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探析

2015-04-18 04:44朱乐平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澳大利亚学术

朱乐平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一、问题的提出

澳大利亚历来十分重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澳大利亚也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国和第四大高等教育目的国[1]。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澳大利亚大学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笔者以发展为目标而非以管理为目标研究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问题,具体的做法是,以“faculty/academic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下载文献并分析其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关键词,参考文献和作者机构等),精选出相关文献17篇。这17篇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93—2012年,涵盖高等教育研究的不同层面,作者包括专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着重探讨以下问题:高校教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本质解读,当前关于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基本情况,关于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主要趋势,以及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应然之道。

二、追溯高校教师发展的历史脉络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发展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高校教师发展问题肇始于19世纪初美国的“学术休假”制度,此时高校教师发展是以某项制度或某种活动来促进学术发展的一种表征方式,所以并没有直接提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对高校教师发展进行理论构建和政策制定。在70年代,许多国家及学者将高校教师发展理解为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组织发展等方面,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着高校教师发展的核心意义在于“使大学的教学活动更加成功、更令人满意”[2]。与20世纪70年代关注教学质量相比,80年代的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加关注提升学生体验、促进高校教师发展活动。90年代以后的高校教师发展范式逐步发生转变,从脱离学校情境的、由专家独霸的、教师被动的发展范式向立足于学校情境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师主动的发展范式迈进[3]。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普及化,互联网迅速通向高校,对高校教师及其发展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MOOCs到来之后,对高校教师的存在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讨论特定主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识与解决问题能力,这可能是未来高校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高校教师发展的经典解读

高校教师发展的持续性、过程性特点也催生出不同专家和学者对高校教师发展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可谓见仁见智。著名学者盖夫认为,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提高能力、扩展兴趣、胜任工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的过程。高校教师发展的范围要更加宽泛,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同职位、不同专业、不同经验的教师。他在著作《关于教师更新:教师教学和组织发展的进步》中认为,高校教师发展主要由教师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三部分构成[4]。并认为这三部分不仅是相互统一、缺一不可的,而且是可以相互独立存在与发展,不会影响其他因素。博耶将学术分为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5]。他从学术的角度解读了知识在传承的过程中所应有的方式,高校教师不仅仅需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突破创新、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先生认为,高校教师发展包含三个方面:学术水平——深厚的基础理论与宽阔的跨学科知识面;教师职业知识、技能——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师德——学术道德的素养与包括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内的教师职业道德[6]。

显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学者对高校教师发展的解读各有侧重点和倾向度。有的学者比较注重从宏观层面出发,更加强调高校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实现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整体把握;有的学者比较侧重于微观切入,对高校教师发展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实现该问题的深度研究;有的学者从实践活动出发,研究高校教师如何自主、热爱参与实践活动;有的学者从理论探究出发,分析高校教师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为实践提供指导;还有的学者从高校教师个体出发,研究“以师为本”理念下高校教师的发展。

四、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主题和内容

1.宏观层面:理论概述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

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的视角探讨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的应然之道,不过这样的研究较少。奥特朗在《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的未来》一文中指出,在资源不断减少、学生来源不断多样化、高校工作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澳大利亚高校经费的流向。在如此社会环境之下,如何明确高校教师的角色、怎样解决高校教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此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理解开始从个人发展、课程发展拓展到组织发展;从关注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容到过程,强调高校教师发展不是一次性的培训而是连续性的发展[7]。多年来,教师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职业生涯管理。随着高校使命的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教师发展的合理化,高校教师发展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8]。格里斯采用现象图析学的方法指出,高校教师眼中的“成长与发展”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学术成果,即增加并提升工作成果与质量、提高学术地位;二是个人学习,即不断地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增强对某一领域的深度理解;三是学科或社会变革,即为某一领域的研究或相关社会领域做出贡献[9]。

2.中观层面:实证调查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组织

有研究者早在1975年就提出,将组织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直到21世纪初,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大学才开始将组织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得到了广泛认同。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发挥着多样的功能、扮演着复杂的角色,被看作是提升高校教学与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0]。查理斯等人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研究了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情况,指出中心的成长受到特定环境的综合因素影响,是一个从胚胎到成长个体不断发展的连续过程,最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中心领导者的战略领导力、中心成员对中心的认可度、中心实现目标的能力及中心证明自身价值的能力这四大因素影响到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中心理念的确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依赖于对中心行政管理机构的理解和认识。另外,领导者的志向和个人特点会影响到中心的发展方向。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角色定位方面,查理斯等人认为,中心扮演着调停者的角色,活跃于现实生活和理念认识之间。因此,说服取代行政权力成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11]。

关注组织发展的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中,管理学领域已成熟的组织变革与管理理论成为了组织发展的理论支撑。布鲁对澳大利亚38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主管调查后发现,各个大学的中心两次改革之间的时间基本是1~3年,因此,中心的领导方式、策略重点都在不断变化;通过高校教师对中心功能“重要性”和“满意度”二维的感知,发现大部分把“教师发展”和“认可与奖励”作为自身的主要功能,并且对“认可与奖励教学工作”满意度较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没有时间参与提升高校教学的活动[12]。

3.微观层面:综合探讨澳大利亚高校教学和学习

教学是澳大利亚高校教师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学术委员会、学生及教师都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质疑。坎农通过分析高校组织、教师特点等因素,探究以往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未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因,发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这种复杂性体现在高校教师及其工作的特点上,另外关于高校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少;最后,他认为关注高校教师个人的发展并不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最佳策略[13]。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很多研究指出,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最为便捷、有效的手段是关注高校教学与学习的本质,而不是关注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当前,诸多学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更为有效,因为以学生为中心去理解教师发展,关注教学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且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学习结果;相反,以教师为中心去理解教师发展,使得教师的教学停留于表面,而且学生的学习无法深入开展[14]。

奥克兰德分析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及学者对于自身成长的理解和认识,认为教师教学的发展与专业的发展不可分离,否则教师发展的事业将会窄化,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但是教学发展并不与专业发展的步调相一致[15]。贝克斯利等人基于澳大利亚19所高校的5 500名教师的大样本调查,探讨了澳大利亚教师对于学术压力的态度、动机和职业规划[16],认为如果不聘任足够的新教师,预期退休、职业生涯的变化和可能的海外离职导致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可能即将出现。

五、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建议

历经60年,不同国家采用了相当多的模式来推动高校教师发展。澳大利亚关注高校教师发展的重点是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以及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是时代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已有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问题。

1.强化研究的深度,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质量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在主题和内容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微观层面,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开展了比较充分的探讨。然而,高校教师发展在我国仍然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在研究上偏重于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与国外优秀经验介绍,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较少,且研究方式单一。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质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活动。

2.拓展研究的范围,满足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不同需要

首先,我国既有发展水平较高的研究型高校,也有发展速度迅猛的应用型高校,由于办学定位的不同,高校教师所承担的任务、面向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其次,我国青年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张,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外籍教师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类型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发展需要和要求。最后,国外的高校教师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他国经验,开展富有实际意义的比较研究。

3.丰富研究的方式,把握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整体状况

通过对澳大利亚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梳理,发现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开展研究的方式。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高校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17]。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发表的《大学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指出,高校教师发展包括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因此,我国的学者需要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研究高校教师发展问题。

[1]王珺,耿艳峰,郑杰.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优势及启示[J].石油教育,2007(1):74-77.

[2]STRIKES W,BARRETT L.Case Studies on Faculty Development[M].Washington,D C: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mall Colleges,1976:7.

[3]SPARKS D,HIRSH S.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M].Alecandria,Virgin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7:35.

[4]GAFF Jerry G.Toward Faculty Renewal:Advances in Faculty,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M].New York:Jossey-Bass Ser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75:14.

[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0-31.

[6]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3-26.

[7]ORTRUN Z S.Opinion:The Future of Academic Staff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93,30(4):367 -374.

[8]CAMBLIN Jr L D,STEGER J A.Rethinking Faculty Development[J].Higher Education,2000,39(1):1-18.

[9]AKERLIND G.Acade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How Do University Academics Experience It?[J].Higher Education,2005,50(1):1 -32.

[10]PALMER S,HOLT D,CHALLIS D.Australia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ers Through the Eyes of Their Directors:Characteristics,Capacitiesand Constraint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0,32(2):159 -172.

[11]CHALLIS D,HOLT D,PALMER S.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ers:Towards Maturation[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9,28(4):371-383.

[12]BREW A.Evaluating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a Time of Perplex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2007,12(2):69 -72.

[13]CANNON R A.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Teachers:An Act of Faith?[J].Higher Education,1983,12(1):19 -33.

[14]AKERLIND G S.A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cademics’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8,13(6):633 -644.

[15]AKERLIND S.Separating the“Teaching”from the“Academic”:Possibl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16(2):183-195.

[16]BEXELEY E,ARKOUDIS S,JAMES R.The Motivations,Values and Future Plans of Australian Academics[J].Higher Education,2013,65(3):385-400.

[17]张应强.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8-1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澳大利亚学术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在澳大利亚骑行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