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上)

2015-05-05 00:22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丁德明
湖南农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病鱼二氧化氯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上)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上乘等优点,皮滑肉嫩,味道鲜美,是加工鱼片的上好原料。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品种退化现象比较严重,养殖过程中发病比较多,现将斑点叉尾鮰常见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病毒病

症状 由鮰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鱼苗、鱼种大批死亡,腹部膨大,眼球突出,鳍基、腹部和尾柄处出血的一种鱼病。病鱼表现为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状,在表层水游动,行动迟缓,然后沉入水底死亡。病鱼眼突出,表皮发黑,鳃发白,鳍条基部和皮下充血,腹部膨大,部分病鱼可见肛门红肿外突。解剖后可见体内有黄色渗出物,肝、脾、肾出血或肿大。胃内无食物,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变化是肾管和肾间组织的广泛性死亡。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水温25℃以上死亡率较高,7~10天内大多数鱼暴发流行,属急性型。流行水温20℃~30℃,水温低于15℃时,发病很少。此病多发于1龄鱼种,体长为8~15厘米,体重7~25克。

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禁加水时带入野杂鱼;养殖对病毒病有抵抗力的苏鮰一号;在发病期间可抽冷水入池,将水温降低到20℃以下;人工免疫;密切注意水质情况,池水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池水用二氧化氯消毒,每立方米水用药2~3克;每667平方米鱼苗放养密度最好低于1万尾;水温在29℃以上,应尽量不拉网或运输;患病鱼池使用过的工具要用5%的福尔马林或0.02%的二氧化氯消毒后方可用;当出现病情时,若水温高于20℃,且鱼类尚未停止死亡时,切勿拉网作业。

二、出血性败血症

症状。由嗜水气单孢菌引起的一种暴发性传染病。

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背鳍基部出血,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病鱼头朝上垂直悬于水中,呈旋转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体腔有腹水,肾脏变软肿大,后肠及肛门有出血症状,肠道充满带血的黏液。镜检有大量车轮虫,肝和肠道内有大量点状菌和杆状菌。

发病原因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生长适温为25℃~32℃,极易引起出血性败血症,从发病鱼塘的水质来看,主要是调控水质不到位,水体长时间不消毒,放养密度过大,池塘管理不得力,投喂的配合饲料不过关。

流行情况 此病多发于春末或夏初。

防治 在发病季节每15天用1次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消毒,1个月内定期用二硫氰基甲烷全池泼洒1遍,7~9月份每月投喂恩诺沙星药饵2~3次;定期换水或加注新水,适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投喂不含激素的全价配合饲料。发病期间及时捞取水中杂物残饵和死鱼。死鱼不乱扔,集中统一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三、暴发性出血病

症状。整个头部严重充血,眼睛突出,各鳍条基部明显出血,而背鳍和胸鳍整个鳍条都呈大量出血现象,头顶出现一块明显的白斑,表皮腐烂,腹部膨胀,肛门发红,有红色腹水流出,内脏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肝脏肿大。

流行季节 8~9月。

防治 投喂氟笨尼考+水产专用维生素C,另加肝速宁,外用PV-菌毒嘉(聚维酮碘粉)挂袋。(待续)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病鱼二氧化氯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裂唇鱼
二氧化氯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应用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的制备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