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2015-05-24 03:00
江苏陶瓷 2015年6期
关键词:顾景舟梅枝咏梅

潘 娜

(宜兴 214221)

图1 九头咏梅茶具

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与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清盛极一时,直至当代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历代壶艺大师毕智穷工,创作出了许多绝世佳品,深受世人的喜爱。顾景舟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紫砂壶艺大师,他不仅是当代宜兴紫砂的集大成者,更将紫砂壶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至高点,世人皆尊称他为“一代宗师”、“紫砂泰斗”。近年来,他的壶艺作品屡次在各大拍卖会上创出成交新高,展示出宜兴紫砂的独特魅力,比如这套“九头咏梅茶具”(见图1)就在2014年拍出了2 875万元的天价,充分表明了藏家对此作品的欣赏和喜爱。

以梅花为题材而进行创作的紫砂壶艺作品自古便有,且不胜枚举,比如清代花货大师陈鸣远制有“斜梅桩壶”传世,清代女紫砂艺人杨凤年制有“梅段壶”成为一代经典,另外“梅花周盘壶”、“松竹梅壶”、“报春壶”等均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九头咏梅茶具”顾名思义也是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顾景舟大师一生德艺双馨,作为一名手艺人,他具有难能可贵的文人素养和思乡情怀,因此由他创作的这套茶具作品,呈现出了更为鲜明的文化气质,是一件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高雅艺术精品。

“九头咏梅茶具”共由九件单品组合而成,即一把主壶,四只茶杯,再配以四只杯托,整体搭配浑然天成、气韵高雅。该作品保持了整体与细节自然和谐,在风格上均从梅花形象入手,刻画逼真,同时在造型上追求光润简洁,给人以简约而不失生动的形象质感。主壶大气端庄,其造型以传统“报春壶”为原型,融入了独特的创意,尤其是其流畅的线条轮廓,清新而毫无凝滞感,颇具顾氏风格;壶身圆润,上鼓下收,呈心形,更显饱满浑厚;壶底以矮圈足承托,使壶身更有厚而不重的灵气感;壶的肩颈及壶口亦呈圆形,口沿翻卷细腻圆润,与壶足形成上下对应;壶盖合于其上,严丝合缝,盖中央微鼓,使整把壶显得气韵十足;壶把、壶嘴、壶钮均塑造成弯曲的梅枝状,嘴呈三弯形,把呈大耳圈状,钮呈桥形,均依照梅枝的自然弯曲形态,毫无造作之感,仿佛是由真实的梅枝镶嵌而成,树纹、树洞清晰可见,同时它们更巧妙地向壶体及壶盖叉开细枝,一簇簇细梅枝上绽放着朵朵以装饰手法中的贴花手艺刻画而成的梅花,或侧或正、或含苞待放、或热烈盛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审美享受。梅花出枝参考了著名画家唐云先生的梅花画谱设计、琢塑而成,因而颇具书画意味,别有一番雅韵情致,表现出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状态。四只茶杯形态一致,并与主壶形成同样的风格,茶杯口大底小,圆润有致,而杯柄则与主壶壶把完全一致,也塑造成梅枝状,虽纤细却不失韧劲,充满了生命力,一朵朵梅花贴饰于杯身,绚烂而清雅。每只茶杯又分别配一只杯托,简洁实用、大气舒展,即使是配件,也依然处理得细腻而一丝不苟。

“九头咏梅茶具”整器虚实相同,布局得当,壶体和顺流畅,线条简洁,梅枝塑造疏密有致,梅花刻画聚散得当,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给人以舒雅自在的亲切感,同时该茶具亦不失实用功能,可谓赏用俱佳。

顾景舟大师制壶技艺全面,施艺严谨,一生创作以光货居多,但也擅制花器,“九头咏梅茶具”便是其花器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造型美观,既生动自然,又不失艺术夸张,可谓“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将其整体艺术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状态。

顾景舟大师制壶格外讲究精、气、神,也就是作品由内而外所传达的意境,并且内外统一,“九头咏梅茶具”不仅将自然界的梅花刻画得生趣盎然,给人以美的领悟,更将梅花精神和梅文化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出来。“九头咏梅茶具”运用紫砂的艺术语言,将梅花的内涵表达出来,给人以内心共鸣,同时也体现出了顾景舟高洁的文士风骨,从而赋予整件作品不凡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顾景舟梅枝咏梅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最美中国画100幅 》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顾景舟偷懒
点绛唇·咏梅月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病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