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层次性的提升

2015-05-28 17:07卞韬金鸣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理论

卞韬+金鸣娟

研究生思政课“2010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自本科生思政课“2005方案”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构建与本科生思政课的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重大举措。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层次性,就是要求研究生思政课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教导,更要提高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重大问题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由于实践教学实现了向集知识传承、方法传授、能力培养等目标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层次性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措施。

实践教学对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层次性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思考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2010方案”,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引导研究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学习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的认知与认同。

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采用教学大纲和“分专题”的框架模式,主要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展开,这对于培养研究生实践研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重视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本科思政课教学相比,无论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区别,重心由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向注重研究社会实际问题转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既是为了适应研究生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研究生培养和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发挥研究生能够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优势,引导研究生在实践学习中激发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的双重目标的实现,帮助研究生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同时,能够正确地分析思考和探索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

2.有助于深化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的问题,而理论学习的合理性与否也需要在社会实践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中得到检验。实践教学模式深化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方面,理论学习水平的提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提炼课程教学内容、突出研究重点,引导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做深度的认知和掌握,从理论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求解决方式和途径。因此,在实践学习中,每一次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论学习的水平。另一方面,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和升华思想认识的过程,因为对社会实践问题的总结必定会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去深化认识。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甚至创新探索新的一般性规律和理论,形成新的知识财富来充实理论库。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两者之间关系,最终实现了研究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3.有助于推动知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

实践教学为研究生思政课由知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思政课教学的一般特点是侧重理论性和思想指导,显示出转化为实用技能的功能较弱。实践教学为思政课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了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研究学习的主体,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转变,激发了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转变角色,“退居二线”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引导研究生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方法导向引导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教学通过引导研究生对实践问题的探索,真正实现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实现了研究生知识层次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层次性的基本途径

1.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实践

许多人在实践教学的理解上存在误区,以教学场所的不同区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认为在课堂教学以外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是实践教学。实际上,实践教学应是“课堂理论教学以外的,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或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一切教学形式。”[1]其中既包括课外教学实践,也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生思政课由于受到经费、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以及科研时间紧、集中性弱等特点,大规模组织课外社会实践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经典阅读、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为导向,引导研究生开放性思考和自主交流,并通过学生讲课、辩论赛、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样模式展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2.广泛开展社会考察实践

广泛开展社会考察实践可以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亮点。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联系更为密切,许多研究生还有实习和工作的经验,社会阅历丰富。因此,研究生社会考察实践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实践学习的质量和层次:要将强化社会考察实践与思政课课堂专题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相结合,指导研究生精选专题,全面掌握专题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兴趣和专长提炼出专题内热切关注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不同专业学生搭配组成调研小组,针对问题制定调研方案,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参观走访、社会调研、科技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要将调研成果纳入课程学习考评体系中,量化实践学习的效果,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思政课考评由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向侧重综合能力提高转变。[2]通过社会考察实践,引导研究生走出校园,体验国情民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与艰辛,培养社会责任感,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结合所学专业研究实践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研究生对思政课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学习积极性较低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政课教育缺少与专业课教育的结合和互动。就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而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还是研究生的“主业”,思政课由于理论性、抽象性强而被许多研究生误认为脱离实际、与自己的科研、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没有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具体学科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也为培育研究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基础。因此,研究生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平台,将专业学习实践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专业分布和科研方向的基础上,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通过教学案例、开放式问题、学生专题讲课等方式,鼓励不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从不同研究角度展开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涵,注入了创新知识和理念。在课外实践中,可以鼓励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将思政课的社会调研与自己实习工作的经历相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在社会实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专业领域投身到企业、工厂、卖场、社区、法律事务所等社会各个基层单位中,得到良好的实践学习的机会。研究生在实习考察学习中,通过对社会的某一领域的特殊问题展开研究,借助自己专业知识和实习平台,运用思政课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考察,深化对自己专业领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

参考文件:

[1]刘玉新.浅谈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2]周利生.关于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思政部)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理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