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初探与分析

2015-04-27 21:53程新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云平台云计算

程新丽

摘要:首先对云概念辨析,然后详细介绍了云计算和端管云。最后介绍了云平台的关键功能后给予了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云计算;云平台;端管云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86-02

1引言

从2008年开始,基本上所有的主流IT厂商都在谈论云计算,这里面既包括硬件厂商(IBM、惠普、Intel、思科、Sun等)、软件开发商(微软、Oracle、VMware等),也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Google、亚马逊、Salesforce等)、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AT&T等)和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爱立信等)。云计算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IT词汇。

2概念辯析

2.1云计算

业界关于云计算定义的争论从未停止,目前还未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把IT资源、数据和应用做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许多人经常开玩笑,为什么当初要起名叫云计算,而不是雨计算、风计算?其实用云来定义是一种比喻手法。在计算机流程图中,互联网常以一个云状图案来表示,用来表示对复杂基础设施的一种抽象。云计算正是对复杂的计算基础设施的一个抽象,因此选择了用云来比喻。用一个业界公认的形象比喻,云计算可将计算能力象水、电一样提供给用户。

如图1所示,云计算从应用角度上,可以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应用即服务)三个服务层次。

IaaS(基于网络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计算、存储等资源能力):由硬件资源(云元)组成。目前基于IaaS对外主要提供弹性计算和存储服务,如网站托管、IT托管、虚拟IDC、网络数据存储等服务。

SaaS(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以服务的形式提供业务及软件应用):用户通过网络来使用软件和业务,除通常意义上的软件外,还包含政府云、教育云、广电云、电力云、交通云等行业应用云以及电信第三方应用云(即CP/SP提供的电信增值业务云)。

PaaS(基于网络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平台运行环境):提供应用服务引擎,如网络应用编程接口/运行平台等,用户基于该服务引擎,可以搭建灵活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提供互联网业务(搜索、电子商务等)为主的云平台运行环境,如Google的App Engine;另一种提供传统电信业务的平台运行环境,对应于NGN所描述的业务交付平台SDP(云应用平台)和TMF所描述的业务交付框架SDF(即电信支撑云)。其中SDP包含业务开发、执行和部署环境;SDF包含业务管理、计费和经营分析等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电信业务云是基于SDP基础之上,由电信运营商自营的业务与应用云(如视频业务云)。

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云有几种主要方式:私有云一般存在于内网和专网中,为单一机构服务;公有云面向互联网,主要服务大众;混合云是上述的应用组合。简单的说“私有云”就是企业自行建立的云;“公有云”是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或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面向公众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两种云代表了需求的两个层次,一种是针对企业内部数据处理的需求,另一种是针对企业外部的公用数据处理需求。通俗地说,“私有云”像企业自有发电机,公有云则是电网。如同电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两种需求均是互补存在的。

2.2“端管云”

电信网络层面对云计算的诉求是实现网络架构的转型。现在业界都在提“端、管、云”的概念,无论哪个层面都会走向“云化”,或者说CT能力IT化的走向。比如智能管道,其核心就是引入IT技术。在传统网络里引入IT技术之后,才能做到智能化,才能实现精细化和差异化运营。“云管端”架构着重强调了IT和CT的融合,在IT界提出的云计算架构基础上突出了通信网络的地位。因此,“云管端”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单个厂商的炒作或者忽悠,而是符合ICT融合的趋势、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的未来信息通信网络架构。

如图2所示,对于“云管端”架构最形象、最简单的解释即“云是生产者,管是传送者,端是消费者”,其典型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业务应用、数据存储和计算在云端、终端可随时随地的通过智能管道方便的接入到云端”。具体各层释义如下:

(1)“云”即应用与软件服务池。云中的服务有三种形态:IaaS(基础)、PaaS(平台)、SaaS/AaaS(软件/应用)。通过这三种服务形态,将服务提供者的规模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象水、电、气一样提供给用户。从所服务对象的角度主要分私有云和公有云,前者是企业自行建立的云,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数据处理的需求;后者是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或电信运营商面向公众提供的云,主要针对企业外部的公用数据处理需求。通俗地说,“私有云”像企业自有发电机,公有云则是电网。如同电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需求均是互补存在的。

(2)“管”即智能管道,主要满足海量的信息的传送需求,以我们熟悉的通信网络技术为主。智能管道是运营商主导的,其主要目标是管道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相当于传统网络增加了一个“大脑”,最终目标是“让可控的流量带来持续收入”,并重新夺回产业链失落的话语权。基于PON、LTE以及承载网的高带宽是基础,基于Diffserv(差分服务)的承载网端到端QoS、基于DPI(深度包监测)的智能用户管理、基于PCC/RACS(策略计费控制/资源接纳控制)的策略控制、基于5W(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干什么、怎么干)的用户信息采集与分析、基于CDN(内容分配网络)的内容分发是管道智能化的核心。总的来说,智能管道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最终是否成功,商业模式等非技术驱动因素可能尤为重要。

(3)“端”即各种基于个人(手机、平板电脑)、家庭(机顶盒、家庭信息机、新型业务终端)、行业的智能终端。云终端最核心的特点是其能随时接入云端,并将丰富多彩的业务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因此与传统终端相比,云终端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不高,但对图像、视频等显示能力要求高。总之,“云终端+云计算”的服

务模式已成为产业融合的趋势所向,未来发展将替代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革命。

3云平台的关键功能

云平台的关键功能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描述:

(1)虚拟化和精简化的操作系统。虚拟化是支撑云计算的多租户模式的基本功能,通过虚拟化引擎实现网络、计算、存储的虚拟化;针对某些功能,如网络能力,对系统内核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性能。

(2)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实现海量信息的分布式存储,达到PB-EB级别的存储能力,以及超大数据库表项的管理能力。分布式存储是分布式计算的基础。

(3)第三是资源动态调度和自动管控,是云计算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云计算的资源是共享和统计复用的,因此云平台需要动态分配资源,而不是依靠人工分配。另外,云计算通过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构建大规模计算能力,数量庞大的服务器管理也不能靠人工完成,需要自动管控。

(4)第四是并行计算框架和分布式Web计算框架。云平台的计算模型分成两种。一种是“批处理”,也称为并行计算框架,即一个业务分割成多个任务,分配多个服务器并行处理,比如搜索服务。另一种是“互动业务处理”,这类计算架构主要实现海量用户的请求和业务处理,也称为分布式Web计算框架。

在未来的公有云、虚拟私有云服务市场中,电信运营商拥有网络、客户等核心资源,有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和管理的经验,将成为重要的云服务提供商。

4结束语

面向未来ICT融合的发展趋势,整个行业都在历经转型。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是先行者。例如,基础设施层做得比较好的是亚马逊,它在互联网大泡沫时购买了很多设备,然后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个人存储、电子书等早期的云业务,非常成功。平台层做得比较好的是Google。SaaS层面做得比较好的是Salesforce,它主要通过在云中部署可定制化的CRM应用,来让企业应用在初始投入很低的情况下使用CRM。

运营商方面,AT&T、Verizon、Telefonica是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在IaaS层面做得比较多,IaaS也是目前主要的盈利點,这在全球都是一样的。在PaaS层面,由于缺乏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较好的案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SaaS层面,运营商主要是利用平台开放能力,构建“应用商店”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汇聚能力,增强用户的黏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融合CDN技术要求[R].2011,(6).

[2]中国电信.中国电信IPTV3.0技术规范[R].2011,(10).

[3]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云平台云计算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