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司财务治理分析

2015-04-27 02:08王海生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王海生

摘要:现代公司是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公司的各相关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原有的以“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环境的需求,因此,现代公司需建立一个由各利益相關者合作的共同治理机制,谋求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治理目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共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096-02

1引言

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Berle & Means,1932),委托代理问题应运而生。近20多年来公司治理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公司治理灵魂的财务治理则尤为引人关注。然而,类似于巴林银行、安然等这些曾被公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机制较好的公司的相继倒闭,使得公众不断地对传统的公司财务治理提出质疑,这些治理机制并没有实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司财务的价值导向也经历了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向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演进过程。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公司制度下,原有的“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体,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自身利益的保护。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的视角,去探索新形势下,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问题。

2财务治理理论的嬗变

财务治理是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产物,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一般认为,财务治理是各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规范,形成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在实务中往往则表现为财权在各利益主体间的配置问题。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公司的财务治理理论经理了由“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共同治理的嬗变历程。

2.1“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理论

在古典企业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以股东为中心的单边治理理论在公司财务治理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该种模式认为:股东作为公司物质资本的所有者,承担着公司的全部剩余风险,所以理应享有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资本雇佣劳动”决定公司的经营者只能按照股东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鉴于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者往往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公司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单边治理模式不顾公司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无视其他主体的贡献,很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2.2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共同治理理论

现代公司理论认为,公司本质上是由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组成的多边契约集合体。契约集合体主要是由公司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政府部门、供应商、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契约所内含的平等和独立的精神决定了公司契约集合体中各成员间平等独立的关系。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公司应摒弃传统的以“资本雇佣劳动”思想为核心的股东至上观念,不仅应关注股东的利益,而且还需重视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该种模式通过将公司财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激励各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升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公司形成内外部财务共同治理机制,实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下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财权配置

财权是公司各种权力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本的权利,具体表现为某一主体对公司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公司财权配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效果,财权配置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在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下,公司的财权配置需兼顾各主体利益,有效分配公司财权。

3.1股东的财权要求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行使公司所有者的全部权利。股东在公司财权配置时要求具有剩余控制权、剩余财产索取权、投资权、公司战略决策权等。

3.2债权人的财权要求

债权人是公司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但与股东不同,债权人并非公司财产的所有者。在对公司财权的要求上,债权人主要关注借出资金和利息安全性,以及在公司破产清算时先于股东获得的求偿权等。

3.3经营者和员工的财权要求

经营者和员工是公司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他们拥有公司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和控制权,此外他们还要求付出能够得到回报,即获得应有的薪资报酬、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职位提升等等。

3.4政府部门的财权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不仅是市场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市场的参与者。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政府除了关注公司的纳税情况外,还会进一步考量公司的综合贡献,如环保投入、就业贡献、社会责任等等。

3.5供应商及客户的财权要求

供应商和客户是公司供应链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作为链条源头的供应商更加关注公司的货款支付能力,此外,在公司破产清算时供应商同样具有先于股东的求偿权。相对于供应商而言,客户要求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处于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和客户都期望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互利共赢。

4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下公司财务治理的实现机制:共同治理

基于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财权要求分析,公司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决策、激励和监督机制,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下,更加合理地配置公司财权,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4.1构建共同决策机制

董事会是现代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肩负着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对管理层实施监督的责任。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的共同治理机制强调公司重大财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即公司董事会中除了股东之外还应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代表。为此,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构成,将内外部治理主体纳入进来,使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能够体现更多利益相关者意见。(1)引入职工董事制度。职工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命运息息相关。职工董事可以由职工代表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参与到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传递更多职工的心声。(2)引入债权人董事制度。债权人是公司资金的重要供给者之一,与股东相比,债权人无法直接参与公司的决策。为此,可以采取诸如表决权代理制和信托制的方式,使得债权人能够合法化地进入董事会行使权益,进而保护中小股东和广大债权人的利益。

4.2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依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激励机制往往指的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各种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的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种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实现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在实现公司目标的同时,也能实现其自身需要。共同治理模式下,各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针对员工的不同工作贡献,选择不同的激励形式和手段,并将其制度化。在传统的物质激励方式之外,还应结合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从而满足员工的多层次的需求,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和归属感。

4.3构建共同监督机制

监事会是公司行使监督权的公司治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在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公司需要建立共同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各利益相关者享有平等的监督权。为此,公司需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结构,实现人员构成的多元化。逐步引入债权人监事、职工监事等制度,广泛发挥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确保公司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5结论

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下的公司财务治理是突破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的有效机制。共同治理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公司各利益主体财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效的决策、激励和监督机制,满足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和客户等公司内外部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而推动公司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申国.利益相关者模式下的财务治理机制[J].审计月刊,2006,(3).

[2]任海云,王梅梅.谈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J].财会月刊(综合),2006,(11).

[3]王雄元.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004,(3).

[4]苏晓红,张淑萍.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之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
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多元内部治理结构探究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基础设施类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下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利益的平衡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