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基地为抓手,促进家校认同感提升

2015-05-30 01:17茆庆东
大东方 2015年9期
关键词:认同感家校美育

茆庆东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2011年以来,课程基地作为拓展课程实施途径是江苏独创,以课程基地为重点的学校特色建设,会使江苏的普通高中走出同质化的误区。

2.问题的提出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三星级高中家校合作情况并不理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可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欧美发达国家为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一直在努力争取影响学生成长中的关键力量——家长的支持。

心理学家纳森尼尔·布雷德研究发现,孩子天生就有被认同、被聆听、被了解和希望得到父母反馈和评价的倾向,孩子的健康心理负载着家庭教育的烙印,其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认同感。

研究表明,由于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不高,有部分家长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较低;而有些教师对和家长进行正常的沟通也存在着抵触情绪,就容易给本已不乐观的家校工作增加更大的难度。

更为严重的是,上述问题之间会相互影响,如果协调、处理解决不好的话,它们之间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二、课题核心概念

1.农村三星级高中

《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指标体系(三星级)评估标准》具体到JP高中,入学生源主要为本区范围内的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大多是经其它学校三、四层选拔。这些学生在大多存在着学习困难,有一批学生“天然”就是学困生,普遍存在学业不良、学习习惯差、意志品质差等特征。正视生源特点是三星级高中必须面对的、而且是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并必须要想方设法予以克服的一个重大课题。

2.课程基地

学科特色是高中特色形成的重要導向和基础,学科特色存在于教师队伍、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境氛围之中,可分为:基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学科特色,基于优势学科的学科特色,基于优势课外教育形成的学科特色。课程基地的建设不能脱离学校课程体系、优势学科和优势课外教育,相反要最大程度地整合这三种宝贵的资源,成就学校“不一样的精彩”。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学校课程自主决策能力、课程规划水平、课程环境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与管理等,综合而全面地体现在课程基地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抓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升学校课程能力的过程。

3.家校认同感

认同为心理学名词,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个部分的心理历程。亦可解释为认可赞同,分为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两类。“认同感”,在管理心理学中,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这主要是由于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

“家校认同”,就是建立共识,家长对学校的体制、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的认同。实践证明,缺乏认同感,家校成员之间就不能和睦相处,就没有凝聚力。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认同感,才能实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家校和谐。

“家长对学校认同感”是指学校招生范围和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明确、赞同,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愿意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并以孩子在该校就读而感到自豪。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美育理论认为,美是教育的本质,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想和斗争,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现实和历史,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调剂生活,提高学习效果。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人的多方面发展可能性,认识、探索自我,把握自我命运。对于JP高中的学生来说,认识这一点至关重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注重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特别注重将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上。

四、“循爱”课程基地建设

1.项目释义

“循”的含义是遵循原则和按照规律。“爱”的含义包含有爱心、友爱、爱好,范围上有大爱、小爱、博爱、普爱,对象有爱己、爱人、爱家、爱班、爱校、爱国,爱天下。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养成美德,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意为“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对此各科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相关要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美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课程基地遵循爱的宗旨,根据学校生源特点,按照身心发展顺序,多学科整合,根据实际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来科学地、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期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美的素质、美的心灵、美的生活、美的理想,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增强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基地建设目标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发展自信”,努力实现学校“培养具有较高审美境界的现代人”这一育人目标。首先是做一名有审美境界的中国人,即:具有完美人格,能明辨是非善恶,有一定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中国人;其次是做一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竞争的现代人;再次,初步懂得和学会欣赏生活美和艺术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将JP高中建成基于美术、音乐为主的“循爱”美育课程基地、展示基地、鉴赏基地、研讨基地和创造基地,建成有效的学困生转化基地,建成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成才、教师实践基地。

3.基地建设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进行重新规划,在绿化、主题石、天书石刻、警示标牌、假山、雕塑、文化长廊、天书亭、班级文化营造、学生作品走廊、宣传栏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美育氛围。

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群的需要,建设素描、速写、色彩、水粉、装饰画、风筝、剪纸、书法、陶艺、摄影、播音、声乐、器乐、弦乐、打击乐、舞蹈、五大宫调、淮海戏、音乐电子资源室、音乐电子评判系统、学生作品录播室、书画电子资源室、书画电子临摹室、学生作品展室等专用教室,特别是要适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要求,为师生提供实用、够用、好用的教学场所。

(2)开设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生源特点,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发展规划,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建立学习内容重难点资源库,实现了美术、音乐学科课程和其他美育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学生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音乐、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

拓展审美现有途径,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课程群,从而将“循爱”美育目标落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实处。

(3)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以阅读为中心的模型建构。建设艺术学习资料馆,包括油画、素描、色彩、艺术设计、书画等画种的纸质图书报刊资料库和电子资源库。

以欣赏为中心的模型建构。利用艺术影视欣赏厅,结合教材内容欣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音乐作品及作品背后的故事短片、记录片等,变抽象的艺术文字概念为丰富多彩的影响,解决艺术学习中的难点。

上述2个模型主要作用是打造认识美、感悟美、表达美、创造美的平台,努力减少“应试教育”影响,摒除過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在课堂教学中“授业、传道”并重,引导学生寻求“真善美”,重视学科以外的心理、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将来应对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教育、文物保护、道德风尚等方面社会问题的能力,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做人基础。全面促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

以实践为中心的模型建构。 成立艺术社团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收工制作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相关活动的艺术展览,每年举办一次校级艺术节、五月放歌、圣诞晚会,新年聚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与音乐、绘画艺术、艺术设计、舞台策划等等有关的众多机会。

以比赛为中心的模型建构。 举办音乐比赛、绘画比赛、书画比舞以及课外艺术社团活动,激发有音乐、美术天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着重提升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进入高校成为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在对全体学生进行美育的基础上,培养那些具有天赋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创造欲望,发展其个性。通过相关课程,再利用视唱、器乐、舞蹈、剪纸、多媒体,陶艺、书画装裱等专用教室,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这些活动为其升学、专业发展作铺垫,为其成为专业人才奠基。

(4)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利用艺术馆、艺术长廊、专用教室继续深化“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倾心让学生动起来,着力让校园活起来”,彰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在美术、音乐学习中加入连云港和海州地方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些典型元素,鼓励学生用美术、音乐表述身边的故事或者经典,构建艺术表演平台、欣赏平台、体验平台等。结合学校数字化网络建设,开发书画临摹平台、音乐电子评判平台,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开设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经验的互动空间。

(5)建构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学校内部将自我完善,那么就要求夯实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从重点示范大学招聘和引进硕士研究生,实施外派教师计划,学校将从基地建设成员中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校内外学习和培训,聘请专家来我校开设讲座,指导课堂教学,培养教师的专项引领能力、校本开发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和学科创新能力。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四项有效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美术、音乐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定期到校外名声风景区、高等学府、博物馆、美术馆、乐团等进行实地考察。提供更多内外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故乡,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逐步开设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媒体与传播等选修课程,形成开拓眼界途径、激发创新思维途径、感悟体验艺术实用途径、活动参与途径等四项途径。

五、总结

多年来,学校遵循爱的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多元发展为核心的美育课堂。

通过“循爱”美育课程基地(基于美术、音乐为主)的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以期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和谐愿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效能。

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家校认同感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践研究,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求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家校认同感,使得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2011年9月29日《江苏教育报》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马斌处长《关于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彭钢主任的《课程基地:推进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的“综合》、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引领高中特色发展》

[2]“随风飘逝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zszhbq”的博主在新浪博客发表了《关于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认同感家校美育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