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交换单株高效筛选体系的研究

2015-05-10 02:07温晶晶高景阳王永霞赵荣兵丁俊强吴建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液单株基因组

温晶晶,高景阳,王永霞,赵荣兵,丁俊强,吴建宇

(1.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利用分子标记对QTL进行精细定位,需要提取大量单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交换单株的筛选[1,2]。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 DNA 提取和相应的PCR扩增、检测程序十分必要。CTAB法[3]和SDS法[4]是2种经典有效的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但其步骤复杂、耗时;虽然有许多学者对这2种方法进行了改进[5-7],但仍然离不开液氮、人工研磨、用β-巯基乙醇和水浴进行抽提、离心沉淀等程序,并且 DNA的检测时间长、费工费时[8],难以适用于图位克隆目标基因时提取大群体基因组DNA并进行检测的要求。在拟南芥、烟草、高粱、棉花、苔藓和松针上,XIN 等[9]报道一种不需要酚、氯仿、CTAB和SDS,也不需要离心抽提的快速DNA提取方法,可以高效地进行DNA提取和PCR检测。基于快速高效筛选交换单株的目的,根据其提取方法和PCR扩增方法,用玉米叶片进行尝试。在抗病目标区域筛选合适引物的基础上,探索优化PCR体系中的DNA模板量和引物浓度,并比较保护剂对PCR反应的影响,最后结合双重PCR[10-14]技术,建立大群体提取基因组 DNA 以及交换单株筛选的高效体系,可以缩短试验周期,提高研究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抗病自交系四一和感病自交系Mo17及其经过多代回交得到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取自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

1.2 DNA 提取

参考适用于PCR的高通量DNA提取方法[9],利用玉米叶片对大量提取DNA的流程加入缓冲液(Buffer A,Buffer B)进行优化。

DNA提取液成分:Buffer A:由100 mmol·L-1NaOH,2%Tween®20 组成;Buffer B:pH 为2.0,由100 mmol·L-1Tris-HCl,2 mmol·L-1EDTA 组成,分别在5片叶和10片叶时提取基因组DNA。

DNA提取步骤:冰上操作,用镊子取少量玉米叶片(约30 mm2)放入96孔PCR板中,加入50 μL Buffer A,PCR仪上95℃ 孵育10 min,加入50 μL Buffer B轻柔混匀,配20 μL的 PCR反应体系,DNA稀释5倍后加1 μL。

1.3 引物设计

通过NCBI数据库查找到B73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和InDel标记及玉米抗性遗传育种课题组开发的BAC-SSR标记,送往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4 检测方法

1.4.1 DNA检测 用1.0%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的DNA质量,电泳检测结果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并成像。

1.4.2 PCR 产物检测

1.4.2.1 双重PCR反应体系 基于高通量DNA提取[9]时 PCR反应体系加入保护剂 PVP-40和BSA的设想,反应体系设计为总体积20 μL,包括国产商品化的2x Taq MasterMix(含染料)10 μL,引物1(10 μmol·L-1)1 μL,引物2(10 μmol·L-1)1 μL,PVP -40(67 g·L-1)3 μL,BSA(20 g·L-1)1 μL,DNA 1 μL,ddH2O 3 μL。反应液混合后,用 20 μL石蜡油覆盖,以免反应液蒸发。

1.4.2.2 双重PCR反应程序 双重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待温度降至4℃ 时取出,扩增产物用质量分数为6.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银染[15]。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质量检测

取约30 mm2的玉米叶片(5叶)加入Buffer A、Buffer B煮叶片提取基因组DNA,并用1.0%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提取的DNA质量浓度较高,有可见的DNA主条带,满足PCR分析的需要。

图1 煮叶片提取的DNAFig.1 DNA quality extracted using alkaline lysis method

2.2 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2.2.1 引物筛选 设计了48对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20对在亲本四一和Mo17间存在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近等基因系 Mo17AA/BB和 Mo17aa/BB(字母AA指的是第3染色体上Rscmv2的基因型,右侧字母BB指的是第6染色体上Rscmv1的基因型[16])筛选到5对在抗病目标区间存在多态性(表1)。引物筛选所用的DNA模板由实验室改良的SDS法提取,PCR反应体系和程序采用实验室筛选分子标记通用体系和程序。

2.2.2 DNA模板量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多煮叶片提取的DNA溶液会带入过量的杂质,抑制PCR反应,因此需要对模板DNA加入量进一步研究。从5对多态性引物中挑取1对引物P3对DNA模板量进行检测,其中DNA质量浓度(原液、原液稀释5倍、原液稀释10倍)是主处理,幼苗(5叶)和大苗(10叶)是副处理,以反应体系中的模板量(1、2、3 μL)进行 PCR 反应,亲本为对照(图2)。得出质量浓度为 136.5 ng·μL-1的 DNA 原液作模板加1、2、3 μL时,2种叶龄处理均无条带;原液稀释5倍,模板加1、2、3 μL时,2种叶龄处理均有条带;原液稀释10倍时,大苗无带,幼苗模板加1、2 μL 有条带,加 3 μL 带很弱(表 2)。可见,DNA质量浓度不可过大,原液稀释5倍时PCR结果较稳定,且幼嫩叶片较好(5叶)。因此,选用DNA原液稀释5倍时DNA模板加1 μL,用于后续的引物条件探索和PCR反应体系中加保护剂及双重PCR的试验。

表1 在近等基因系间有多态性的引物Table 1 The primers exhibited polymorphisms between the NILs

图2 DNA模板量不同梯度的PCR扩增结果Fig.2 The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gradient of DNA template

表2 DNA质量浓度梯度结果分析Table 2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DN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2.2.3 引物浓度 基于引物浓度是否影响PCR反应的实验目的,对浓度为10 μmol·L-1的引物在体系中分别加入1 μL 和 2 μL,配 20 μL 的 PCR体系。用煮叶片提取的DNA原液稀释5倍后加1 μL作模板,选择上述引物P3,体系中加入保护剂PVP-40和 BSA,1.0%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3)。可见,现提取的DNA(图3-B)与其4℃保存7 d后(图3-A)不影响PCR结果检测;引物加2 μL的条带较1 μL亮,但引物二聚体的含量也相应增加,为此选用引物加1 μL用于后续试验,既满足试验要求又经济;此外,图3与图2对比,可以看出加入保护剂后可明显提高PCR效率。

图3 不同引物质量浓度梯度的PCR扩增结果Fig.3 The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the primer

2.2.4 双重PCR 为了提高筛选交换单株的效率,把煮叶片提取DNA的方法与多重PCR技术结合,可以大大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交换单株的检测效率。在抗病目标区间存在多态性的5对引物,其中1对 (P5)和另外4对 (P1、P2、P3、P4)分别位于抗病目标区域的两端,组合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并用6.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图4)。可以看出引物组合P5-P2和P5-P3扩增效果最好,可以同时读带,选择其中1对可用于交换单株的筛选(反应体系中加入了保护剂PVP-40和BSA)。

图4 双重PCR检测结果Fig.4 The results of the double PCR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在进行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Rscmv2精细定位时,抗病目标片段两端的标记距离很近,交换单株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需要种植大群体(包括2万个单株)用于交换单株的筛选。这个工作若在玉米吐丝抽雄前完成,只需要对交换单株套袋并自交授粉,可大大减少授粉的工作量,加快试验进程。根据XIN等[9]报道的一种适用于PCR的快速提取DNA方法并结合多重PCR技术,在玉米幼嫩叶片上进行了尝试,并与改良碱煮法[17]作了比较,发现前者PCR检测结果较好。

这种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简单、快捷、经济,省去了传统提取方法冗杂的过程,但是如多糖、蛋白质、叶绿素等细胞内含物均存在于DNA溶液中[18],这些杂质过多会抑制Taq酶活性,进而影响后续的PCR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DNA质量浓度、引物浓度、PCR反应体系这3个方面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首先,设置DNA质量浓度梯度将原液改进为稀释5倍后加1 μL,且用幼嫩的玉米叶片,如5叶较好。其次,对引物浓度加以检测,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引物浓度对PCR的影响不大,但在PCR体系中加入保护剂PVP-40和BSA会大大提高扩增效率。最后,为了提高交换单株的检测效率,依据多重PCR技术,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2对引物,通过引物组合试验,得到扩增效果非常好的引物组合,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研究效率。

本研究通过把煮叶片提取DNA的方法与多重PCR技术结合,实现了快速鉴定交换单株的目的。1人提取100个样品只需30 min左右,提取之后即可进行PCR检测,也可以4℃ 保存5~7 d,操作简单,快捷。另外,双重PCR的检测不仅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试验进程,而且降低了成本。利用这个体系,已经拿到玉米矮花叶病成株期特异抗性基因Rscmv2的候选基因[16]。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还适用于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后代研究。

[1] 郭士伟,王永飞,马三梅,等.一个水稻叶片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1):95-98.

[2] 杨留启,杨文鹏.SSR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2):5-7.

[3] STEWART C N,VIA L E.A rapid CTAB DNA isolation technique useful for RAPD fingerprinting and other PCR applications[J].Biotechniques,1993,14(5):748-758.

[4] EDWARDS K,JOHNSTONE C,THOMPSON C.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lant genomic DNA for PCR analysis[J].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1,19(6):1349-1356.

[5] AHMADIKHAH A.A rapid mini-prep DNA extraction method in rice(Oryza sativa)[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9,8(2):323-327.

[6] XU X,KAWASAKI S,FUJIMURA T,et al.A protocol for high-throughput extraction of DNA from rice leaves[J].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05,23:291 -295.

[7] 吴向远,丁 冬,宋桂良,等.玉米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1):7-10.

[8] 卢振宇,李明顺,谢传晓,等.玉米叶片DNA快速提取方法改进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2):50-53,55.

[9] XIN Z G,VELTEN J P,OLIVER M J,et al.Highthroughput DNA extra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PCR[J].Biotechniques,2003,34(4):820 -826.

[10]孙艳美,王凤阁,赵久然,等.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多重PCR扩增体系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07,5(6):169-172.

[11] CHAMBERIAN J S,GIBBS R A,RANIER J E,et al.Detection screening of the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locus via multiplex DNA amplification[J].Nucleic Acids Research,1988,16(23):11141-11156.

[12] ZHANG L S,BECQUET V,LI S H,et al.Optimization of multiplex PCR and multiplex gel electrophoresis in sunflower SSR analysis using infrared fluorescence and tailed primers[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45(11):1312-1318.

[13]王凤阁,易红梅,赵久然,等.适于玉米SSR核心引物的通用PCR扩增反应程序的建立[J].玉米科学,2008,16(3):19-21,25.

[14]崔玉娟,胡丹东.多重PCR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43-45.

[15]李晓辉,李新海,高文伟,等.玉米杂交种DNA指纹图谱及其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2005,31(3):386-391.

[16]DING J Q,LI H M,WU J Y,et al.Fine mapping of Rscmv2,a major gene for resistance to sugarcane mosaic virus in maize[J].Molecular Breeding,2012,30(4):1593-1600.

[17]高玉峰,张 攀,严建兵,等.一种快速提取玉米大群体基因组DNA的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6):32-36.

[18]郭景伦,赵久然,辛景树,等.玉米单株幼芽DNA快速提取新方法[J].华北农学报,2005,20(1):38-40.

猜你喜欢
原液单株基因组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广阔的原液着色纤维
2020春夏原液着色纤维色彩流行趋势
衡水老白干67度原浆原液的两款酒比较谈
紫花白及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