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5-05-05 03:48苏登峰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叶龄穗肥穗数

苏登峰

(广西容县容西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容县 537501)

水稻作为国内所有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国人超过七成食用的主食为稻米,并且近些年还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生产高效优质、天然安全的稻米成为一种趋势。为进一步对稻作生产技术体系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提升,使相应生产技术渐渐转变为科学化,减少盲目性提升其安全性与自身品质、获取同步效益,水稻精准定量栽培非常重要。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精确量化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这一目标,当前可以将获取合适穗数为前提主力开发大穗,尽量提升抽穗后水稻颗粒的重量与结实率。要求以适宜基础本苗为前提,保证其高效分蘖,并在具体临界叶龄期之前进行保苗,密切对无效性的分蘖进行控制,保证其成活率超过90%,之后采用适量穗肥进行施用,保证大穗的成活与结实率,真正做到高产。

1.1 确定具有合理性的基本苗

用X表示适宜基本苗数,即667m2稻田合理水稻穗数 (Y)除以单株成穗数 (ES),因此将公式定义为Y/ES=X。N-n表示的分蘖有效的叶龄期,而在有效分蘖叶的个数则=N-1-SN-n-a,3片叶子以上的分蘖用 t1表示, 因此分蘖叶有效的个数可以用:t1 (N-1-SN-n-a)。那么就可以得出中苗、大苗的移栽时最为适宜的基本苗移栽公式为

使用该公式就可以将基本苗的定苗过程中,能够符合这一叶龄期够苗的要求,该措施可以在穗数确定的基础上对其所产生的无效分蘖进行很好的控制,保证其成穗率在一个较高的标准。目前容县现存的水稻保苗穗数已经超过100万株/667m2,并且每一根穗上所获得的穗粒超过150粒,且具体的结实率更是高达96%。

1.2 施肥技术的具体平衡量化

在给穗苗进行施肥的过程中要保证施肥的合理性并对其数量进行控制。而在这过程中要对肥料在用量、时间与比例方面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首先,以该县为例,根据其土地相关肥力的情况为基础并结合多年施肥的相关经验,可以等到使用肥料中氮磷钾3种肥料的比例为1:0.5:0.57,同时根据个土质的不同,在疏松漏肥的土质上具有针对性的增加氮肥料用量,而在多水黏土地上则适当对氮肥料进行减量。之后,在施肥中期时,要在落黄的前提上适当使用穗肥。

为了能够精确量化施肥,文章以氮肥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第一,预定产量目标后设定氮量的使用,即产稻区一般产量500kg/667m2时,普通粳稻则是需要氮肥1.85kg左右、产量600kg/667m2时则为2kg左右,产量700~800kg/667m2时则为2.1kg左右。第二,在总氮不过量、穗肥和基蘖肥合理配置的状况下想要产量最大化,当季应用氮肥40%~45%。

1.3 灌溉技术的具体精确量化

一般情况下,当穗苗成活之后进行浅水勤灌,该浇灌深度一般为3cm。同时在对无效性分蘖这一现象的发生进行相应的控制,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搁田,该时间一般为分蘖之前的两个叶龄期。正常情况下,在长穗期,穗田一般处于湿润状态并且该状态一般为无水层,灌水高度为3cm,待其自然生长,等水落干数日后在进行浇灌并保证其高度为3cm,不断重复,渐渐形成其浅水层。该种灌溉方式可以促进土壤处于板实状态,避免倒伏现象的出现。当水稻进入结实期后,一般采用的灌溉方式为浅湿干交替,该方式可以进一步对稻株具体的光合作用进行提升并保证其颗粒的质量与结实率。

1.4 其他与增产相关的技术

除上述栽培技术外应还有针对性的栽培技术对其进行配合。主要包括培育壮秧与浅旋耕浅层耕作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对每一个秧田的播种量进行控制并在改技术上进行温度与湿度的控制,随着稻株生长进行针对性的温度调节。而后者则主要对种植土壤进行合理修整并在耕作的过程中进行适应的调整,保证田面平整并且上层疏松但下层板实,而耕作方式一般采用浅插的方式,上述方式主要作用就是壮秧,但一定要注意,若栽种深度超过一定程度对分蘖造成影响。

2 提升水稻量化高产栽培技术认识

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过程中,大多数技术定量都与水稻叶龄模式有着大量的联系。所以,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设立叶龄观察点,及时了解叶龄进程;按照叶龄模式原理对其具体操作进行必要修改;将叶龄模式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其后建立与之对应的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系统;采用技术培训的方式对叶龄模式田间诊断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当穗数达到适宜数值时,增强抽穗以后其群体的光合作用。首先一定要保证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采用个体分蘖够苗;其后一定要快速避免其中期长势较强的现象,使其存在的封行期逐渐转变为孕穗期。根据上述两步,最后等到穗肥以后收取大穗。

知道精确灌溉、施氮定量、根本苗定量等各种环节的基本理论,同时其还能够建立高产群体。并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对土壤耕种、扩行、浅插、壮秧、适期播种等各种不同工作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使用者对上述知识知道的越多,其技术定量所得到的结果就越准确,技术方法也更加简单。

3 结语

文章主要希望读者充分知晓基础苗定量、精确量化灌溉定量相关方式与原理,并且了解在建立高产群体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含义与相关作用。并且熟悉掌握并理解在种植过程中各种增产作用,其中包括壮秧、适合播种时间、浅插以及浅层耕作。技术人员对相关原理越了解,相关定量控制越精准,其方案更加简易。

[1]张平远.国外水稻旱作的最新方法.农业科技通讯,2013,(04)

[2]周汇,徐云,施晓群,林莉.云南水稻栽培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

猜你喜欢
叶龄穗肥穗数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申优26”不同穗肥施用方法试验初探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