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设计开发的“非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04-18 04:44贾永堂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织造布产品设计纺织

于 晖,贾永堂,黄 钢

(五邑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江门529020)

近20年来,我国非织造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非织造企业对掌握非织造技术的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2]。为改变非织造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现状,我校(五邑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新开设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并在2014年招收了第一届本专业本科生。

“非织造学”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要求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本专业“非织造产品后整理”等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

一、我校“非织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为开设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近几年我校纺织服装学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购置了专业所需的针刺、纺黏、熔喷等非织造布加工教学设备。同时,参考国内其他纺织类高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确定“非织造学”为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设置了与“非织造学”课程配套的“非织造布综合实验”课程。

目前,我校“非织造学”课程选取“非织造布技术概论”为主要内容,此课程原先是纺织工程学科的染整、针织、机织等专业大三本科生的选修课。此课程的教学方式仍采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讲授形式以知识点讲解为主,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实践性强的非织造专业的需求。由于非织造技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很多,而且各种方法在原理上差异较大,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质量。据了解,其他纺织类高校设置的“非织造布综合实验”课程,往往独立于“非织造学”课程的教学,只是简单地介绍各个单元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无法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实现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为提高“非织造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采用产品设计开发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二、教学改革内容

根据非织造技术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强的特点,我们将“非织造学”和“非织造布综合实验”课结合为一体,采用产品设计开发的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具体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作为学习任务,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要过程,最终以产品展示的方式来体现学习成果。具体的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1.非织造设备安装调试

依据华南地区非织造行业发展现状,经过调研,我校纺织服装学院选购了针刺、纺黏、熔喷三套小型非织造加工教学设备。因此,“非织造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是非织造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确保非织造设备的正常运行。

2.丰富非织造工艺

非织造布加工工艺多种多样,根据“非织造学”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复合非织造布加工工艺,将独立的纺黏、熔喷设备组装成纺黏-熔喷-纺黏(SMS)非织造布复合加工工艺生产线,这样既可单独完成纺黏、熔喷非织造布生产,又可生产SMS 复合非织造布,丰富了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

“非织造学”课程内容繁杂难懂,我们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将其分为“非织造纤维原料及准备”“纤网成型”“纤网加固”三大模块;再在“纤网加固”模块中根据加固方式不同分为针刺、水刺、纺黏等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课程内容提炼成一个产品的设计、生产、结构性能分析等部分,使学生加深理解非织造布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非织造设备的讲解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非织造布综合实验”的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讲解针刺等设备的运行原理、工艺过程、关键部件结构特点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非织造设备的加工工艺及设备,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

5.产品设计开发的任务型教学

在完成“纤网加固”模块的教学之后,开展产品设计开发的任务型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课程所学的内容设计一种产品,通过理论学习、设备实践、讨论制订产品的生产工艺,最后完成产品的试制。经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培养创造创新能力,更准确、深入地理解“非织造学”课程内容。

6.产品验收、展示和经验总结

在课程结束时,验收学生试制的非织造产品,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各产品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

产品设计开发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以产品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学过的能够理解掌握,没学过的知道如何学习”。实践表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积极组成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等活动;部分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并发表文章,研究课题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四、结语

“非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以任务型产品设计开发作为推动力,可以起到促进教学、带动科研的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方面,能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多学科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1]靳向煜,殷保璞,吴海波,等.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教育,2009,24(3):13-15.

[2]闫新,盛杰侦.非织造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非织造布,2010,18(3):10-12.

[3]张如全,武继松,邹汉涛,等.“非织造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2):140-142.

[4]余厚咏,蔡玉荣,周颖,等.“医疗防护非织造材料”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3):241-244.

猜你喜欢
织造布产品设计纺织
澳洋纺织
智能产品设计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兰精维绎丝TM致力于非织造布行业可持续发展
《冷·暖》
《教堂之夜》
孖纺非织造布大有可为
俄罗斯计划2020年将非织造布产量扩大至20亿m2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熔喷非织造布工艺与性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