资源,必须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包括诸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就农业而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建立适应干旱气候条件的产业结构,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阜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林业是整个农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整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发展既要扩大植被覆盖、改善环境、增加效益,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降低成本,这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4.2林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通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抗旱树种、耐旱树种和乡土树种,并且在政策扶持、资金落实、项目依托、科技支撑等各个层面上综合配套,使结构趋于合理,形成抗旱林业、高效林业,做到旱涝保收,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给农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以支撑生态系统稳定和广大农民增收。

4.3林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林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水的问题,关键问题是造林树种、经营树种如何适应气候干旱的问题。根据山区、沙区和平原区的特点,逐步实现符合阜新实际的带网片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封则封、宜草则草的原则;遵循以发展节水抗旱树种优先、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经济效益、长期利益和近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系统,其核心是保护和拯救生物种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干旱条件,在树种选择和配置上要注意生物多样性,如乔灌草相结合、多林种兼顾,发挥林草优越性,既增加饲料、燃料、木料,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林养牧、以林牧养农,多种经营,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4.4技术路线

20世纪60年代,阜新地区总结推广了以封山育林、河边造林和坡耕地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沟”经验,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在造林和沙地治理上,以封山育林、封沙育林育草为主,在平原、浅山丘陵和四旁,发展榛子、葡萄、树莓等经济林。同时,以发展灌木饲料林、乡土树种和农田防护林为辅。既能起到减少水分蒸腾、节约用水的效果,又能达到稳定产量、增加收入的目的。

5 实现林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5.1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树立长期抗旱战略思想,创造条件开辟新水源,科学治旱、从水着眼、从肥着手、以肥调水,改善水肥循环,量水而行,提高经济效益。

5.2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要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各种所有制资金投向林业生产领域,保证林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高效开展。

5.3全面调整林种结构

调整林种结构,压缩用材林比例,提高防护林和经济林比例;在树种调整方面,全面采用节水树种,大力营造混交林,积极稳妥改造纯林,实现集约经营、科学经营。

5.4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对现代农业有不可替代的防护作用。据对农田防护林观测结果显示:在农田林网内各种作物的蒸腾强度均较旷野降低,而地面的绝对湿度通常比旷野要高,一般可提高相对湿度5%~10%,特别是林带对防止干热风有明显作用。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既是林业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又是农田抗旱和农作物稳产、高产的保障和支撑。用5 a时间,使农田防护林占农田的比例由8%增加到10%,逐步形成带、网、片农田防护林体系。

5.5 科学规划果树经济林发展

发展经济林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试验,建议各类果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果树产业发展链条,实现果树产业科学、有序、快速发展。

(2):74-81.

The forestry construction adjustment primary exploration

of adapting agriculture arid climate condition of Fuxin city

WANG lili

(Th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eriment Demonstration Garden of Fuxin City, 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The adapting arid climate was regarded as premise. Base on analyzing natur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resource condition. The main direction, basic principal, technology route and main measure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adjustment of Fuxin city were raised.

Keywords:Fuxin city; agriculture; arid climate; fore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9-),女,辽宁阜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24

文章编号:1005-7129(2015)02-0046-03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15.02.012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阜新市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阜新市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