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皇甫谧的尘封往事

2015-05-14 09:51艾莉冯永乐设计郑怡
中国西部 2015年1期
关键词:针灸学皇甫甲乙

文/艾莉 冯永乐 设计/郑怡

图·Microfotos/一品红茶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他是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世界医学针灸鼻祖、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著有﹃礼乐﹄﹃圣真﹄﹃玄守﹄﹃释劝﹄等论和﹃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郡国志﹄等

文史著作十八种。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与世长辞,终年68岁。

近日,由香港导演李翰韬执导,著名演员陈浩民等主演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皇甫谧传奇》正在横店紧张拍摄。其中的历史原型正是魏晋时期生于灵台的著名学者,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针灸鼻祖”——皇甫谧。

他一生勤奋钻研,探索以中医针灸诊治疾病,以著述为业,在患严重风痹症后,不为病魔屈服,潜心钻研并写下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其浪漫传奇的故事流传至今。

弱冠之年“醒”学

治世出英才,乱世出名士。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可谓在野之儒的楷模。这位生于灵台,游历中原,名震西晋的名士为知识分子树了一座很难逾越的高标。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其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凤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他的曾祖皇甫嵩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拜征西将军、太尉。后来,皇甫氏族渐趋没落。

皇甫谧出生后,母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他被家族过继给叔父,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浥池),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自幼贪玩不求上进,跟村童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嬉游习兵。

《晋书•皇甫谧传》中记载,他二十岁时仍成天无所事事,四处游荡,无心向学,整天东游西荡,像脱缰的野马,甚至乡亲们都以为他是傻子。叔母对皇甫谧如此散漫非常气愤,恨铁不成钢,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

一天,叔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谁知他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洋洋自得地呈献给叔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谁知叔母更加气愤,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快二十岁了,还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顺父母,就得‘修身笃学’。充实学问,修养德行,关乎你的一生,对于我又有什么好处?如果你再不知上进,就离开我走的远远的。”他很受感动,发誓要悔过自新,改弦更张,矢志苦学。

改弦易辙 发奋著述

从此以后,皇甫谧立志向学,重新做人,拜乡里有名的学者为师,发奋读书,逐渐成为当时一个有名的学者。乡里的人见他不眠不休的向学,不浪费一点时间,就给他起了个“书痴”的绰号。

他二十六岁(公元241年)时,因汉前纪年残缺,遂博案经传,旁采百家,著《帝王世纪》《年历》等。到了他四十岁时,叔父的亲生儿子成年了,他便回到故乡。

皇甫谧成名之后,本来可以走上一条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但是他不但不愿意做官,也不鼓励别人做官。他有一位表弟,先被地方举为孝廉,后来被派到城阳去做太守。初去上任,乡里的亲友都来送行,只有这位表兄皇甫谧不肯来,有人出面劝他说:“你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君子,应该参入欢送的行列,为你的表弟壮行,你不去送他,不怕他生你的气吗?”

皇甫谧说:“他绝对不会生我的气的,他还没做官的时候,经常来我这里,我迎送他,都没出过大门,招待他也都是粗茶淡饭,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贫者不以酒肉为礼’。如今他做官了,我反而出去送他,岂不是看重他的官位,而把他的人格看轻了?我不去送他,彼此才能心安。”他不但拒绝做官,有一次,他还冒着触犯朝廷的危险,上表给当时的晋武帝司马炎,要求借阅皇室的藏书。幸好司马炎早已听过皇甫谧的大名和为人,非但没有怪罪,还破例赠送了一整车的书给他。

图·Microfotos/marilyna

七次拒召不仕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读书人莫不以入仕当官为荣,唯有皇甫谧是个例外,竟然屡诏不仕,潜心研医,静心治学,终成文、史、医、哲集大成者。

他编撰的《列女传》《高士传》等在史学界均有开历史先河之举。尤其是他躬身实践,反复修研,编撰而成的《针灸甲乙经》更是造福桑梓,惠泽千秋万代。

今天,从灵台的皇甫湾出发,沿达溪河行走,可以看到,周边很多农家的门楣是用瓷砖贴成的“耕读传家”字样。这种家风与传统无不透射出皇甫谧精神的影响。

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敦促或逼迫其出仕。七次如此之后,皇甫谧上书陈述。皇甫谧的恳切言词,终于获得了准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浸淫在耕读文化传统中的灵台人,普遍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隋朝的牛弘就是一位从灵台走出去的鸿儒。史传牛弘官至礼部、吏部尚书,家中藏书极其丰富,著述颇丰,为官期间修撰《五礼》百卷,为弘扬儒家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身试针、试药

皇甫谧在四十二岁(公元256年)前后,患上风痹症,因中风而半身不遂,耳朵也聋了。54岁时,他又因误服药物,生了一场大病。疾病带来的痛苦,使他认识到能解除病者痛苦的医生的伟大与可贵,因此,他开始发愤研习医学,对各家所有的医学典著都仔细研读过。他立志要完成许多著作,包括在医学方面的针灸术,于是开始撰集《针灸甲乙经》。

十二卷的《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

对于针灸方面的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医家已进行了系统总结。如1937年在湖南长沙和马三堆汉墓中,发现了多种周代编写的医书,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也有许多论述针灸的内容。东汉初期的针灸名医涪翁还有《针经》的专著。但是,晋代以前涉及到针灸内容的医书,“其父深奥”“文多重复,错互非一”。

加上当时用竹木简刻书,书被视为秘宝,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于参考书奇缺,这给皇甫谧的编撰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皇甫谧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用百折不挠的精神,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经穷搜博采,获得了大量的资料。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收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皇甫谧大器晚成,克服病魔的折磨,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遗产。他在西元286年,68岁时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皇甫童灵、皇甫方回,受到他的熏陶,都很有学问。后人为对皇甫谧表示尊重,特地在甘肃灵台县建立了“二贤祠”来纪念皇甫谧和他的儿子皇甫方回。

关于 《针灸甲乙经》

图/汇图网 汉朝针灸画像石

《针灸甲乙经》,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的穴位六百五十四个(包括单穴四十八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症状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唐代医家王焘评它为“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

此书问世后,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并把它作为医生必修的教材。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大都是在参考此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写出来的,也都没有超出它的范围。

唐朝初年,《针灸甲乙经》传入西域;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到日本,嗣后传入欧洲,为后世针灸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学习研究针灸医学。

直至现在,我国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名上略有变动,而在原则上均本于它。一千六百多年来,它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

猜你喜欢
针灸学皇甫甲乙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减肥
模型针灸学
有趣的“换钱”游戏
孤岛奇遇
甲乙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