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探析

2015-04-27 23:39王璎卉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智慧城市

王璎卉

摘要:在总结智慧城市相关概念的研究的基础上,定义智慧城市,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强大的互联网、物联网、交通网和电信网等多网络组合的支撑下,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完成城市向更高阶段的转型和升级。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具备以人为本,合理利益分配;全面升级的智能物联;高度协同以及内生发展等特征。

关键词:智慧城市;内涵与特征;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025-02

21世纪我们将步入“城市文明”阶段,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日渐短缺,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现代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的权利,城市毫无疑问将在世界舞台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产学研界针对城市发展的探讨已从“智能城市”、“数字城市”转向“智慧城市”这一更高级的形态。

1智慧城市的概念

2007年,欧盟率先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的设想。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同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次年,IBM提出“点亮智慧的地球,建设智慧的中国”的发展理念,从而为世界各国、各城市走出危机寻求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举措。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无锡时提出“加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促进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同年,IBM提出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战略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经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在“智慧城市”被广泛关注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关讨论,1990年,美国旧金山举办了以“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初步讨论了综合的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以及共同推动城市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的“智慧化”发展。这次学术会议虽未形成深刻、系统的相关概念,但为此研究领域及后期研究开启了宏观思考的先河。霍尔(Hall)认为,未来城市发展需要依赖信息通讯系统科技集成的视野来重新思考政府、商业、学术界以及社区的关系,即智慧城市视野。

根据IBM在2009年发布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中的定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1.1国内外学者定义的智慧城市

基于IBM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的定义,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面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剖析、细化和丰富。

目前国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智慧城市”狭义地说是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使城市生活便捷;广义上理解应是尽可能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城市规划、建筑让人赏心悦目,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可以陶冶性情心情愉快而不是压力,总之是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

笔者经过大量文献阅读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将其分为四个类别,具体如下:(1)强调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城市的智慧化;(2)基于城市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定义:这一类学者大多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发展的更高级阶段;(3)强调人的智慧,以及城市要素合作的重要性;(4)强调城市发展的内容和目标。

1.2本文定义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基于地缘(区域、城市、社区)的空间有机体,它在强大的互联网、物联网、交通网和电信网等多网络组合的支撑下,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规划,以及不同层级的部门机构(政府和私营机构)协同合作实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源合理的充分利用,在保证经济有效增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公平问题、平衡问题和民生问题等,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完成城市向更高阶段的转型和升级。

2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IBM定义的智慧城市具备四个特征: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该界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沈明欢补充指出,除目前普遍认同的特征外,动态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其发展目标随着人的发展目标而不断变化。张云霞补充“以人为本”这一特征,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的重要地位。陈立等补充强调人性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

基于维也纳技术大学区域科学中心的报告中对智慧城市的定义,Andera aragliu等将智慧城市的特点归纳为:

(1)利用网络设施提高政府、企业的效率并为社会、文化及城市发展带来益处;(2)推崇市场导向的城市发展;(3)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服务;(4)推动高新技术及创新产业的发展;(5)注重社区的学习型及联动型功能;(6)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骆小平从经济、生活和管理三个角度定义了智慧城市的特征。张永民认为智慧城市的特点是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同时,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内涵很广泛,至少包括三大网络:一是物质网络,以物联网为代表;二是信息网络,以“云计算”为代表;三是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能量网。王世伟“智慧城市、智慧事业、智慧技术、智慧实践”等四个方面共16个角度对智慧城市的内涵进行剖析。李德仁等人基于“智慧城市=物联网+数字城市”这一定义,认为智慧城市的特征是: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智慧城市包含物联网和云计算:智能传感网、智能安全网、云计算智能处理、智能控制网;智慧城市面向应用和服务;智慧城市与物理城市融为一体;智慧城市能实现自主组网和自维护。周建其等人提出智慧城市是以能源供应保障为基础,以通信与信息为支撑,以标准和法规为保障,具备信息化、智能化和互动化三个特征,涵盖了绿色环保、透明开放、和谐宜居、友好协作和高效便捷五大内涵。

智慧城市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消除日渐增加的城市人口与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得城市实现智慧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具备以人为本,合理利益分配;全面升级的智能物联;高度协同以及内生发展等特征。

2.1以人为本,合理利益分配

智慧城市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建设都必须是为城市人口服务。同时,通常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的整体效益为出发点,但是,效益是有立场的。通常集体效益的最大化条件不能适用于个体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政府、民众和社会企业的利益关联性,采纳真正“智慧”的手段,实现三方的长远回报和发展,这将为政府实行相关建设扫除障碍,提供便利。

2.2全面升级的智能物联

该特征指通过各类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网路技术共同组成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网络,充分联合互联网,对现代城市中的人、商业、交通、运输、供水、能源等核心系统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感知,形成泛在信息全图,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泛在信息,实现泛在信息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为相应的问题提供匹配的行动方案,实现措施的高效性。

2.3高度协同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政府机构协同各职能部门、各种组织机构、民众等进行和谐高效的沟通与合作,才能扫除智慧城市建设道路上的障碍,尽快完成相关建设。

2.4内生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时为了寻求高度的创造性,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需要给政府、企业及民众创新发展的激励环境,使得城市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承受范围内,实行环境友好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陶新,杨英,喻理.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

[2]Gibson D V, Kozmetsky G, Smilor R W. The Technopolis Phenomenon:Smart Cities,Fast Aystems, Global Networks[M].USA: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1992.

[3]Hall R E. The Vision of A Smart City:Paris[Z].2000.

[4]沈明欢.“智慧城市”助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城市观察,2010,(3):140-146.

[5]张云霞.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12):85-89.

[6]陈立,李春香,李志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与要素构成[J].未来与发展,2012,(11):15-16.

[7]Caragliu A,Del Bo C, Nijkamp P.Smart cities in Europe(2009) [R/OL]. [2011-03-01].http://www.cers.tuke.sk/cers2009/PDF/01_03_Nijkamp.pdf.

[8]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6):34-37.

[9]张永民.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10]王世伟.说“智慧城市”[J].图书情报工作,2012,(1):5-9.

[11]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2012,(12):313-323.

[12]周建其,方景辉,朱晓峰,孙峰.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契合与研究[J].华北电力,2012,(5):840-844.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智慧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