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发生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2015-05-30 02:08李泽峰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安全事故煤矿对策

李泽峰

摘 要: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在矿井安全管理与生产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风系统质量好坏对矿井的生产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长足发展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防范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以来都是矿山主要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监管部门和煤矿领导都对该项问题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通风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矿山生产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对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77-02

1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发生事故的原因

引起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

①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实现完全落实。从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煤矿井下的通风安全建设已经建立健全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落实中却有所欠缺,安全责任的不明确、赏罚的不严明以及定位的不清楚等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使得相关制度没有有效实施,说起来“雷声大”,落实起来“雨点小”,对于通风安全管理以及瓦斯治理的随意性比较大,这不仅不利于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的减少与防范,同时也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影响通风安全的人为原因不可忽视。人为因素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到位、对矿井通风所存在的潜在危险不了解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为矿井通风安全建设带来了不少威胁。在井下作业中,矿工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的危险。

③煤矿通风安全监督力度不够。近年来,在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的煤矿中,有很多都是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下了整改命令的单位,但是由于有些监督部门仍然存在着官僚主义,没有做到“进现场、下基层”,从而使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被要求整改的煤矿也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能敷衍的就敷衍,能拖的就拖,监督部门也没有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和验收,使得安全事故就在“敷衍”与“拖”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时刻提醒着我们加强通风安全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2 加强与改善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的对策

①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系统的相关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对现有的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补充,以便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首先,矿井在组织生产、采掘接续以及安排生产布局之时,先要考虑的就是矿井的通风能力,尽可能做到以风定头、定产,避免出现由于生产过于集中、过分追求产量进度而造成的区域风量不足、违规串联通风和通风系统不合理等现象的出现;其次,非长壁采煤法、回收煤柱、残采以及地质构造较复杂地段的回采等,所制定的措施要得到企业领导者的批准,并且可以尝试运用局部供风的方式,使得矿井通风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再次,煤矿井下的各主要回、进风巷之间,专门负责通风工作的部门要设置至少两道正方向风门,有效地控制风流的风桥、风门、防火墙、挡风墙以及防尘管路等通风设施的质量,使其符合与满足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促进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后,矿井在制定相应的年度采掘计划时,负责通风工作的部门必须认真核定矿井年度的通风能力,根据实际年度的通风能力去确定矿井的年度产量计划,并且通风部门还要按照月度、季度核定通风能力,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矿井配风量以及瓦斯涌出量进行核定与预测,严禁出现超计划组织生产以及月度超通风能力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与此同时,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与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通风部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针对通风情况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从而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矿井通风情况的前提下开展更优质的通风建设工作,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②采取合理措施提升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煤矿企业负责人要根据现实的工作需要,充分利用通风安全专题会议、标语、专栏以及墙报等宣传手段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并且为了充分调动矿井工作人员积极主动融入到安全建设中的热情;其次,在提升矿井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企业还要结合实际发布与施行科学合理的通风安全规范规章,将必要的内容融入到员工手册中去,做到一人一册,人人落实,在此进程中要配套合理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的,要给予必要的惩罚,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三,企业还要注重强化对重要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借助于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以及构建模拟性的安全事故处理平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让技术人员掌握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的技能,了解通风安全工作模式的构建;当然,煤矿企业领导者还要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推行人性化的管理,要重视员工的健康和人身安全,让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定期检查身体,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员工精神疲劳而引发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出现,而且进一步夯实了矿井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工作提供更加扎实的人力资源队伍。

③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监督力度。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机制不仅是有效地防范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出现的必要举措,而且对于煤矿企业的长足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各级煤矿的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切实强化对所负责区域内的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工作,对相关煤矿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指导与跟踪,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的方案和措施,督促煤矿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整改,按时汇报整改情况。

其次,要构建与完善合理的审查现场复查制度,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现场复查的工作力度与数量,并建立跟踪问责制度,以便促进监督工作质量的增强,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参考;另外,煤矿的安全监察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矿井通风安全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并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在充分履行必要的监管职责的同时,为矿井通风安全建设提供扎实的保障。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矿井通风安全的监督,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调动矿山的每一个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对于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好安全隐患的员工,要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便发挥出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要将优秀员工工作事迹、安全操作规范、通风安全小知识等内容发布到煤矿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中去,潜移默化中为通风安全监督力度的增强提供强而有力的活力源泉。

3 结 语

众所周知,煤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加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工作,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煤矿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与全体人员一起,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工作水平的良好途径与方式,构建更为可靠、合理的矿井通风安全保障系统,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启华.煤矿通风安全隐患管理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

[2] 赵亚辉.以通风为视角谈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化工管理,2014, (12).

[3] 罗理.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与对策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3,(6).

猜你喜欢
安全事故煤矿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