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打造社区零售银行策略探讨

2015-04-27 19:07李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信社可行性

李薇

摘要:我国的农信社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存贷款规模呈跳跃式增长,但由于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等原因,目前改革的进展依然缓慢。而当前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市场定位都大同小异,打造社区零售银行是农信社战略转型的必要之路。

关键词:农信社;社区零售银行;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09-02

当前居民财富日益增长、金融需求更加多样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存款业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必须拓展业务的范围。零售业务客户众多,而且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各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其收益与经济波动关联度较低,因此利润高、风险小,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的发展落后于其他银行,亟须找到新的发展思路。信用社某些方面的特点与零售银行业务有相似之处,加上零售银行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可以成为信用社的戰略转型方向。

1农信社发展社区零售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信用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以识别信用社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制定出适合信用社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1.1优势分析

1.1.1农信社具有地域优势

近几年农信社的网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遍布在城市的市场、居民区,而且出现在其他银行网点不触及的农村、乡镇。这使农信社拥有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客户基础非常广泛。这是打造社区零售银行的重大优势之一。

1.1.2经营机制灵活

目前绝大部分农信社以县级为统一法人,机构精干、层级少,在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方面,审批环节较少、决策速度快。很多普通居民、个体工商户对资金的需求急,其他银行从贷款申请到审批需要的时间长,信用社“短、平、快”的授信和发放能够更好、更快的满足他们的信贷需求。

1.1.3金融服务渠道覆盖广

农信社顺应科技的发展,加大了科技的投入,促进了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发展,众多的网点与先进的电子渠道构建起了广覆盖、多功能、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为客户提供了方便、高效、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1.2劣势分析

1.2.1品牌认知度较差

农信社自20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经历了动荡曲折的发展,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与电子化程度高的商业银行相比,支付结算手段落后,对异地资金清算的时效性差。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贷款不良率及损失率极高,因此,客户对农信社的品牌认知度低。

1.2.2银行业务品种单一

农信社现在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所占比重很低,特别是缺乏多样的理财产品。社会财富的增加致使居民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增加,这种单一的业务品种制约了农信社的利润增长。

1.2.3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慢

农信社的员工大都在网点一线,人员少且营业时间长,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员工学习的时间及接受培训的机会,日常简单的存贷款业务致使基层员工接触不到证券、保险、投资等其他的金融业务。近几年农信社引进不少新员工,但是与农信社业务发展的要求仍然不符。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

1.2.4网点建设相对滞后

农信社的营业网点大多面积小,经营环境差,办公设备陈旧落后,不仅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匹配,还与农村信用社业务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大大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1.3机遇分析

1.3.1个人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崛起

目前个人零售银行业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其规模、品种还十分有限,这为农信社提供了一个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和难得的争夺市场的战机。

1.3.2城乡一体化也给农信社带来发展机遇

城乡一体化促使村镇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产值增加,这促进了农信社的存贷款余额的增加,使资本得到良性循环。

1.4威胁分析

1.4.1银行同业竞争激烈

2006年以后金融行业全面开放,金融日益一体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信社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不管是金融产品、经营环境还是金融技术,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1.4.2业务准入方面的政策限制

农信社首要的任务是为三农服务,而且大部分网点设置在偏远的地区,服务的对象及区域受到了限制。在加上监管部门对农信社的监管采取慎重的态度,对农信社的业务及市场准入实行了严格的政策限制。

2农信社向社区零售银行转变的可行性

2.1农信社与社区零售银行有着很多共同点

2.1.1社区性方面

农信社的金融业务往来具有局域性,具备切入灵活、小型、具有先期反应项目的金融能力和市场切入能力。表现为农信社、存款户和贷款户基本都在同一区域内,物理距离的接近决定了三者在经济交往、社会联系等方面的接触更为密切,在频繁的“打交道”中农信社可以通过较低的信息成本就获得了在交易活动中必需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信息。因此,农信社在市场覆盖面和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1.2地域和人脉方面

农信社主要是立足于本地,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进而更容易获得地方的保护。由于地域的优势,农信社的人员本地化程度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与其他硬件与软件资源,更容易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信社的营业网点众多,遍布城乡,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或企业,在资金使用上也优先考虑当地的农户、中小企业与普通民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信息也往往比较准确与及时,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保证了良好的效益。

2.1.3体制和机制方面

农信社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金融服务快捷高效,在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支持方面,其他商业银行存在审批环节较多、周期较长等缺陷,而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对普遍存在资金周转快、需求急等特点。目前绝大部分农信社以县级为统一法人,金额较小的贷款在网点就可以授信和发放,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加之目前大中型商业银行主要方向放在了大型客户和优质客户上,对小、零、散的社区居民、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弱,这为农信社开展零售业务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空间。

2.2农信社向社区零售银行模式转型具有良好的契机

近几年社区零售银行业务开始崛起,但由于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其规模小、品种少、功能有限,这为农信社提供了一个业务发展的突破口。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普通民众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增加更是为农信社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3农信社发展社区零售银行业务的经营策略

3.1优化管理体系,打造流程银行

3.1.1构建与社区零售银行相协调的网点组织框架

(1)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网点组织框架。对现有网点进行优化、整合等方式,力求实现单一网点的竞争力最大化。对尚未开设网点的市场区、居民区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在有市场潜力的地方设置新营业机构,针对周边的实际情况开设业务,实现零售业务的本地化。

(2)成立专门的零售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相关业务。比如成立微小企业贷款服务中心、个体商户贷款服务中心等。

3.1.2完善与社区零售银行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

社区零售银行主要服务于某一区域的客户,与客户在实际距离上比较近,能够较为快捷、深入的了解客户的自身实力及诚信度,因此,在授权机制、审批权限、贷款发放等各个环节能够针对零售业务的特点进行优化,切实提高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

3.1.3建立和完善零售业务的风险防控机制

针对零售银行的特点,对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完善相关对应措施并形成相关制度办法。在内部防控方面,成立专门的零售业务稽核部门或设立专人岗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业务的各环节合规。

3.2加强形象宣传,提升品牌效益

(1)导入企业策划和包装,树立和强化零售银行的品牌形象。通过设置广告牌、播放电视广告、刊登报纸广告等,对农信社的服务内容、金融产品等进行大力宣传,不断深化零售银行的经营服务理念,努力提升农信社的知名度。

(2)对各营业网点进行升级打造,不断提升硬件水平。有步骤、系统化地对现有营业网点进行装修升级,特别是注重统一化、鲜明化,在内部装饰中力求为客户营造温馨、舒适的营业环境。

3.3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

3.3.1实行多元化经营,拓展业务领域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信社经营品种主要是存贷款业务,获取利润的空间及渠道狭窄一直是一大软肋。因此,要积极创新经营品种,推行多元化经营。特别是加大对理财业务、代理业务的开发力度,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3.3.2积极开展自主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固定地点的服务已不能满足银行的业务需求。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要以金融技术创新为动力,将大量简单的零售业务由物理渠道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拓展,为培养及维持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

3.3.3实行差异化服务

对客户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分层营销,提高营销和服务的效率。如针对普通民众,要提高小额贷款的效率,实现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后检查整个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对中小企业要关注金融服务需求,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授信授权制度、担保方式等一系列制度;完善贵宾服务,建立专门的大客户维护营销中心,做到贵宾客户办理业务的简单、快捷,提高贵宾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2]应宜逊,李国文.社区银行:内涵、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路[J].上海金融,2005,(1).

[3]康卫华.大变革下的当代美国社区银行[J].国际金融研究,2005,(6).

[4]宋磊,王家傳.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农信社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农信社金融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大竹农信社:以花为媒宣传金融知识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浅析农信社优化存款结构的必要性及对策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