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璧壶”与中国“玉文化”

2015-05-24 03:00
江苏陶瓷 2015年6期
关键词:玉璧紫砂壶紫砂

吴 隽

(宜兴 214221)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色彩。古人将玉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与人的道德品质相结合,并将其作为君子应有的品行而加以崇尚歌颂,丰富了东方人的精神和文化。不朽的“玉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人的文化和艺术创造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艺术形式都以玉为原型,或从中汲取元素而进行创作,丰富了“玉文化”的表现空间。

紫砂壶的创作中,“玉文化”一直是一个颇受制壶人喜爱的题材,一则因玉本身便具有美的韵味,且和紫砂泥料一样,是源于自然的纯天然材料;二则由于“玉文化”丰富的人文寓意触动人心,能够赋予紫砂壶创作更好的素材和效果。自古以来,以玉入壶的紫砂作品不计其数,经久不衰,而紫砂壶的珠玉之质则又反衬出玉的神韵,妙趣横生。“提璧壶”(见图1)就是一把以“玉文化”为题材,提取玉璧元素为内涵的紫砂壶。“提璧壶”是一款十分经典的紫砂壶型,许多制壶人都对其进行过精彩的演绎,它将传统光货造型进行优化,使之具有玉璧的神韵,并与提梁形式结合,更显艺术风格。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所创作的“提璧壶”更是将其表现到了至臻境界,其中,创作完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 “提璧茶具”更是在2011年秋拍中以1 782.5万元的高价被成功竞拍,可见世人对其的钟爱程度。

图1 提璧壶

这把 “提璧壶”以顾景舟大师的经典原型为基础,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浑然天成。壶身的基本形态为放大的玉璧,壶盖更似一枚逼真的玉璧,壶钮则为一缩小玉璧型,三者彼此呼应,寓重复于变化之中,妙趣横生。在细节上,壶钮形式饱满,曲面微微凸起,壮丽旷达;壶盖与壶口严合密闭,显得端庄稳重;壶身向里微微收拢,自然隽永;壶底内收,使支点缩小,更显丰富灵动;壶流从底部呈弧线顺势胥出,三弯修长;扁提梁从上腹部提出,凌空而起,和壶嘴保持了平衡度,虚实相间、曲直刚柔。整体造型古典雅致,以微曲线组成,轮廓分明、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充满了力度感。

在古代,玉璧是重要的礼器,古语有言“苍璧礼天”,因而玉璧自古便有祈福的含义。玉璧被古人视为祥瑞之物,经历史演化,如今它拥有更多的含义,诸如平安、幸福、吉祥、团圆等,凝聚着人们最美好的祝福。将玉璧精髓与紫砂壶融合,无疑丰富了一把壶的内涵,使玉的气息深入心灵。

这款“提璧壶”以其整体形似一枚古雅的玉璧而得名,在表达“玉文化”的主题上,其不仅仅停留在命名上,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质感来予以充分诠释。紫砂壶造型丰富多样,光货一直因其素面朝天的本质而更受文人雅士青睐,因此也成为流传数量最多的造型类别。“提璧壶”便是一把典型的光货,其整体独以造型成器,通过各种长短不一、曲直各异的线条,勾勒出作品的独特神韵,无论是壶体表面还是壶身内侧均素面朝天、光润无比,不添加任何装饰,表现出最本质的紫砂壶风貌,同时,该壶胎体泥料呈紫褐色,质地细腻、手感平滑,工艺技法精妙绝伦,整体好的祝福也莫过于这“如意”二字。时至今日,“万事如意”、“吉祥如意”这些朗朗上口的祝福吉祥话依然挂在人们的嘴边,相互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望。六朝时期,如意纹承载着“形”与“意”两个方面的美学因素,从对六朝时期如意纹“意”的审美而言,“如意”二字中“意”为关键。中国人讲的这个“意”指的是心愿、希望和梦想,人们对如意纹的装饰使用实际上是对美好意愿的一种心理寄托。由于如意具有明显的符号意义,使陶刻的如意纹在此款紫砂“祥和壶”的装饰上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味以及祥和的文化。

3 结语

紫砂壶原本是一种民间工艺品,也是喝茶的器皿。自明代开始,由于文人墨客的介入,给紫砂壶器注入了文化内涵,才使它有了更多美学分析的空间,并由此提升了自身的价值。紫砂壶的生命力在于在继承中创新,我们每一位紫砂壶从艺人员都要重视文化素养的提高,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对文化修养、涵养的提升上,对大师、老师的精品力作进行研究,取其精华,进而焕发创新的活力,凝聚赶超的锐气,雄心勃勃地在紫砂壶的创新发展之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陈红梅.从紫砂“祥和如意壶”探析紫砂圆壶的工艺美[J].江苏陶瓷.2015(01):32.

[2]钱丽媛.从紫砂“荷花仙子壶”探析紫砂文化的艺术美[J].江苏陶瓷.2015(02):36.

猜你喜欢
玉璧紫砂壶紫砂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