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对高校教师教学的影响

2015-04-27 19:07刘伟刚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高校教师互联网

刘伟刚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在教学工作中,课堂控制和课后准备、持续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此,应更新观念、努力学习新工具使用、更新知识储备和放低姿态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29-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IT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及网络带宽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6.32亿,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数量高达5.27亿,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了使用传统PC终端上网的网民。如此规模的互联网扩张速度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即使是躲在所谓象牙塔中,也必须面对这汹涌而来的大潮。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高校教师们,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其本身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挑战。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不仅成为了教师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成为影响学生们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教师知识拥有者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教师的教学工作将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将是广大高校教师所长期面临的考验。

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的教学面临的四种困难

1.1教师地位发生了动摇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作为课堂上知识权威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权威已经不再存在,互联网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交互性使得它可以集结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专家来就某个知识领域发表见解,而且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简单,成本低廉,这些都使得高校课堂上教师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其中尤其以文史社科类教师为甚。对于理工类教师,由于传递的知识内容中有大量枯燥、难懂的定理推论、公式推导,这些过程的理顺和原理的吸收需要教师的解释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生溜号现象,就容易导致后面的内容无法衔接上。而对于文史社科类教师,由于课程内容中涉及复杂计算公式的内容比较少,原理的解读也往往处于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的状态,从而使得学生在这类课堂上更容易溜号,具体表现为玩手机等情况的出现。由于互联网的内容及其丰富,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和有限的参考资源很容易陷入对知识的片面掌握中,而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合适的方法,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知识,这对教师的地位将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1.2教师掌控课堂的难度增加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一方面在知识拥有量方面难以完全掌控课堂,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难以适应新课堂的变化。互联网要求教师更多地采用行动导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全部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法。所谓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致力于通过这种情景交互和学生学习活动来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具体表现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等。

对于不同的高等院校,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不尽相同。对于少数研究型大学,教师讲授法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其原因在于这些学校的学生都从小养成了强烈的学习自控能力,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来调整自己的思路,并听懂、掌握和吸收它们。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而学习分神,这使得对于这些院校的教师而言,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课堂的节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这样的情形下,无论是采用案例教学法还是角色扮演法或是项目教学法等方法,都会增加教师的难度。一个成功的案例教学、一个成功的项目教学,对教师本身业务素质和掌握课堂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机会成本因素。这些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这种大量时间的消耗被认为是“不经济的”,这更在主观上增加了教师掌握课堂的难度。

1.3教师课下任务的难度有所增加

互联网虽然作为工具,为教师搜集某个方面的知识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使教师可以不必仅仅局限于几本传统教材的内容,但互联网的内容的过于庞杂、学生获得知识的容易性,使教师的知识量有被迫增加的压力,这将使教师在备课方面面临更大的考验。那种只需要看懂一本书,就可以在课堂上使学生佩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需要准备更多更充分的内容才能跟上形势变化。对于文史社科类教师,其知识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这将迫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得以应付新的形势变化。除了备课难度增加之外,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阅,也越来越不容易。那种单一的、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越发的不合时宜了,这将增加布置作业和批阅作业的难度。

1.4教师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增加

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社会的变化速度明显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将迫使高校的教师为了能够站在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内容。这种更新不仅限于本专业,本学科,也很有可能涉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教师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了解和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工具的能力,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2.1要主动调整理念、更新观念,适应变化

至今为止,仍然有很多教师认为高校教师仅仅需要做好课程讲授就行了,而没有看到互联网即将在教育领域带来的革命。目前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了,而是远远不够,仍然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由于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色,是迄今为止最为远离市场经济的领域之一,所以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会最迟到来。作为高校的教师,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调整理念,更新观念,要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会使高等学校成为一个研究院,一个交流会所,一个创意工厂,而不是今天的四四方方一教室,一个老师前面讲,所有学生下面听的状态。这种变化对于应用型高校表现的尤其突出,而对于研究型大学,其表现速度还要相应滞后一些。

2.2努力提高信息化素质,掌握更多教学方法

互联網带来的飞速变化,使得信息化工具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高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水平,以便能够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付诸实施,能够熟练地驾驭各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而不至于产生心有余而技不足的情况。

2.3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适应形势发展变化

某些特定的学科,如高等数学,其课程内容本身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表现形式仍然有所出现,比如新的数学分析软件,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贴近应用的理论讲授等。对于更多的学科,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影响,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需要高校教师关注前沿,注意形势的发展变化。

2.4调整心态,做学生的学生

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调整心态,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应该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向学生学习,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也会使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避免头脑僵化,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R].北京:2014.

[2]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高校教师互联网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