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爱好”

2015-05-28 08:58/邹
今日重庆 2015年1期
关键词:业余时间爱因斯坦星球

◇ 文 /邹 丽

央视春晚上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人感慨时光的流逝,每个人都在自问:我的时间都做了什么?垫江的张志全则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

50岁的张志全是一名公务员,7年多来,业余时间几乎只做了一件事情:潜心研究高能物理,写成了论文《一种新的原子模型》,“挑战”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张志全这种在旁人眼里不可思议的奇特“爱好”,缘于2007年夏天的一个夜晚。

那天,张志全遥望着深邃的星空,突然脑子里有了一个闪念:为什么星球不掉下来,原因真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吗?如果是的话,一个星球爆炸了,整个宇宙不就乱套了?可我们的宇宙在130多亿年中有过爆炸的星球,为什么运动的秩序没有发生变化……从此,张志全对高能物理的探索欲罢不能,他要找出其中的答案。

张志全只有高中学历,在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真的要破解如此“高深晦涩”的问题,难上加难。

公务之余,张志全把所有的精力义无反顾投入到这一“跨界”研究中:他以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书籍和自然、哲学方面的知识当老师,研读了《量子力学》等10多本科学书籍,以启迪思维。他仔细了解科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冥思苦想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和自己的理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逐一解决。让张志全既感可惜又有兴趣的是,随着学习和思考的增多,有的问题前面想好了,后面又会出现新问题,推翻前面的结论。这需要他反复地思考,直至完全想通想透,使理论能够解释已有实验和自然现象。

在思考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灵感或观点,张志全会赶快记下来。他的床头柜放有纸和笔,有时半夜睡醒后有一个好的想法闪现,他赶快起身记下来。有时思绪飞扬,大脑神经兴奋了,他就再也无法入睡……每一次小小论点的确定,对他来讲都是莫大的喜悦,是苦中有乐!而被他“闹腾”醒来的爱人,则称他是“神经病”。

张志全写《一种新的原子模型》花了两年半时间,反复修改了30多次。张志全最苦恼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没法用实验来验证理论思维的正确性,只能凭学习和逻辑推理使理论与目前的实验结果和自然现象相符。

当年爱因斯坦基于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在专利局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在二十多岁就发表了名震世界的《狭义相对论》。闵可夫斯基是爱因斯坦的数学搭档,爱因斯坦得出的许多重要结论,其科学推导由闵可夫斯基帮他完成。张志全有着对物理问题的独特洞察力,他希望他的观点能够得到科学界的关注,更希望权威科研机构用实验对其理论进行验证。

张志全的朋友,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对他的“爱好”既惊奇,又敬佩:“他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写出了一篇关于物理学最前沿的论文。他的创新精神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树立了榜样。”

也有人不理解张志全的“痴迷”,张志全坦然道,“我们不能盲从权威。人类应有对科学、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以揭示自然的秘密,这样人类才会进步。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找出答案。如果自己的付出能对人类进步留下财富,那我个人再多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业余时间爱因斯坦星球
爱因斯坦的梦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1号异星球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1号异星球餐馆
米弯弯的星球
拉长生命的“链条”
数字惊人的业余时间
业余生活怎样才能过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