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

2015-05-08 07:25时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时纳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

时纳

目的 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予以全面分析。方法 5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 对照组24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取得显著效果, 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效果确切。

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于2012年5月~2014年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 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男31例, 女25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6±3.7)岁;患者均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按照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鼻中隔矫正术, 患者取仰卧头低位, 常规消毒铺巾, 以0.1%肾上腺素浸润棉片+1%丁卡因局部表面麻醉, 1%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行鼻中隔黏软骨膜下浸润麻醉, 麻醉成功后, 按照患者个体情况行不同黏膜切口,鼻内镜引导下作L型切口, 切透软骨膜, 分离两侧黏膜软骨膜, 包括操作范围。于切口后部2 mm处切开软骨, 分离对侧软骨膜, 分离鼻中隔软骨与筛骨、犁骨、上颌骨和腭骨, 将偏曲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和犁骨切除, 鼻中隔软骨需保持正常形态。充分止血、消毒, 鼻中隔软骨膜复位相贴, 对位切口缝合。伴下鼻甲肥大者行单侧下鼻甲部位切除术。充分止血、消毒, 合理填塞鼻腔, 术后以抗生素抗感染, 鼻腔每天清洗, 以鼻内镜仔细检查。

观察组患者经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后, 联合冷冻疗法, 以液氮制冷, 温度-30℃, 以多次多点接触冷冻鼻中隔软骨膜面, 鼻中隔软骨膜复位对合后, 多次多点冷冻鼻腔外侧黏膜及鼻中隔上方黏膜至组织黏膜变性苍白, 待温度恢复后可取出冷冻头。

1.3 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患者症状评分评定患者治疗效果, 包括打喷嚏、鼻痒、流涕、鼻塞四个症状, 各个症状0~3分, 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中度;3分:症状严重。显效: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有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在20%~50%;无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 (31/32),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18/24), 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症状评分(7.4±3.2)分, 治疗后(1.5±0.6)分;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7.6±3.0)分, 治疗后(3.6±0.5)分;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未发生鼻腔出血、感染、粘连及狭窄等症状, 对照组出现2例鼻腔出血, 1例感染, 2例术腔粘连, 1例术腔狭窄, 占2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复发率 两组患者随访1年, 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复发,对照组5例复发, 占20.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因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患者表现为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等, 鼻中隔偏曲是其主要致病机制。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突起导致鼻腔功能障碍。一般鼻中隔偏曲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 疾病迁延不愈则会诱发鼻炎、鼻出血, 长期堵塞则会导致慢性缺氧, 导致患者出现异常的感觉神经反射, 发生喷嚏、鼻涕、鼻痒等症状。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时多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药物, 但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手段, 可破坏病变位置副交感神经纤维, 降低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及传入刺激, 以此减轻血管扩张, 抑制腺体分泌;同时可矫治鼻中隔偏曲, 避免鼻腔异常刺激, 消除患者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并且鼻中隔矫正术使偏曲的软骨恢复, 缓解鼻腔堵塞, 使鼻腔正常结构得以恢复, 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功能, 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患者在实施鼻中隔矫正术同时, 联合冰冻疗法, 多点冰冻筛前神经区域的黏膜组织, 以此凝固黏膜组织蛋白, 粘连组织, 使感觉神经及交感神经纤维得以破坏,抑制神经异常反射传递, 降低神经兴奋性, 抑制腺体分泌,闭塞血管, 利于缓解患者变应性鼻炎。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出血、粘连、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性高。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 经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鼻塞、鼻痒、流涕等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降低患者鼻腔出血、感染、粘连及狭窄等症状, 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未发生鼻腔出血、感染、粘连及狭窄等症状,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且患者术后复发率也得到显著降低, 其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 经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应用效果显著。通过联合治疗, 保护患者鼻腔黏膜生理功能, 降低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且操作简单、准确,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1] 陈静, 尤易文, 严勇兵, 等.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 4087.

[2] 邬玉龙, 赵森, 杨菊芳.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手术186例术后的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5):770.

[3] 俞海安, 毕致, 肖峰, 等.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7): 53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052变应性鼻炎是鼻中隔偏曲常见并发症, 患者鼻腔机械性阻塞, 致气流改变, 鼻腔黏膜遭受刺激, 不断释放炎性介质,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 造成变应性鼻炎的发生[1]。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 病情易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治疗困难。尤其是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 其治疗难度明显增加,通常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过敏药物予以治疗, 但未取得显著效果。现今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取得显著效果, 现以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 其效果分析如下。

2015-03-13]

463300 河南省汝南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慢性上颌窦炎与高位鼻中隔偏曲相关性的C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