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缩小区域和校际差距

2015-05-06 08:00贺其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班班恩施州教学点

贺其明

2007年,湖北省远程教育现场会在恩施州召开,肯定了恩施州探索取得的经验。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后,恩施州抢抓湖北教育信息化试点机遇,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

领导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氛围逐步形成。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恩施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州及县市教育局相继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教育信息化工作;学校增设信息中心,配备信息中心主任和专兼职网络管理员,全州教育信息化良好的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外学内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考察、学习和借鉴外地典型经验,恩施州编制了行动计划,确定了39所试点学校和2个试点区域。重点推进“三通一中心”建设。98%的中小学(不含教学点)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77%的班级教室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449个教学点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已建成州、县(市)、学校三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43个。加强教师应用能力建设。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组合、集中和校本结合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积极鼓励教师上线,目前已有10704名教师和224942名学生注册进入“课内网云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有7684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并晒课1311节。

应用驱动,教育信息化运用效果逐渐展现。试点探索“三类”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类是“同体式”同步课堂,将一个教学点的一个班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网络由优质学校教师统一授课,实现教学点学生与城镇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教学点没有教师、开不了课的难题。第二类是“支教式”同步课堂。将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针对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问题,利用同步课堂破解乡村学校缺乏师资,开不齐课的难题。第三类是“协作式”同步课堂。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育管理交流活动,促进校际间文化交流,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破解教学水平不高、开不好课的难题。三种同步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并被教育部作为典型经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向全球予以推介。加强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督导。好的应用必须有人使用才能发挥效益,恩施州重点加强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常态应用。以“班班通”管理平台软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常态化应用;以竞赛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教师兴趣和能力;以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为契机,大力提高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齐教学点课程。

(作者系恩施州教育局局长)

猜你喜欢
班班恩施州教学点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难忘的“班班有歌声”
红梅少年
——重庆市永川中学初2016级6班班歌
“班班通”背景下微课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班班通辅助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