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书香生活

2015-05-06 08:00胡胜林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吴非李镇西学园

胡胜林

几年前,美籍华人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风靡中国。读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里没有繁琐、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高深论述,文章叙述犹如行云流水,语言轻快活泼。作者以儿子在美国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困窘,引人深思。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探讨价值,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看来,素质教育要走向完善和成熟,需要教育者有开放的视野,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先生的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不跪着教书》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书名,该书是教育家吴非对各类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吴非老师将他的教育理念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在书中说道:“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提到“巴学园”。“巴学园”一词来源于日本,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的名字。“巴学园”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孩子,应该要深爱他们、相信他们、融入他们、呵护他们以及给予他们自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擦亮他们的童真与善心。看完此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我的孩子也能进入“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去学习生活那该有多好!然而没想到的是,李跃儿老师在北京真的创办了一个“巴学园”。虽然,巴学园只有一所,但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像李跃儿老师那样俯下身子,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我想,无论哪所学校的孩子都能拥有和生活在“巴学园”一样的幸福感。

2010年,我怀揣梦想走上了中学校长的岗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我推荐给了我的教师同事们。书中有生动的教育案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如蜂酿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都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的确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为我管理学校提供了很大帮助。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还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于是,我从引导和培育教师的人格素质入手,深入开展以修师表、正师德、提师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师”实践活动,鼓励我校教师经常自问:我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榜样?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阅读令人睿智豁达、优雅美丽;阅读催人奋进,阅读改变人生。我的成长、我的进步、我的成熟,乃至小小的成功,都来源、得益于持久的阅读。阅读是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是我们迈向成功的推手。

(作者单位:蕲春县张塝中学)

(责任编辑 刘海佳)

猜你喜欢
吴非李镇西学园
丢失的猫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一个姑娘混职埸
一个姑娘混职场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