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测量

2015-05-28 01:07朱振亚汪阳春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欠发达地区

朱振亚 汪阳春

摘要: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了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的组成及其影响力。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幸福感”主要取决于“情感支持”“工作开展”“成功求职”“生活质量”“环境适应”五个构念;改善大学生村官职业“对婚恋影响度”,提升“父母支持度”“村干支持”“报考难度”“专业匹配度”“经济待遇”,增强“与村民语言沟通”“自然环境适应”“风俗接纳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欠发达地区;幸福感水平

中图分类号:F3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3-0066-08

大学生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待,也是党的殷切希望。目前,约有21万大学生村官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0万,其中,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约占总数的60%~70%。大学生村官作为服务和支援农村基层一线的“知识精英”,队伍庞大,事业崇高,使命光荣,影响深远。作为数目庞大、长期工作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国最小的“副官”,他们工作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他们能够支配的资源相当贫乏,但他们要做的事情却很多。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幸福吗?幸福感的组成及其影响力如何?这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目前,有关幸福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研究对象上以教师、学生、农民、员工、居民的幸福感为主[15];(2)研究内容上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主[68];(3)研究学科上以管理学和心理学为主[912];(4)研究方法上以统计分析和实验探究为主[1316];(5)问卷调查上以西方幸福感量表为主[1718]。可见,当前学界对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进行系统测量的还很少见。基于此,本文在有关专家协助下拟定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使用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测度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的组成及其影响系数,从而为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今后更好地施行提供理论支撑。

一、研究框架、问卷调查与样本概况

(一)研究框架

本文在参考已有幸福感测量量表成果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特点,通过咨询多位专家,建立了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测量模型,在该模型中,“工作开展、生活质量、环境适应、情感支持、成功求职”5个初阶构念共同测量大学生“村官幸福感”这个一阶构念(如表1所示)。其中,我们用“办公条件、村民支持、村干支持、乡镇支持、工作压力和工作业绩”6个指标变量(也称观察变量)共同测度初阶构念“工作开展”;用“经济待遇、食宿条件、进城便利度和业余生活”4个指标变量共同测度初阶构念“生活质量”;用“与村民语言沟通、自然环境适应、风俗接纳度”3个指标变量共同测度初阶构念“环境适应”;用“农村情感、村官职业情感、父母支持度、亲友支持度、对婚恋影响度”5个指标变量共同测度初阶构念“情感支持”;用“报考难度、教育性价比、专业匹配度、就业压力”4个指标变量共同测度初阶构念“成功求职”。各指标变量根据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赋值,指标变量的赋值详见表1。

上述测量模型属于理论假设,其中,前期设定的22个指标变量(观察变量)能否收敛于相应的初阶构念,5个初阶构念又能否收敛于一阶构念(村官幸福感),还有待后续检验。在删除难以收敛的指标变量或初阶构念后,不断修正,最后得到拟合良好的村官幸福感测量模型。

(二)问卷调查

1.问卷编制。问卷编制定稿经过了四个环节,首先,我们初拟研究框架,就研究框架向有关专家咨询。其次,根据专家意见与研究框架编制了《大学生村官幸福感调查问卷(初稿)》,针对22个测量指标,我们分别设计了相应题项对其进行测量,所有测量指标均按照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赋分(见表1)。再次,将设计好的问卷向前期咨询专家进行咨询,请专家对问卷的指标、表述、格式等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最后,对修改好的问卷进行前测(预调研)。前测阶段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1份。经检验,本问卷信效度良好。最终形成《大学生村官幸福感调查问卷(定稿)》。

2.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在江西省南昌、吉安、九江、赣州、抚州、新余、宜春、上饶、萍乡9个地级市共450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各村在岗大学生村官。江西省位于中部地区,既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笔者认为,以江西省为例来研究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感问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时间发生在2013年10月上中旬,共发放问卷450份,实际收回问卷450份,其中有40份问卷因为存在缺失值被剔除,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1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比例为91.1%。

(三)样本概况

从性别上看,男性大学生村官240人,占58.5%,女性大学生村官170人,占41.5%。从年龄上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5岁,且90%以上大学生村官年龄不足30岁。从报考意愿上看,93.7%的人报考大学生村官皆为自愿。从婚姻状况上看,未婚的占78.5%,已婚的占21.5%。从报考时恋爱情况来看,没谈恋爱的占54.1%,谈了恋爱的占45.4%,说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村官报考时个人感情仍然一片空白。从毕业院校来看,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专科的比例分别为22.4%、70.7%、5.9%和1.0%,以二本院校为主,当然一本比例也很可观,说明大学生村官生源质量较好。从学历上看,本科占到88.8%,研究生为10.2%,专科生仅为1%,说明大学生村官学历层次较高。从文理科上看,文科生占69.3%,理科生占30.7%,文科生是理科生的两倍多,以文科为主。从家庭住址上看,家住农村的占41%,家住乡镇街道的占17.6%,家住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占41.5%,说明大学生村官中来自城市的青年人数与来自农村的青年人数旗鼓相当,也说明41.5%的大学生村官是真正地“下乡”服务,但其前期农村相关知识可能比较欠缺。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67.3%的人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困难家庭占15.6%,宽裕家庭占17.1%,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非娇生惯养长大。从宗教信仰上看,11.2%的大学生村官有宗教信仰,88.8%无宗教信仰。从任职岗位上来看,当村主任助理或村支书助理的占到80%,当村副职即副主任或副书记的占17.6%,当村正职即村主任或村支书的只占2.4%,说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尚处于领导配角地位,是真正的“副官”。从大学生村官的总体幸福感分布状况来看,在410位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感觉很幸福的占12.7%,感觉比较幸福的占41.5%,感觉一般的占35.6%,感觉有些不幸福的占9.3%,感觉很不幸福的仅占1%,说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群体幸福感良好的占到总数的54.2%,超过半数,幸福感比较差的只占到总数的10.3%,当然,还有超过1/3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感水平一般。

二、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计算表明,整体样本数据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860,大于0.8,说明整体数据的信度良好。下面重点检验数据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

1.收敛效度检验。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是指测量相同潜在特质的题项或测验会落在同一个因素构面上,且题项或测验间所测得的测量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Amos操作中,求各构念的收敛效度即检验各潜在构念的单面向测量模型的适配度。构念“工作开展”“生活质量”“环境适应”“情感支持”“成功求职”收敛效度的检验结果分别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从图6和图7可见,“工作开展-生活质量”潜在构面的未限制模型的自由度为13,卡方值等于78.275(p=0.000<0.05),限制模型的自由度为14,卡方值等于163.202(p=0.000<0.05),嵌套模型比较摘要表显示:两个模型的自由度差异为1,卡方差异值=84.927,卡方值差异量显著性检验的概率值p=0.000<0.05,达到0.05显著性水平,表示未限制模型与限制模型两个测量模型有显著不同,与限制模型相比,未限制模型的卡方值显著较小,表示“工作开展-生活质量”两个潜在构面间的区别效度佳。

其他构念间的区别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卡方差异(CMIN差值)及其概率(p值)可知,“工作开展-环境适应”“工作开展-情感支持”“工作开展-成功求职”“生活质量-环境适应”“生活质量-情感支持”“生活质量-成功求职”“环境适应-情感支持”“环境适应-成功求职”“情感支持-成功求职”潜在构面间的区别效度均很理想。

(二)CFA计量分析

CFA属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一种次模型,为SEM分析的一种特殊应用。CFA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理论构建、数据检验、模型拟合、模型评价、模型修正和模型解读几个步骤。

1.模型适配度检验。模型经过拟合和多次修正,得到标准化估计值模型图(如图8所示)。该模型的自由度为104,整体适配度检验的卡方值为126.583,显著性概率值为P =0.065>0.05,表示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适配度佳。其他适配度指标有:RMSEA值=0.033<0.050,卡方自由度比值=1.217<2.000,AGFI值=0.902>0.900,GFI值=0.933>0.900,RMR值=0.032<0.05,IFI值、TLI值、CFI值均大于0.900,PCFI值=0.749>0.50,CN值=208>200,上述指标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表示输出模型适配度佳。

从图8可以看出17个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量以及初阶因素负荷量,这些负荷量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且模型内参数均很合理。根据因素负荷量,可以算出初阶构念及一阶构念的组合信度。结果显示,“工作开展”的组合信度为0.73,“生活质量”的组合信度为0.77,“环境适应”的组合信度为0.74,“情感支持”的组合信度为0.70,“成功求职”的组合信度为0.53,“村官幸福感”的组合信度为0.90,

均在0.50临界值以上,表示模型内在质量佳。

2.模型系数解读。根据图8结果整理并计算得到村官幸福感影响力及排名,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

第一,从初阶构念对高阶构念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来看:“工作开展”“生活质量”“环境适应”“情感支持”与“成功求职”在“村官幸福感”构念上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94、0.77、0.51、0.95、0.81,除“环境适应”外,其他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70,说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由大到小依次取决于“情感支持”“工作开展”“成功求职”“生活质量”和“环境适应”,其中,“环境适应”对“村官幸福感”影响力最小。

第二,从17个观察变量对初阶构念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来看:只有“食宿条件”“业余生活”“自然环境适应”“村官职业情感”4个观察变量的因素负荷量超过了0.70,其他13个观察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均低于0.70,说明“食宿条件”“业余生活”“自然环境适应”“村官职业情感”对大学生村官幸福感贡献度较大,而其他诸如“办公条件”“村民支持”等13个观察变量对幸福感的贡献度水平还有待提高。

分开来看,“办公条件”“村民支持”“村干支持”“乡镇支持”在“工作开展”构念上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67、0.66、0.58、0.64,说明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好坏主要取决于“办公条件”“村民支持”“乡镇支持”,也说明在“工作开展”中,“村干支持”还是短板。“经济待遇”“食宿条件”“业余生活”在“生活质量”构念上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59、0.76、0.82,说明大学生村官“生活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业余生活”和“食宿条件”,也说明在“生活质量”中,“经济待遇”还是短板。“与村民语言沟通”“自然环境适应”“风俗接纳度”在“环境适应”构念上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55、0.85、0.67,说明大学生村官“环境适应”程度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适应”和“风俗接纳度”,也说明在“环境适应”中,“与村民语言沟通”还是短板。“村官职业情感”“父母支持度”“亲友支持度”“对婚恋影响度”在“情感支持”构念上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72、0.54、0.63、0.53,说明大学生村官“情感支持”水平主要取决于“村官职业情感”和“亲友支持度”,也说明在“情感支持”中,“对婚恋影响度”和“父母支持度”还是短板。“报考难度”“教育性价比”“专业匹配度”在“成功求职”构念上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40、0.64、0.51,说明大学生村官“成功求职”的喜悦主要取决于“教育性价比”,也说明在“成功求职”中,“报考难度”和“专业匹配度”还是短板。

第三,从各观察变量(指标变量)对大学生村官幸福感影响力及其排名情况来看:17个观察变量(指标变量)通过五个初阶构念(工作开展、生活质量、环境适应、情感支持、成功求职),对高阶构念“村官幸福感”的影响力介于0.281到0.684之间,多半在0.50以上,说明这些观察变量对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从对“村官幸福感”影响力系数来看,大于0.50的观察变量(由大到小顺序)共有11项,依次为“村官职业情感、业余生活、办公条件、村民支持、乡镇支持、亲友支持度、食宿条件、村干支持、教育性价比、父母支持度、对婚恋影响度”,占17项指标变量总数的64.7%,说明上述11项指标变量(观察变量)对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的影响力比较大。小于0.50的观察变量(由大到小顺序)有6项,依次为“经济待遇、自然环境适应、专业匹配度、风俗接纳度、报考难度、与村民语言沟通”,占17项指标变量总数的35.3%,说明这6项指标变量(观察变量)对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的影响力还比较小。当然,严格来讲,对“村官幸福感”影响力系数大于0.64的几乎没有,可见,各指标变量得分分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了发达地区(江西省)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的组成及其影响力度,主要结论如下:

1.从一阶构念和初阶构念间的关系来看: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从大到小依次取决于“情感支持”“工作开展”“成功求职”“生活质量”和“环境适应”,其中,“情感支持”对“村官幸福感”影响最大,“环境适应”对“村官幸福感”影响最小。

2.从初阶构念自身的测量来看:当前大学生村官“情感支持”水平主要取决于“村官职业情感”和“亲友支持度”;“工作开展”好坏主要取决于“办公条件”“村民支持”“乡镇支持”;“成功求职”的喜悦主要取决于“教育性价比”;“生活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业余生活”和“食宿条件”;“环境适应” 程度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适应”和“风俗接纳度”。换角度来看,当前大学生村官“情感支持”的短板是村官“对婚恋影响度”和“父母支持度”;“工作开展”的短板是“村干支持”;“成功求职”的短板是“报考难度”和“专业匹配度”;“生活质量”的短板是“经济待遇”;“环境适应”的短板是“与村民语言沟通”。

3.从观察变量通过初阶构念对“村官幸福感”的影响力来看:“村官职业情感、业余生活、办公条件、村民支持、乡镇支持、亲友支持度、食宿条件、村干支持、教育性价比、父母支持度、对婚恋影响度”11项指标变量对“村官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经济待遇、自然环境适应、专业匹配度、风俗接纳度、报考难度、与村民语言沟通”6项指标对“村官幸福感”影响还比较小。整体来看,大学生村官幸福感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政策启示

根据研究结论,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1.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的提升路径是有的放矢地加长其影响“短板”,即需要着重降低村官职业“对婚恋影响度”,设法提高“父母支持度”“村干支持”“报考难度”“专业匹配度”和“经济待遇”,增强“与村民语言沟通”“自然环境适应”和“风俗接纳度”。

2.降低大学生村官职业“对婚恋影响度”,就要求在同等条件下录取已婚和情感“脱单”大学生。对于单身村官,政府应主动搭建交友平台如举办“婚恋交友活动”等,为年轻人创造恋爱交友的机会,从而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业的幸福感。提高情感上的“父母支持度”,需要政府在改善大学生村官待遇方面做好文章,也需要政府做好大学生村官职业美誉度的社会宣传工作,更需要政府妥善化解大学生村官对未来期满出路的工作隐忧。

3.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上的“村干支持”度,一方面要教育好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积极融入、有所作为、勇于担当,要用实际表现获得村“两委”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另一方面,上级政府要做好村“两委”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他们主动帮扶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使村“两委”认识到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4.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报考难度”,增加村官考录竞争程度,提高入职门槛,从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业的幸福感。毕竟辛苦得来的东西才会更加珍惜。此外,在大学生村官招录过程中,适当加强所学专业与新农村建设需要间的匹配度,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业的幸福感。

5.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经济待遇”,即通过提高工资收入来增强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吸引力,来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业的幸福感。

6.大学生村官考录应遵循就近原则,优先录取本乡本土大学生,这样能增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语言沟通”“自然环境适应”“风俗接纳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感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丽,杨保杰,吴次芳.失地农民健康、幸福感与社会资本关系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2529.

[2]韩竹青.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53.

[3]翁琴雅.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1187.

[4]赵英.大学生学校幸福感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62.

[5]贺红兵.C银行员工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44.

[6]邢占军.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1):196218.

[7]尹华站,李丹.农民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教育评论,2014(7):2426.

[8]武壮,张士云.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953.

[9]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153.

[10]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3):94101.

[11]吴伟炯,刘毅,路红,等.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2(10):1349.

[12]李小文,黄彩霞.社会比较理论视域下的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3):94101.

[13]鲍晓玲,杨俊敏,张江英.体育课不同动机气氛对维、汉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干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96100.

[14]亓寿伟,周少甫.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10(1):100107.

[15]鲁元平,张克中.经济增长、亲贫式支出与国民幸福——基于中国幸福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0(11):514.

[16]段文杰.提升幸福感:基于性格优势的纵向干预实验[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55.

[17]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09(11):7991.

[18]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1191.

Abstract:The paper measures the composition of happiness of college graduates serving as village leaders and the influence from each component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by SEM.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happiness depends mainly on five components those are “emotional support”, “work situation”, “successful entry”, “quality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Bettering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occupation to love and marriage”, promoting “the support from parents”, “the support from other village leaders”, “the difficulties of becoming a village leader”, “the degree of major matching local demands”and “the level of salar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with farmers”, “the adaptation to natural environment”and “the acceptance of local custom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appiness of college graduates serving as village leaders.

Key words:college graduates serving as village leaders; less developed area; happiness measureme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