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缘优势做强对俄跨境贸易

2015-04-18 05:10孙浩进
奋斗 2015年4期
关键词:招商黑龙江省

孙浩进

发挥地缘优势做强对俄跨境贸易

孙浩进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建设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我省要充分利用对俄沿边口岸多、贸易额度大、辐射东北亚的地缘优势,打造沿边重要经济增长极,加快从边疆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跨境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对俄跨境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俄贸易额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口岸通道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外产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内外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着进出口规模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层次低、地产品比例相对较低等亟待破解的问题:一是对俄外贸进出口规模总量尚小、石油进口比重过高。 二是对俄外贸进出口中产品附加值低、层次不高。进出口商品中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相对生产规模不大、总量偏小的结构,反映了我省产业支撑出口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的基础薄弱,装备制造业拉动外贸增长的作用不强等问题。三是对俄外贸出口中本地产品比重较低。虽然我省对俄贸易占据全省对外贸易一半以上,但对俄出口轻工产品的80%来自外省。这些商品多数没有经过加工或经初加工后就被运往省外,我省对俄经贸的地缘优势并没有与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加工增值潜力相衔接。

二、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跨境贸易亟待破解的瓶颈

目前,我省对俄罗斯的跨境贸易依然受国家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扶持不得力、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瓶颈制约,致使对俄经贸发展长期存在速度不够快、合作层次不够高、贸易规模不够大等问题。这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俄双方贸易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政策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省依托沿边开放的“走出去”战略得到了国家的相应支持,但是,与其他区域板块相比,政策扶持的力度还不够。我省虽拥有10余个对俄沿边口岸,对俄边境长度、对俄贸易额均远远超过相邻省份。黑龙江作为国家商品粮第一大省,直到2014年8月,垦区才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获得粮食自营进出口权,影响了我省农产品对俄出口。

(二)资金支持亟待进一步加强。因资本投入严重不足,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的大项目屈指可数。而有些国家签署的大项目,没有国家资金支持也难以完成。早在2009年,当时的中俄两国领导人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以下简称《中俄合作纲要》),涉及东北地区111个建设项目。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但由于缺少国家相应的资金支持,使得其中90%以上的项目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截至2013年,黑龙江省仅实现投资额不足45亿元,占《中俄合作纲要》预计投资额的不足5%。

(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口岸过货能力亟待提升。黑龙江省现有铁路公路口岸综合运能可达3000万吨左右,而在未来5—10年中,每年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原油、木材、煤炭、矿产等战略资源,若不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则将出现巨大的运输不足的瓶颈。二是铁路运输能力亟待提高。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产粮和商品粮第一大省,年调出商品粮将很可能在2015年达到5000万吨,因铁路运能不足只好改用公路运输,每年因此增加运费,最多可达数十亿元。运能不足不仅成为影响北粮南运的瓶颈,也无法满足未来从俄罗斯进口大量重要战略资源的紧迫需要。三是跨界桥梁建设亟待提速。由于中俄跨江大桥项目进展迟缓,大量木材需经陆路运输绕道满洲里或绥芬河,既增加成本,又延误时间,极大限制了我省进口俄罗斯木材资源。由于中俄界江缺少跨黑龙江大桥,致使一些中俄合作矿产资源加工项目面临“搁浅”。因此,从未来国家需要经我省进口更多的俄罗斯战略资源考虑,加快沿边开放带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三、做强黑龙江省对俄跨境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创造宽松政策环境,助推我省对俄贸易快速发展。我省应以“五大规划”战略和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依托,在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方面积极 “筑巢引凤”,即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优质高效的招商服务环境来精心筑“巢”,以大招商、招大商引来“金凤凰”。还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合作政策实现“高低有致”,即优选“高科技”招商,打造“低成本”洼地。同时,建议国家适度放开并赋予我省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各类企业参与境外开采、进口、加工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权限,调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中俄能源合作积极性。

(二)打破资金制约瓶颈,保障我省对俄合作良性发展。 我省在对俄招商引资方面应该“抓大放小”,即抓好“十大”重点产业这个中心作为招商重点,放弃落后产能的“小”企业招商。一是围绕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积极引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围绕绿色食品产业、矿产钢铁产业、煤化石化产业、林产品加工产业展开大原料招商,围绕现代服务业培育好利用外资的新增长极,以招商引资的“规模经济”带动我省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放弃地方对于矿产、钢铁、煤化、石化等领域的落后产能小企业的保护性招商,不支持其引资工作。

在积极对俄招商引资的同时,我省还应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租赁、进口俄罗斯资源,每年需要投资数百亿美元以上。同时租赁耕地和农业合作所需大型农机具,每年还需要百亿美元以上。我省应争取国家拨出专款,支持鼓励林区和垦区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出去,在综合开发俄罗斯等国的战略资源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争取国家注资成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专项支持我省对俄合作大项目建设,让对俄大项目合作做大做强。

(三)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我省对俄合作健康发展。鉴于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对俄合作的发展速度,建议国家把我省作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地区,采取国家投资、政策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等举措,特别考虑比照相关国家做法,批准我省作为向全国输送粮食、石油、木材、矿产资源的重点地区收取资源消费税。推动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筑全省“四纵四横”铁路格局、“两纵两横”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公路再翻番、支线机场再升级,江海联运、陆海联运通道取得新突破,尤其是沿乌苏里江构筑1000公里东北边疆大铁路、大公路、大口岸,布局提速我省东部城市化进程;力争哈尔滨至绥芬河、哈尔滨至抚远、哈尔滨至黑河的重载列车和高速铁路应及早规划设计、尽快启动建设。

(四)明确战略方向重点,构建我省跨境合作长效机制。我省在产业合作方向和重点上应该努力实现“纵横捭阖”,即结合对俄出口实际,从“横向”联合——“纵向”延伸上选择产业招商目标。一是在纵向产业链上,大力开展关联招商,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引进初级农产品的中下游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销售企业,提高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比重,提高省内产品出口比重,把税收和就业留在省内。二是在横向产业群上,大力开展园区招商,针对我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引进世界有实力的同类优势企业进入黑龙江省重点园区,促进企业间的“竞合”,形成产业横向间合理发展格局;加强境外园区建设,推动贸易投资合作向俄、日、韩等国境内延伸,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机电、木材、农业、建材等产业合作联盟,打造跨国产业集聚带。

为有效和实质地推进我省对俄合作,首先在制度上应加以保证,制定推进和落实的长效机制。鉴于俄罗斯已经成立了部长级远东发展部,建议我国设立副总理级的东北地区对俄合作常设机构,常设机构地点设在哈尔滨市。同时,应在哈尔滨市建立中俄地区层面合作协调委员会,借鉴东盟10+3的经验,专门负责中俄双方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实行不同层级政府首脑的定期协调会晤制度,并使双方的联络、会晤、磋商和信息通报常态化和制度化,以便及时协调和有效解决双方在各领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实施内容和实施步骤,确保实施取得最佳成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产业转移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13BJL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招商黑龙江省
招商办主任冒领奖励进赌池
招商合作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园区项目招商
园区项目招商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