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冰桶挑战”谈粘性营销

2015-04-27 00:06韩小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冰桶粘性挑战

韩小燕

摘要:“冰桶挑战”活动规则简单,抓住核心,具有粘性,能够粘住消费者,现代营销创意应该借鉴冰桶挑战的营销创新形式,让粘性营销成为新的营销方式。

关键词:冰桶挑战;粘性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064-02

在微屏时代,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及沟通规则,逐渐从一对多向多对多转移,消费者接受广告信息,不仅停留在产品信息层面,还要觉得好玩,甚至能够参与进来。于是,企业的营销应该变得更加具有粘性,能够粘住目标顾客。“冰桶挑战”的出现与流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营销创新的案例。

1“冰桶挑战”的简介

1.1“冰桶挑战”的起源及活动规则

“冰桶挑战”活动源于一种疾病,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其又称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这种病主要由遗传和散发性病例引起,是一种恶性病,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得病的人像被冰雪冻住一样,慢慢丧失任何行动能力,史蒂芬·霍金便是这种病的患者。目前,人类对于此病知之甚少,既查不到任何发病原因,也没有办法治疗,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年。“冰桶挑战”活动旨在让参与者通过冰冻切身体验渐渐僵硬的病痛。

“冰桶挑战”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活动最初由美国棒球运动员PeteFrates发起,活动规则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点名其他3人来接力参与这一活动。被点名者要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否则需为“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捐出100美元,或者两者都做。

1.2“冰桶挑战”活动本身的特点分析

(1)简约。

“冰桶挑战”挑战的活动规则简单,抓住核心。一桶加冰的水在7、8月份很容易找到,明星、企业名人参与挑战也无需做出多大的努力来决策或者准备,几分钟就能参与完毕,不影响工作档期安排,还能赢得眼球关注。冰水浇身,而不是其他什么液体,在夏天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做到,同时,让参与者切身体会一下冰冻的感觉,类比肌肉逐渐僵硬萎缩,设身处地想象患者的病痛,狠抓核心。

(2)意外。

虽然是夏天,一桶冰水突然浇身的感觉应该也不是特别爽快,参与者都是科技、演艺等各界名人,消费者极具八卦心理,当名人遭泼水,具有极大看点,能够吸引诸多的关注、评论、转发、分享。

(3)具体。

“冰桶挑战”的活动规则比较具体明了,参与者接受挑战之后,邀请另外3个人来接受挑战,若是邀请1个或者2个人接受挑战,活动可能会终止,邀请多数人参与挑战,由于从众效应,以及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邀请多数人接受挑战活动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加上少数服从对数的原则,选择3人接受挑战,是比较具体且科学的,这样可以将即将破灭的游戏保证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4)可信。

接受挑战的参与者必须将自己接受挑战的视频传至网络,为此,所有的网民都可以看到,鉴于舆论的监督,接受挑战的视频极具可信度。

(5)情感。

消费大众对患有病症的患者均有恻隐之心,更何况是各界明星大腕来参与挑战,消费者大众因喜欢参与者,进而对“冰桶挑战”本身产生好感,有好奇心,愿意时刻盯住挑战的过程、挑战的进程,更愿意讨论下一个24小时接受挑战的明星。

(6)故事。

参与挑战的每一个明星大腕其实都有一定的故事,这虽然跟“冰桶挑战”本身无关,却跟消费大众对“冰桶挑战”的关注度有关。消费大众在欣赏挑战视频时,其实在参与、了解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明星大腕的参与让活动更具传播性,以及更具吸引力。

2消费者交流规则的变迁

2.1传统的交流规则

在互联网发展之前,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传统的媒介包括电视、杂志、报纸、广播、电影等,这样的交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们让很多信息或者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同样,更加久远的印刷术同样如此,它们均是一场交流革命,带来了一对多的大众传播和思想传播。但这些传统的交流方式从规则角度存在很多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方式一对多,无法进行大众集体讨论。绝大多数信息接受者没有办法发表自己的感想,因为一对多的交流方式本身不能用来讨论。

(2)少数人决定信息是否能够被传播。不管是电视,报纸、电影等,都是媒体集团控制着必要的流通渠道,他们通过购买播出时间、报纸杂志版面等,来设计、发布信息。而且没有钱,信息是不会传播的,那么就不会有受众。同时,传统媒体有时间延误,信息容易失效。

(3)受众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一对多传播方式,意味着受众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无法有更好的途经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仅仅停留在自己的生活小圈子,没有办法分享且让更多的人了解。

2.2新时代的交流规则

新时代下,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即改变了大众交流的规则。首先,互联网即是一对多的交流,同时也是多对多的交流;其次,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是任何人,且几乎成本很低;还有,消费大众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任何人都能及时发布并评价信息,人们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数字技术自主发布各种信息,不受时空限制。

3新时代营销形式即粘性营销策略研究

随着交流规则的变迁,显然,原有“叫喊式”的营销形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时代的發展,发传单、塞名片、打电话等传统的方法技巧,也会让消费者更加反感。在传统媒体背景下,信息相对缺乏,信息传播方式像一个正向放置的漏斗一样,漏斗上边宽的部分是商家信息,漏斗窄口下面才是消费者,消费者没有选择,被叫喊着“钻进”信息,购买商品(见图1“叫喊式营销漏斗”)。一贯诉诸悲情的慈善活动,也显然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情、帮助。于是,新的营销方式也应该呼之欲出,来适应新的交流规则。

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可以及时参与发布信息和评论信息。消费者更加喜欢刺激的好玩的新鲜的游戏性质的活动,更愿意主动参与进来,于是传统的“叫喊式营销漏斗”已经不再适应。于是将漏斗倒过来放置,窄口向上,商家发布信息,换消费者从下边宽口互动进来,主动了解信息,融入营销,转换成“互动粘性营销漏斗”(见图2)。

这种新型的互动式营销,称作“粘性营销”。所谓粘性,是指营销创意要能被理解和记住,消费者愿意参与融入,短时间内持续影响和改变着受众的观点和行为。那么,借鉴并鉴于前文“冰桶挑战”的分析,针对粘性营销方式制定6个步骤,即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简约就是要简单明了抓住核心,容易参与容易记忆;意外就要违背常理,打破定势思维,引起人们的关注、好奇、兴趣,打开缺口;具体就要方便受众参与、讨论、融入,不费事费力费财;可信则要让受众实实在在感受,真切体验到信息及信息带来的变化;情感需要诱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贴近消费者更能增强其主动性;故事就是要创造话题,吸引评论,需要丰富的情节,谁都不会排斥听故事与融入故事。

参考文献

[1]李黎.碎片化市场如何增加消费者粘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2](美)奇普·丹·希思.粘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英)Grant Leboff.粘性营销[M].派力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4]张艺凝,靖鸣.“ALS冰桶挑战”事件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4,(10).

[5]冯晓辉.互联网环境下的病毒式营销——以“ALS冰桶挑战赛”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0).

[6]黄朝阳.从冰桶挑战感悟营销创新[N].人民邮电,2014-09-11.

[7]林枫.“冰桶挑战”倒出来的营销原理[J].中外玩具制造,2014,(09).

[8]詹丽茵.冰桶挑战赛,一场别开生面的营销盛宴[J].进出口经理人,2014,(09).

猜你喜欢
冰桶粘性挑战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粘性非等熵流体方程平衡解的稳定性
“冰桶挑战”一周年捐款去向分析
冰桶挑战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