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常态”

2015-04-18 05:10
奋斗 2015年4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亓 利

“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常态”

亓 利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新常态”一词来阐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状态、新特征。如今,“新常态”一词已不仅仅指经济领域,而是具有超越经济范围的更全面、更深刻的意涵。“新常态”已经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阶段和格局的代名词。十八大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这首先要求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特点、依据、布局和趋势等进行科学的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既是对两年多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概括,也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形成了新态势、新理念、新格局,也是我们要认识和遵循的“新常态”。

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将开启新的伟大征程,以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未来走向的新认识,新判断,是执政新理念的自信表达。

“新常态”源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发展状况的判断,更源自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己任,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3个30年的辉煌。第一个30年,即1921年—1949年,经过近30年坚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第二个30年,即1949年—1978年,经过近30年自力更生的建设,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使中华民族“立起来”了;第三个30年,即1978年—2013年,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创造了极大的财富,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使中华民族“富起来”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提出了“双百”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续写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个30年的辉煌,要真正使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这种使命担当,使我们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新常态”源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营造的一种趋势性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这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对外开放的战略调整、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措施,正是这些新举措使我们看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改变和进步。同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成果,是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成就、新风气、新局面、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七个“新”表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正在走向和形成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为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制度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这“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也将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常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里的全面是指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和生态良好的“五位一体”全领域,是指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实现的全过程,是指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社会各层面的全方位,是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城乡人口的全覆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克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新常态。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间的6次三中全会都是通过了关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决定。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作出了系统部署,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起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6大方面、15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分解为336项的重要改革举措。这是由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临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倒逼形成的,以往的单向度的改革已不能满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由此,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常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般规律,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专门进行的全面部署。全面推进是指要形成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政治文明状态。这样的全面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进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新常态。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又一最新成果。实现和加强党的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前提,所以,必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他指出:“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直面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敢于自我揭丑铲除“四风”之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惩治腐败,这都是从严治党的举措,并且在逐步形成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因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如果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作一辆奔驰的战车,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达到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这辆战车向奋斗目标前行;党的领导是这辆战车的指挥者,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使指挥者有能力把握正确的方向、路径和节奏,是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