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数字化校园

2015-05-06 08:00曾宪云陈玉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竹溪课件校园

曾宪云 陈玉平

近年来,地处鄂西北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处的秦巴山区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竹溪城关初中”)立足“育人为本,同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软硬兼备,创优教育信息化环境

竹溪城关初中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按照“分期投入,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功能室1个;开通了宽带和WIFI无线网络,为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室均配备“班班通”设备,全校的信息网络、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网站、电视直播系统等逐步完善,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硬件支撑。

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共建与共享同存的原则,整合名家理论文章和课堂视频、IP网络教育资源,充实校本资源库,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班班互通,建立起稳定有序的资源共享模式。围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优师”的目标,以年级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观摩研讨,精心打磨优质课堂,实现“组组有优课、师师有优课”,并将优秀的课件、教案和微课上传到十堰云平台和校园网,汇集成优质校本资源库,然后供全校师生分享交流。

学校注重对设备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安排专人对硬、软件逐一登记,建好台账,分类存放,做好防护,并与处室、班级层层签订财产保管和使用责任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检查情况与班主任、处室负责人的年终绩效挂钩。选配责任心强、技术好的教师,专门负责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明确责任,做好设备、网络的防控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注重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竹溪城关初中采取应用培训、教学比武、科研论坛等多种形式,促使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学校根据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需求,统一安排学习培训进度,从最基础的电脑文件操作、WORD排版、PPT制作使用、电子白板运用、网络搜索下载等基础技能开始,由简到繁,逐步升级到课件制作、优课、云平台运用、微课制作、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全员考核,考核未合格的教师需要补培、补考,检测成绩作为教师校本培训成绩记入教师成长档案,并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

2011年以来,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及课件制作大赛。2014年,学校增加了微课制作比赛项目,通过竞技平台检验和展示教师“四环八步”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效果和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激励教师在课堂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备好教案、用好白板,并能借助电教手段有效开展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并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学科一起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定时开放微机室,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激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的能力。

学校建立了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创办了《城中教苑》,对获得教研成果奖励和发表教学论文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年度绩效考核和晋升晋级上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勤奋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热情。学校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开设以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融合为主题的论坛,安排教师汇报自己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上研究探索的成果,交流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的经验体会,助推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课题研修能力的提升。

目前,学校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课堂教学的效率显著提高。电子白板已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设计的课件已由过去单一的图画转变为生动丰富、灵活多变的文字、动漫与音画结合的形式,学校实现了名师课堂、教案、课件、教学反思、学科练习、方法理论等学习资源、教学资源的学习共享。近三年来,每学期均有20余人次的课件、公开课、论文、教学案例获得省、市级奖励或在县级以上教育类刊物上发表。

搭建平台,拓展信息化应用空间

近年来,竹溪城关初中积极为师生搭建多元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服务学校管理和师生发展,较好地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水平。

学校开通了“城中教师”QQ群、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班级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供师生学习交流,共享教学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心理沟通等,便捷了师生、家校沟通,促进了校园和谐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在校园网、中国教师行动网上建个人博客,上传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案例、读书体会等个人教学资源,查找资料、学习知识。学校利用网络发布工作通知、传达学校动态信息、进行校务公示,实现了学习、备课、管理的网络化、无纸化模式。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直播系统,实行网络传输和信息快速传递,开拓知识视野,播发校园新闻,大大激发了师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自2013年起,学校充分利用十堰教育云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师按要求充实自己的工作资源库,并经常性开展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学校将教师在云平台使用中的个人资源上传、下载及师生交流互动等情况纳入常规教学的重要检查内容,由教导处每月组织检查,并将结果作为教师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完善制度,建立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保障,竹溪城关初中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强化评价导向,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的目标。

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主抓、处室和年级负责人具体落实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详实的推进计划和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各处室、年级组的职责,形成了“校长—分管领导—处室、年级负责人”分层督导、分块落实的机制。每周下发《信息化工作督办通报》,由学校办公室和教科室定期进行联合检查,确保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制订了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制度、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制度、功能室管理使用制度、电教设备器材领用制度、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信息化应用奖励制度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依照制度进行督查,若发现有落实不力的处室、年级和功能室,则下发通报,责成限期整改。将每周督办记载情况纳入处室、年级组和相关负责人、教师评优表模的重要依据,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教育信息化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竹溪城关初中着眼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坚持信息化应用驱动,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基础,以拓展应用渠道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与课程教学的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作者单位:竹溪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

猜你喜欢
竹溪课件校园
客行过竹溪
竹溪
艺苑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