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海及其沿海4省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主要渔业资源种类与利用*

2015-05-05 03:48陈胜军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产值鱼类水产

陈胜军,李来好,2,杨贤庆,吴燕燕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2.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地球表面积的70.8%,与其说居住的是地球,不如说是水球。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原料。据 “海洋生物普查”结果显示,海洋动植物约有100万种,其中常见种约25万种[1]。大海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世界上所有耕地的1 000倍,年可捕量达9 000万t以上,每年可以提供的水产品至少可以养活300亿人,可以说海洋就是碧波之上的良田万顷。

《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记载,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它地处热带、亚热带,又是较大的深海盆,其地质结构由四周边缘向中心略呈阶梯状下降,有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山、海槽、海谷、珊瑚礁等丰富多样的海底地形,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热带群岛。南海,国外称 “南中国海”,南北长1 800 km,东西长900km,面积约350万km2,是渤海、黄海和东海3海面积之和的2.8倍;南海平均水深1 212m,约为渤海的67倍;海底地貌似呈环状分布,中央为海盆,盆底水深4 000m,最深处达5 559m,海盆外围是台阶状或陡峭的大陆坡,大陆坡外围则是大陆架,大于500m2的岛屿共有1 827个,大陆架渔场面积1.821 0万km2,大陆岸线5 792km,其海域面积、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均居4海之首[2]。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按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我国可管辖的面积达200万km2,占我国海域面积的2/3,具有海域面积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开发潜力大等特点,且目前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争议也最多。

1 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与优势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已报道2万余种,其中70%分布在南海,目前已知较多的是有限的鱼、虾、蟹、贝、头足类和藻类,对海洋因为其高盐,高压,低氧等独特的环境,具有丰富多样,显著不同于陆地上的微生物,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海洋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和猪肉、牛羊肉、鸡肉等相比,鱼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到15%~24%,属优质蛋白。鱼肉的蛋白质肌纤维构造较短、结缔组织较少,所以鱼肉吃起来较其他畜肉细致鲜嫩,容易消化吸收,消化率达87%~98%,畜禽的肉的消化率只有80%左右。鱼肉的脂肪含量比畜肉低,大部分鱼只含有1%~3%的脂肪,所以热量较畜肉低。而且,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不饱和脂肪酸,对维护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反应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这种脂肪酸在家禽、家畜中含量很少。此外,鱼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鱼类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鱼类还含有矿物质,一些丁香鱼或沙丁鱼等小杂鱼,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他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

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指出: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食猪肉的人过多,应调整肉食结构,适当多吃鱼肉,减少猪肉摄入。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100g,畜禽肉类 50~75g,蛋类 25~50g。2015年 5月29日,卫计委向公众推荐10条保持肠道健康的建议,其中一条是 “每周吃鱼3~5次”[4]。

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短缺等因素长期困扰陆地粮食生产。以 “大食物”的思路拓宽餐桌上蛋白质来源渠道已是大势所趋。据渔业水产部门测算,总体上 “水产品蛋白质是粮食蛋白质的2倍”,如0.25kg黄鱼所蕴含的蛋白质,相当于0.5kg面粉。同时,转化1kg鱼肉需1.5kg粮食,等量的鸡肉、猪肉或牛肉则需粮食3~7kg[5]。因此,海洋将是人类未来食物的重要来源。

南海海洋鱼类品种多样化,南海北部大陆架已有记录的鱼类1 06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该海区海洋捕捞渔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海水域。据估算,南海区的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大体分布如下: (1)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 (47.76万km2)约121万t: (2)北部湾渔场 (16.4万km2)60万~70万 t; (3)西、中沙渔场 (21万 km2)23万~34万t; (4)南沙渔场 (71万km2)42万~56万t。全区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约为246万~281万t[6]。其中主要经济鱼类80多种,品种有马鲛、金线鱼、带鱼、鲳鱼、紫红笛鲷、黄鳍金枪鱼、蓝园鲹、鲨鱼、石斑鱼、海鳗等;主要经济虾类17种,品种有斑节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红斑对虾、龙虾等;贝类700多种,主要经济贝类150多种,品种有鲍鱼、文蛤、泥蚶、大珠母贝、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主要经济藻类162种,品种有江蓠、麒麟菜等[7]。

2 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与产值比较

2.1 南海海洋捕捞产量

近5年来,南海捕捞与我国全国海域捕捞产量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南海捕捞与我国全国海洋捕捞 (不含远洋)产量

从图1可以看出,近5年来,南海捕捞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 (不含远洋)产量大概稳定维持在28%左右。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海洋捕捞产量分别占全国捕捞(不含远洋)总产量的12%、6%、9%和16%左右[8]。

2.2 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产值

近5年来,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产值与全国海洋捕捞产值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来,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产值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值大概稳定维持在38%左右。近年来,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海洋捕捞产值分别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值的8%、5%、8%和17%左右[8]。

2.3 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量

图2 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量与全国海水养殖产量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近5年来,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比例大概稳定维持在45%左右。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占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7%、6%、1.3%和20.7%左右[8]。

表1 2008~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产值与全国海洋捕捞产值比较 亿元

表2 2008~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值与全国海水产养殖产值比较 亿元

表3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鱼类产量与全国海洋捕捞产量情况 万t

2.4 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值

近5年来,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值与全国海水养殖产值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近5年来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产值占全国海水产养殖总产值大概稳定维持在41%左右。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省海水养殖产值分别占全国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4%、5%、3%和19%左右[8]。

3 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主要水产品种类与产量

3.1 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水产品情况

包括海洋捕捞鱼类、甲壳类 (虾、蟹)、贝类、藻类、头足类和其他类。

(1)海洋捕捞鱼类:包括:海鳗、鳓鱼、鳀鱼、沙丁鱼、鲱鱼、石斑鱼、鲷、蓝圆鲹、白姑鱼、黄姑鱼、鮸鱼、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方头鱼、玉筋鱼、带鱼、金线鱼、梭鱼、鲐鱼、鲅鱼、金枪鱼、鲳鱼、马面鲀、竹荚鱼和鲻鱼等。

从表3可以看出,2013年南海沿海4省鱼类海洋捕捞产量占全国鱼类海洋捕捞产量的44.36%,其中以带鱼和蓝圆鲹的产量为最高,分别达到48.59万t和46.97万t,但带鱼的主产区在浙江省;其他重要或大宗捕捞品种包括石斑鱼,金线鱼,鲷鱼,海鳗,沙丁鱼,金枪鱼,分别占到全国产量的96.67% (9.86万t),98.76% (32.76万 t), 96.99% (16.42 万 t),68.08% (25.25 万 t),69.99% (9.91 万 t),89.30% (3.84 万 t)[8]。

(2)甲壳类:包括虾和蟹。虾包括毛虾、对虾、鹰爪虾、虾蛄等。蟹包括梭子蟹、青蟹和蟳等。

表4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甲壳类产量与全国海洋捕捞产量情况 万t

从表4可以看出,2013年,南海沿海4省鱼类海洋捕捞产量占全国鱼类海洋捕捞产量的31.09%,主要为虾和蟹,分别占到全国产量的26.88% (41.70万t),39.99%(29.36万t),其中以福建的捕捞量为最多[8]。

(3)贝类:包括蛤、蛏、蚶和螺等。藻类:包括江蓠、石花菜和紫菜等。头足类:包括乌贼、鱿鱼和章鱼等,其他类包括海蜇等。

表5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贝、藻、头足类及海蜇产量与全国海洋捕捞产量情况 万t

从表5可以看出,2013年,南海沿海4省贝、藻、头足类及海蜇海洋捕捞产量分别占全国鱼类海洋捕捞产量的 34.22% (18.74万 t),79.64% (2.23万 t),46.79%(31.08万 t), 34.17% (7.22万 t)[8]。

3.2 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水产品情况

包括海水养殖鱼类、甲壳类 (虾、蟹)、贝类、藻类、其他类。

(1)海水养殖鱼类:包括自鲈鱼、鲆鱼、大黄鱼、军曹鱼、魳鱼、鲷鱼、美国红鱼、河鲀、石斑鱼和鲽鱼等。其中广东以海水养殖鲈鱼为主,2013年达到6.02万t,占全国总产量12.81万t的47.1%,石斑鱼3.65万t,占全国总产量8.24万t的44.3%,军曹鱼2.54万t,占全国总产量 3.96万t的 64.2%,魳鱼2.99万t,占全国3.60万t的83.2%;福建以养殖大黄鱼为主,2013年达到9.22万t,占全国总产量10.52万t的87.7%。

表6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鱼类产量与全国海水养殖产量情况 万t

从表6可以看出,2013年,南海沿海4省鱼类海水产养殖产量分别占全国鱼类海水产养殖产量的44.41% (772.36万t),鲈鱼,大黄鱼,军曹鱼,美国红鱼和石斑鱼分别占全国产量的 74.63% (9.56万 t),96.86%(9.56万 t),99.40%(3.95 万 t),72.76% (4.30 万 t)和 99.15% (8.17 万 t)[8]。

(2)海水养殖甲壳类:包括虾和蟹。虾包括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蟹包括梭子蟹和青蟹等。

表7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甲壳类产量与全国水产养殖产量情况 万t

从表7可以看出,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产养殖甲壳类产量分别占全国海水产养殖甲壳类产量的44.41% (772.36万t),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梭子蟹,青蟹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1.74% (66.41万t),91.53%(6.59 万 t),27.92% (1.17 万 t),42.97%(4.71t)和 80.16% (11.07 万 t)[8]。

(3)海水养殖贝类。包括牡蛎、鲍、螺、蚶、贻贝、江珧、扇贝、蛤和蛏等。

表8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与全国水产养殖产量情况 万t

从表8可以看出,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产养殖贝类产量分别占全国海水产养殖贝壳类产量的44.41%(772.36万t),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梭子蟹,青蟹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1.74% (66.41万t),91.53%(6.59 万 t),27.92% (1.17 万 t),42.97% (4.71t)和80.16% (11.07 万 t)[8]。

(4)海水养殖藻类。包括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麒麟菜、石花菜、羊栖菜和苔菜等。

表9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藻类产量与全国水产养殖产量情况 万t

(5)海水养殖其他类:包括海参、海胆、海水珍珠和海蜇等。

4 发展南海海洋渔业经济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11号)》提出,以加快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的生产方针,着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调整海洋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海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加强渔村建设和优化渔民就业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9]。2011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家批准实施 《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在沿海省份掀起了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

表10 2013年南海沿海4省海水养殖海参、海胆、海水珍珠和海蜇产量与全国水产养殖产量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海洋经济领跑全国。2013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3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目前,广东省海洋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为核心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带;在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

广西自实施 “科技兴海”战略以来,海洋开发力度增大。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广西沿海地处的北部湾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湾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栖息着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藻类和其他种类,其中有儒艮、文昌鱼、海马、海蛇等珍稀或重要药用生物。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入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港口、滨海旅游等方面合作进一步加强,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等港口形成的港口群体系,为其实现通过港口大进大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发展临海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广西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10]。

海南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扶持水产良种场建设,打造全国热带水产苗种繁育及供应基地。2015年6月,海南省与国家海洋局共同签署了 《海南省政府、国家海洋局共同服务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协议》和 《海南省政府、国家海洋局共建热带海洋大学 (筹)协议》。

福建是南海沿海4省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和产值最大的省份,占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是我国最大的坛紫菜原产地。福州是我国重要的鳗鱼养殖及烤鳗出口基地,宁德率先突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经过精挑细选,福建推出宁德大黄鱼、福州金鱼、晋江紫菜、南日鲍、福州烤鳗、连江海带、莆田花蛤、霞浦海参、漳州石斑鱼、福州鱼丸等十大渔业品牌。

[1]新华网,新闻背景:全球海洋生物普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05/c-12631031.htm

[2]邱永松,曾晓光,陈涛,等.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全新修订)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

[4]中国日报中文网,卫计委发布十条肠道健康建议:每周吃鱼3~5次、食用瘦肉[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5-05-30/content-13771948.html

[5]新华网,西向耕田东望牧海,山东省海陆并举促粮食安全.http://gov.sdnews.com.cn/szyw/201501/t20150109-1829 694.html.唐启生.中国区域海洋学:渔业海洋.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6]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三沙市的自然资源.http://www.hainan.gov.cn/hn/zjhn/sxgl/sss/201207/t20120725-731663.html

[7]农业部渔业局.2008-2014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014

[8]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3〕11号) .http://www.gov.cn/zwgk/2013-06/25/content-2433577.htm

[9]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www.gxoa.gov.cn/gxhyj-ghjh-jhfa/2013/10/12/bf61173be8234ac191576c8407534c28.html,2013-10-12

猜你喜欢
产值鱼类水产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加油!水产人!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鱼类运动会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