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技术创新对道德文化教育发展影响研究

2015-04-27 19:07李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文化教育道德教育

李玲

摘要: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代人们生活所必要依赖的一种工具理性,这种工具理性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信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它可以改变甚至颠覆过去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以及形成路径,将长期影响甚至主导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科技;创新;道德教育;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46-02

文化与道德教育是塑造一个国家和民族灵魂的事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流的纽带和桥梁,道德是文化教育的特殊表达形式,道德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文化的深刻体验;文化教育的差异往往导致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军事手段、外交策略的不同。文化道德教育具有继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中国思想道德文化具有5000年的历史传统,它融合54个民族的特点,在鸦片战争以前,可以说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发展具有单一性和直线性的特征,儒家、释家、道家等文化一直占据民族文化的中心位置,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偏重有所区别;在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以后,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同时被打开,西方的道德文化(精髓和糟粕)一起涌进了这片古老的国度,洋务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实用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思潮与我国的传统民族道德文化教育共存,形成了独有的一种多元道德文化教育交织的景观。

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存在不是单纯的精神财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思想文化道德教育艺术的经济形态,比如古时候的京剧、越剧、黄梅戏、杂耍、二人转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道德教育艺术表达形式,包括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它们也孕育了一大批职业的从事者,它们依靠细想道德文化教育的表现和传播来维持生计。在古代,由于各种原因,思想文化道德教育人(艺人、私塾)往往是属于比较低级的职业,很难作为一种专门的产业来繁荣和获取大量的金钱。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思想文化道德教育产业与资本的结合促进了文化道德教育的传播和文化道德教育的创新,文化道德教育产业也名正言顺地步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中。文化道德教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力甚至有时候超过第一产业或者第二产业。根据资料显示:2000年,美国的文化道德教育产业就已经占到了GDP的21%,日本的文化道德教育产业占据了GDP的18.5%,韩国文化道德产业教育已经占到全年GDP的15%。

信息科技产业是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期蓬勃发展的产业,也是世界经济在近三十年间财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据有关统计表明,高新技术文化创新品种年增长60%以上,年产值增加35%以上。网络科技革命在悄悄地改变着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的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路径和形成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的内容和形式。

1信息科技创新对思想文化道德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

信息科学技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始至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美国政府于1993年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新技术项目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美国政府将众多的文化道德教育资源、图书资料、大学文化道德教育社区服务等通过INTERNET网络链接起来,使得美国民众乃至全世界人民可以免费或者少量付费享受过去难以得到的数据资源。我们知道,过去我们要获得国外的文化道德教育资料往往是通过留学或者是到国外访学的方式来完成,但是现在信息科学技术正逐步改变了这一切,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并将它连上国际互联网,你就可以在轻松地获得过去曾经不能获得的这一切。甚至有许多国外大学也尝试着通过互联网学习文化和道德教育课程来授予网上学习人的学历和学位,我们国家的远程教育系统也逐步开展和完善起来,有众多的学生可以在家或者办公室通过远程登录来获得知识,并为成绩合格者授予学历学位。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两个信息知识获得的流程图来说明传统路径和信息科技创新后的知识获取路径之间的差异同性(图1)。

2信息科技创新引起了学生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的变革

在新的信息科技革命环境下,由于世界各国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交融路径和交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人们可以不再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受来获取他人或者它国的伦理道德思想,人们已经从被动地接受伦理道德知识转向了主动地在网络上搜寻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需要和满足自己胃口的伦理道德观念或者是有关伦理道德观念哲学的故事和新闻报道。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更有自己独特的科技知识和语言优势,他们往往能够轻松地获取和使用网络资源,甚至能看懂一些外语网站的内容,这使得他们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可能不再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周围的朋友和老师,而可能是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这也是许多教师和家长经常感到惊奇的地方:他们认为自己都没有给孩子灌输过某种思想,但是孩子的身上却突然出现某种伦理道德观念思想的苗头,而且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观念后,很容易固化,难以改变。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伦理道德思想有西化的思想倾向。我们知道在网络信息中,西化的思想内容较为普遍而且广为传播,只要学生一旦上网,他们立刻就能接触到和感受得到,而且在网络图文并茂的网络传播工具的引导下,他们极易接受这些表面吸引力很强的元素,比如网络色情电影、小录像、日本AV,网络暴力色情游戏、网络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等。

3信息科学技术创新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如韩愈的诗所描述的内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句点名了再在传统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就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解决学生不懂的疑难问题,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但是,在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学生在传统的三个方面都可以不依赖于于某个教师,他们有了更多甚至是更适合自己的途径去获得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加丰富多彩内容。

当我们看过了百家讲坛、HARWARD UNIVERSITY/YALE UNIVERSITY/TSING HUA UNIVERSITY/PEKING UNIVERSITY AND SO ON的公开课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白学生和老师可以不认识,可以素昧平生,可以相隔千里之外,学生可以不尊称老师为老师,老师也不必称学生为学生,他们之间可以只有信息的纽带,而不必再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打上学承亲授的烙印。人们也不必再像孔子当初招收72弟子一样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所、合适的时间为弟子们讲授各种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以及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为师也不必像唐僧一样苦口婆心地天天惩罚孙悟空,劝说猪八戒、体罚沙和尚,学生也不必像孙悟空一样天天看师父的脸色行事,也不担心念紧箍咒。

4总结

创新是生产力持久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的奥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2020年我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无疑对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根本性的支柱作用。信息科技創新是现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信息科技的发展,也就没有我国现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在思想文化道德建设领域,信息科技的创新正史无前例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文化道德的产生、发展、传播以及融合的内容和模式。当然以信息科技作为载体的思想文化道德内容上可能存在着一些污秽之物,但切不可因噎废食,门窗打开了、总有些蚊子苍蝇飞进来,要利用好、使用好信息科技创新给人们所带来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社,2006.

[2]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3]戴中祥,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4]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5]张晓星.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资源管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1):7-13.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文化教育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