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路径

2015-04-27 19:07廖斌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现状

廖斌

摘要:当下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还延续着较为守旧的教育模式,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相比尚有差距。因此需从多个方面创新高新体育教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31-02

高校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不仅局限于知识文化的传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正是为了达到此目标,更好的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然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比相差甚远,还远远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彻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普及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育也顺应新出台的教育改革措施,对体育教育模式也有新的改进,从以往只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到现在提出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事业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态度上都有了质的变化。

但深入来看可以发现这其中仍存在与现行高校教育体系不相符的一些地方,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教育改革措施的贯彻,也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1变革体育教育的观念不深入

现今大学体育教育倾向于传授学生运动技术,强制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但并未传递学生学习体育的意义和精神,忽视了提高自身身素质教育观、快乐体育教育观念、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等多种观念的综合。未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接受体育学习,并从中寻找快乐以至于受益终身从而达到增强身体素质和身心愉悦的双重目的,现今制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受传统教育模式及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目标设定上倾向于普遍式、笼统型教学,这便只是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一种口号引入大学体育教育体系而并未实事求是、落到实处。

1.2体育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力

现今各大高校沿用的体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课程设计时仍旧单一,形式上全国各大高校基本趋同,并未根据学生个体和学校具体情况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也并未凸显自身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一方面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更谈不上“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使民间特色体育项目无法传承。

1.3高校体育理论与大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实践产生脱节现象

目前高校体育前沿理论大多数借助外国的理论支持,乍一看前沿理论研究很全面,但事实上并未结合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如此一来便不能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作用于我国高校的体院教学工作。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就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没有建立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兴趣也并不十分浓厚以及大学生自律性差生活并不规律这便导致前沿性的体育教学理论在我国得不到实际有效的运用。(2)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目的性并非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与我国传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有很大关系,普遍大學生认为学习体育项目是为了修完学分,对于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项目技术、技能和创新灵感并不在意,这便从本质上歪曲了建立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使得较前沿的理论无法运用到学生身上,并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4高校教学设施不完善以及体育教职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应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就目前来看全国各大高校对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及投资成本小的体育项目的配套设施并不缺乏,但对一些较为新鲜的体育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并不重视,而较为新颖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们优先考虑的对象,意识其兴趣所在。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限制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设施不完善不仅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将严重影响其对该体育项目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也将因此受损。

高校体育教职人员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职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目前高校体育教职人员中仍存在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综合能力薄弱等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成败,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

2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2.1变革现有体育教育观念,“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素质教育及义务教育思想的广泛深入,体育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重视,20世纪90年代体育理论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终身体育”。其强调的是体育活动不仅只是素质教育考核的工具,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其形成个人长期生活中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思想也强调人才培养并非单一满足应试教育为目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全面性和主体性,重视整体的发展。

现今高校也认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摒弃传统单一型的学习体育教育模式时,要么只做到了理论学习,并未将其发挥在实际操作中,要么任然禁锢在传统思维模式中仍未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将“终身体育”思想全面贯彻便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将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真正让学生们爱上体育活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制定要围绕“终身体育”思想进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重视学生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感受,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体育课程,最终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真正将“终身体育”落到实处。

2.2创新体育项目,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切实将学生需学,学生想学放在第一位。(1)征集学生的意见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规划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展开教学活动,合理增加体育项目。(2)优化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冷门体育活动并非是学生对其不敢兴趣,而是教学方法过于僵硬,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应有的乐趣,长期以往就放弃对其的学习,也便没有了自觉锻炼的动力,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不到激活,不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学会”转变成“会学”。

2.3体育教育坚持以人本,推动竞技运动休闲化的同时规范休闲运动

现今高校体育课程中多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基础性竞技运动设施齐全,但学生较感兴趣的竞技项目因现实物质基础和硬件建设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这便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在投入设施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一些灵活性强安全性高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竞技活动,另外,现今社会上较为流行的群众参与度高、基础设施投入小的运动项目,大学体育教学可以灵活借鉴,积极引进社会体育,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社团性方式引进吸取相关体育社团中对教学课程有帮助的元素,通过这种学习与交流活动,极大扩宽高校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的视野,让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的范围越宽;少数民族地区的竞技运动可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真正目的。

2.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

高校师资力量的素质决定着教学工作的质量,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师资队伍能提高工作质量,真正做好符合现代社会教学制度的教学工作。如今高校师资仍必须建设,笔者认为,第一,体育教师应自觉学习现今体育理论,创新教学理论对各种先进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贯彻落实;第二,高校应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各高校间可以定期交流,用以完善自身教学体系;第三,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评估应当重视学生的重要性不仅能够衡量体育教学能力而且还可以借此鞭策体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但现今的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要真正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摒弃,注重评估标准的多元化发展,发挥教学对象——学生对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考虑学生当前学习的体育教学问题,对学生教学历史体系有一个整体评估,将学生的過去、现在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多注重学生发展的各个侧面以及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学习才能。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可见高校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要解决此问题一方面高校领导应重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并科学管理合理规划体育器材的投入和场地的建设,逐步完善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选择灵活性高的体育教学项目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不足的局面,例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教学项目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2.5实现高效体育的个性化教学

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学计划。个性化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观念、学习能力和学习技能等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达到使学生获得教育成果,让体育教学受益其终身。

(1)个性化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特点,因材施教制作体育教学课程,体育培养计划,不仅要将学生需求和爱好考虑其中也要兼顾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选择的习得体育技能和方法为今后职业所需,长期以往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落实。

(2)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因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也应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教学方案要以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需求与问题为中心,突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根据不同的群体开展符合普遍学生的体育项目,并对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对学生感兴趣的有选择性的项目可以多开展,以防止学生在选择不到自身喜欢的体育项目而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3结语

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出发点,现今体育教育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工作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高校现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