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的机制研究

2015-05-28 16:57赵盛伟鞠华李新宇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党组织机制服务

赵盛伟+鞠华+李新宇

摘 要: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办出行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党建创新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梳理分析了当前行业型院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方面的经验做法。相关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动力机制不够健全、服务能力不够突出、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服务;机制

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的重要性解析

行业型高校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专院校,是实现行业技术创新和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也是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行业特色高校党组织是地方和行业党建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行业型高校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已成为行业与地方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行业型高校党组织与地方和行业开展党建共建,有助于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激发共建双方的内在需求;有助于帮助地方和行业提高党员质量,促进党建资源融合,奠定校地党建工作一体化格局,也为地方和行业党建工作提供新动力。2013年6月,北京农学院科技产业集团直属党支部与怀柔区宝山镇四道河村党支部共同开展了“双百对接村企共建”活动,成立了村企联合共建支部,拉开该镇实施“创五星支部、树模范党员、筑标兵工程”党建创新项目的新序幕。

2. 地方和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行业型高校党组织为其服务

行业特色高校逐渐成为地方和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原始性技术创新、高新技术转化、孕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行业型高校党组织则在提升理论教育、优秀人才储备、优化交流平台等方面,为实现其功能发挥基础性、关键性和推动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地方和行业的欢迎。2011年以来,北京印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贯彻中央、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对口援疆、援藏工作会议精神、“京蒙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选派党员师资走进边疆民族地区,开展行业人才技能培训,深入车间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好评。

3.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是行业特色高校党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高校面临教育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体制改革的考验,高校党建也存在形式化、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在社会转型期保持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创造力、凝聚力就成为高校党组织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展服务地方和行业活动,有助于党组织扩大党建覆盖面和党员活力,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10年10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大兴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设立大兴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大兴区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学校党委选派党员教师提供党建理论、经济管理等课程培训,在促进大兴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现状和不足

近年来,行业型高校党组织在行业、政府、社会之间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动员力量,融入社会,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增添不少亮点。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在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一是行业型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时间较短、社会服务工作积淀少、党组织社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又受传统“重学术、轻应用”的教育思想影响较深。一些高校党组织对什么是行业型高校党组织的社会服务,行业型院校党组织为什么要服务地方和行业,如何开展服务地方和行业活动等问题还不能完全理解;二是受行业发展、区域环境和党建内涵等基本因素影响,这类党组织往往片面强调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对服务地方和行业工作不够重视,往往把此类服务看成是“副业”;三是高校党组织把服务地方和行业活动与学校内涵建设和党组织自身建设分割开来,没有从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服务地方和行业的重要性,导致党组织参与服务地方和行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很难有创造性。

2.动力机制不够健全

机制是激发系统运行的内驱力,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行业型高校党组织开展服务地方和行业活动的经费不够,党组织活动经费往往由党费划拨,一般用于日常党建工作中,服务专项经费很少。二是业绩考核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上级对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没有规定和要求,学校对党组织开展服务地方和行业工作往往没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与考核要求,许多党组织只满足于规定动作,不愿将太多精力花在为地方和行业服务上。三是合作双赢机制不够健全。地方和行业部门没有深刻认识到校地合作、党建共建也是本身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足、政策导向的错位,导致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的动力机制缺失,服务活动难以开展。

3.服务能力不够突出

行业型高校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在目前深化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进程中,难以适应、能力不强,这是行业型高校普遍的“短板”。一是当前一些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本身缺乏系统的实地调研、实践能力和实际行动,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科技服务能力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行业型高校受办学条件影响,教工党员大部分是缺乏工程技术背景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或者普通高校现任教师,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水平不高。真正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三是面对急剧扩大的办学规模,教工党员忙于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四是基层党员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经历和服务实践能力,对行业了解不够,缺乏服务技能,制约了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提升,也必然影响其服务的开展。

4.组织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行业型高校党组织缺少实际意义上的社会服务管理机构,一般都将社会服务纳入科研部门管理,而将党员参加社会实践纳入组织部门管理,对外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继续教育部门管理,职能部门多头管理,导致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缺乏规划性、系统性、连续性,服务内容比较简单,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二是缺乏对行业发展现状、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现状、劳动力需求现状、社区文化需求等信息以及行业型高校发展需求的信息,导致相关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化服务的局面;三是缺少社会服务的管理经验。高校党委对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影响了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行业型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和行业机制优化思考

高校党组织在立足地方和行业发展主动服务的过程中,要珍惜和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优势,重视直接、主动、多方位、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服务,注重服务的长期性。相关机制的构建要以高校党委为核心、二级党组织为基础、基层党支部为网络、师生党员为主体、社会单位为依托,从人才培养机制、支部活动机制、科研对接机制、协同发展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来着手。

1.转变理念、党政同心,构建优秀人才培养促进机制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本体职能,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根本保障和最大体现,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行业型高校党组织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结合行业特色和社会需求,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党员培养方面,在传统理论教育和党校培训中加入社情、行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和行业对人才的期望,加强学生与地方、行业沟通、联系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工党员培养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持师德师风教育常抓不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引导教工党员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理性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就业岗位;发现、培养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通过组织程序选派他们走进地方部门、行业企业,在一线开展定点服务,让他们在挂职锻炼中学习地方和行业先进理念和做法,提升实践技能。

2.支部搭台、创新载体,构建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载体

良好的平台和载体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础和支撑,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师生党员活动的依托。行业型高校党组织要善于运用支部平台,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第一,以支部活动为平台,尊重和发挥党员服务地方和行业的主体地位,开展科技服务,培育科研氛围,提升科研能力。第二,以党日活动为载体,面向地方和行业开展科技和文化服务。党组织要将提高服务地方、行业的能力和增强党性、国情体验作为党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活动主题做到“三结合”:党日活动内容与党员专业知识结构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勉励党员发挥专业特长,结合社会需求,提升服务本领。第三,以教工支部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发挥智力优势,开展远程服务。教工支部可开通、搭建远程教育平台,为地方和行业人才提供开展远程在线指导,帮助人才在不脱产的情况下提高知识和工作技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

3.互动交流、分享成果,构建行之有效的科研对接机制

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偏重于论文和研究成果,往往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意识,主要原因在于科研对接机制不够健全,行业型高校党组织需要着眼于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长远发展,紧紧围绕“人才优势强校” “行业特色兴校”的战略视角,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行业特色,从深度挖掘本行业、本地区资源出发,注重捕捉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策研究,找到双方相互发展的“耦合点”。在此基础上,党组织通过党建共建、人员挂职、信息共享等途径,加强与地方同行业、企业的信息沟通和人员交流,积极邀请或聘请社会、企事业和行业人士参与到学校党建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工作中。在科研计划、科研立项乃至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工作中,党组织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听取意见,汇集才智,参与研究构建学校与地方和行业的科研对接机制,明确党组织在其中的职责范围,鼓励师生党员、师资团队协助地方和行业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为学校与地方、行业的科研对接和成果共享提供崭新平台。

4.主动走出去、开门抓党建,构建党建共建的协同发展机制

行业型高校党组织需要坚持“主动走出去,开门抓党建”的工作新思路,以基层党支部共建为桥梁,以青年干部、教师挂职锻炼为纽带,以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开展校地党建共建活动,不断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式党建工作新格局。共建形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校社共建、校村共建等形式;共建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共建和文化交流共建等形式。在此类共建中,高校党组织可以结合共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共建单位党员培养、支部活动、建章立制方面给予适当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促进共建单位党员素质修养和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校与地方和行业党建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

5.以人为本、权责清晰,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保障机制

行业型高校党组织开展服务地方和行业活动,离不开经费的支撑和保障。高校党组织中,基层师生尤其一线教师参与党建活动和社会服务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忙于教学科研工作,认为支部服务活动与成绩评定、职级晋升关系不大,缺少参与支部服务活动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因而,行业型高校党委要调动师生党员参与支部社会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在保证教学中心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关注和积极融入地方和行业发展,在服务中促进专业知识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在管理权限上,上级主管部门需要针对行业型高校党组织社会服务的现实需求,在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中的人员编制、职称评定、收入分配、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保障服务的有效运行。同时,适度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将党建共建和社会服务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相关高校党委也要将此类经费列入专项经费进行预算和开支,不断完善服务所需的软硬件设施;鼓励各地党组织做好服务质量和成效的跟踪评估,基层党组织也要建立和完善党员参与服务的激励及绩效考核机制。

本文系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郑绍保.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热点、疑点、要点500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2007:1.

[2]张希贤.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9.

[3]刘超美,毛桂芬,白素兰.北京高校服务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前线,2011(12).

[4]贾元玉,高峰.让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焕发活力—访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高锦宏[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0(5).

[5]岑毅.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社会发展转型的选择及态势[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11).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赵盛伟系学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党组织机制服务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皮革机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