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绕有致 含蓄流畅

2015-05-30 22:25徐成王晓晨
大众理财顾问 2015年9期
关键词:笔端书体草书

徐成 王晓晨

书品如人,梁克昀生性谦和,为人谦逊,洁身自律。梁克昀的书法作品线条洒脱秀逸,圆熟挺劲,笔画刚柔相济,少许狂放不羁,在含蓄流畅的意境中展露出盘绕有致的风范。

山东书法家梁克昀出身于书香门第,在诗文书画方面自幼深受母亲与姥爷的教习和熏陶。少年时代起,梁克昀尤其喜好钻研书法。20世纪80年代,梁克昀在上海警备区参军入伍,期间,他有幸结识了我国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唐云先生,并成为其入室弟子。唐云先生多年的悉心指教下,梁克昀在臨帖真草隶篆行的基础上,渐趋凝聚笔端,挥毫指向草书。在循迹古代名家方面,研习“二王”《兰亭序》《十七帖》,多临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祭侄稿》,张旭的《古诗四首》及怀素的《自序贴》等。梁克昀还喜好现代书法家胡抗美、言恭达、马世晓的笔韵。自2000年以来,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山东省展及中国书画精品展。

梁克昀的草书力求笔画严谨,不失规矩,表现出扎实的楷书功底。他秉承北宋《宣和书谱》中“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合规矩者”。所以,他坚决摈弃楷书不熟、行书不精却举笔狂草不惧的作为。他认为草书仍需借楷势,唯有融汇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娴雅的审美要素,方显书法线条的魅力。遵循这一理念,他的草书作品《东方欲晓》《黄河远上白云间》及《朝辞白帝》等,印证并表达了他的心手笔墨合一的胸臆。细察之,点画虽有变态但仍中规中矩,结体意匠纵横间,流露出漫不经思、古雅平朴的洒脱。具备了盘绕契合的妙趣。也许书法步入了这一层次的境界,才可谓之为艺术。

清人韩道亨有云:“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可见写好草书尤其不易,草书绝非为所欲为的涂鸦。梁克昀深知“百韵歌”要诀,他的部分草书作品在直抒胸臆地宣泄时,依然注意从草书到狂而不颠的掌控。梁克昀通过《千古风流八咏楼》《黄梅时节家家雨》及《空山新雨后》等系列作品,较好地展示出恰如其分的气势。作品运笔圆劲有力,婉转自如,笔锋使转熟稔,奔放流畅,一气呵成,风韵荡漾。或横走回折,或点画绕环,或长撇大捺,或勾锋劲挑,皆能在急缓展放中纵逸切换。尤其“八咏楼”一篇,章法布局得体,字里行间气势贯通,行笔似信手拈来,酣畅淋漓。逐字察之,在结字体势及草法变化处理上也很有个性。字形的姿态灵秀飘逸,突破了传统的方正与竖长的刻板,灵活地运用了圆润变通、横向扩散、错落摆动的技法,使得笔墨气息更显俊秀、活脱、爽朗。也可以看出,这是对怀素、张旭乃至马世晓等名家风格借鉴的印痕。梁克昀执意于“草书直抒胸臆,立显率真意趣”,孜孜求索。草书一个个单体字形应是一连串的线条聚集的艺术符号,组合成为篇章的书法,要紧的是字字相互连属照应,在荟萃融合的布局中,体现出相互顾盼生辉的妙境,切实做到“随心所欲不失法则,争奇斗胜又浑然一体”。

梁克昀在楷行的基础上主攻草书,也许是天性与禀赋使然,草书的风韵常显露在隶书的笔端。如他的隶书作品《唐·玄览<题竹上>》“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笔力含蓄而遒劲,圆头逆入,笔画活泛且连绵不断,线描丰润厚重。尤其是隶书入境,更好地表达出原诗意蕴的风貌。由此可见,能够在深刻领悟各种书体特征的基础上,做到在多种书体自由切换,互为借鉴,有利于形成独自风格的书体,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审美素养。隶书,仅是偏重蚕头燕尾的感觉,可能略嫌滞重呆板,巧妙地既取草书的灵动和气势,又注重隶书结体的神态美,以草书的写意强化隶书的感悟与升华,就会使隶书充盈着婉转明丽,奔放畅达的逸情。

梁克昀在草书与隶书的意蕴贯通互补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与有益尝试,笔者认为,在笔力技法的进一步升华,直抒胸臆的酣畅表达方面,梁克昀仍需殚精竭虑,努力前行。

本文编辑:焉靖文。如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其他精彩观点,请加大众理财顾问读者QQ群:320188318进行即时交流

猜你喜欢
笔端书体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山游
让人物栩栩如生地闪现在笔端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象生笔端,形造笔下——论中国画的观照方式
草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