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学生都很出彩

2015-05-06 08:00曾宪波姜楚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班化特长学情

曾宪波 姜楚华

中午12:30左右,武汉市前进二路小学(以下简称“前进二小”)“沸腾”了:有的学生精心侍弄自己种植的小植物,一个生命观察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有的学生拉开架势,练起了少年武术;英语社团的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排演课本剧;棋类社团的学生,三五成群地摆起了擂台……

几年来,前进二小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分层实施教学,分层布置作业,而且还开发出了一系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社团课程。该校校长王红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尽可能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真正把“以学定教”落到实处,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四个百分百”自然水到渠成

2014年12月,武汉市江汉区小班化教学展示活动在前进二小举行,副校长王慧主讲了展示课《菊和莲》。30名学生先通过自主预习单,分层独立完成了各自的预习任务。接着,老师提供了“学习包”,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自主展示学习成果;期间,老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集体展示时,不同学力的学生或读,或画,或演,或写,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武汉市教科院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天恩用“四个百分百”来评价这节课。上课发言“百分百”,30名孩子都得到了发言机会,发言面达到了100%;课堂互动“百分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00%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作业面批“百分百”,课堂中,教师面对面、一对一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后,立即引导、订正,做到了知识当堂过关;自主展示“百分百”,优秀的作业、有创意的“思维导图”、优美的插图、精彩的朗诵……每个孩子都获得了自主展示的机会,学习参与率达到了100%。

小班化课堂,由于学生数少了,教师有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名学生实施“等距离”教育,避免了大班教学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的倾向,但这并不是“四个百分百”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王慧看来,实现“四个百分百”功在课前,没有课前的“个性化”备课,老师就不可能在课中关注每一个孩子。

个性化备课包括自主预习单、课中实践单、课后拓展单三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求设计ABC三类问题(题型),并对应每一名学生。最初,学校制作了母版,要求老师们按图索骥,尽快进入角色。试行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基本掌握了备课的思路和方法,但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产生了很多困惑。学校适时推出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要做到“两定两秀三解三研”——定集体备课计划,定中心发言人;秀出我的本色备课,秀出我的特色作业;解读目标,解读文本,解读学情;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育困惑,研究特色作业。

研讨中,老师们对小班化备课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小班化备课的核心在备课时要关注班级学生的学情,心中装着每一名学生,因人设问,因人设题,而不是“新瓶装旧酒”,用新模板套“老内容”。四年级数学老师张筱茜结合班级学情,把自主预习单分成温故知新、新课先知、心中有数、预习检测四部分;五年级数学老师叶勤则针对学生实际,增加了预习困惑版块;张红老师在设计分层提问后,旁边备注提示了ABC层次学生的学力水平;许妍老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学习要求做了简洁的说明。

这样的备课指向十分明确——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王慧说,当老师走出“以教学为中心”的圈子,真正关注学生的起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四个百分百”必然水到渠成。

根据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年级学生张佳俊二年级时转入前进二小。刚开始那段时间,他一直郁郁寡欢。每天课间,同学们有的弹琴,有的拉二胡,有的吹笛子,有的做英语游戏……他什么也不会,感觉自己成了“局外人”。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动下,他试着练了一段时间的笛子,却始终提不起兴趣,最后不得不放弃了。

张佳俊究竟有什么爱好呢?他自己不知道,老师们一时也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体育老师刘珊有了新发现——张佳俊很喜爱武术名星李小龙、黄飞鸿,一说起他们来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能不能开发一门武术校本课程呢?

听了刘珊的想法,王红现场表态,既然学生有发展需求,那么学校立即着手开发武术社团课程。在前进二小,校本课程的开发绝不随波逐流,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而动。

如今,为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已建成了标准的琴房,开发出了种植、武术、棋类、民乐、英语、书法等社团课程;彭超和胡丹两位老师边教边学,分别取得了笛子10级、二胡8级等级证书;音乐老师在武汉歌舞剧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发了《笛韵》《二胡》两本校本教材。王红认为,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才能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说社团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校本课程,那么“两读两诵”就是一种普适性的校本课程。“两读”指晨读和午读。每天早上7:40—8:00,全校学生集体诵读经典诗文,一周背诵一篇;每天中午,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报有寓意的小故事或经典诗文,学生可以自由地跟读、跟背、跟唱。“两诵”指路诵和夜诵。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最后上课的老师负责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排队等候,齐诵诗文;每天晚上回家后,学生分别完成相应的诗文诵读任务。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记者看到,中午放学时间,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学生轻快地走向食堂。

因材施教是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

一天,六年级班主任王荣华发现郑盼没到校。经过家访了解到,郑盼和同学们相处得不是很融洽,总感觉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不愿上学了。随即,王荣华展开个案研究和针对性教育。

学校党支部书记廖小红认为,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只要正确引导,孩子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发展。前进二小的老师们为每个学生制订了个性发展方案。每年开学后,老师们通过家访、谈话、观察等途径,了解每名学生的家庭、身体、智力、行为、语言、学习等情况,通过综合分析、诊断,弄清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制订相应的发展方案。

王红说,为鼓励老师们准确地把握学情,进而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慧眼型教师”评比活动。

二年级有一名叫小琳的女生,平时呆头呆脑,总是没睡醒的样子。上课时,她从不翻书,也不开口讲话。那天上课时,音乐老师曾偲偲写出一段简谱请学生试唱,结果全班只有小琳举起了手。曾偲偲将信将疑地叫起她,没想到她竟然准确无误地唱出了谱子。发现小琳的特长后,曾偲偲因材施教,悉心指导。去年,小琳在湖北省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曾偲偲也因此获得了学校“慧眼型教师”奖。

三年级班主任赵芳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每学期末,她给聪明能干的孩子颁发“聪明小精灵奖”,给最爱动脑筋的孩子颁发“智慧奖”,给有特长的孩子颁发“才艺奖”,给运动会上表现出色的孩子颁发“健身奖”,给认真负责的小干部颁发“工作积极奖”,还有“爱护课本奖”“读书奖”等等。每个孩子都有受奖励的机会,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了自信。

在前进二小,老师们总能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组织教学,针对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引导和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都可以体验成长和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兴趣、能力,他们的成长需求是不同的。王红说,只要我们心里真正装着每一个孩子,就一定能做到关注“每一个”,了解“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出彩“每一个”。

(责任编辑 姜楚华)

(栏目主持人 王甜甜)

猜你喜欢
小班化特长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