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作文报告》,中考满分利器

2015-05-30 10:4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柚子考场中考

每一年的《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都会成为大家爱不释手的备考宝典。而每一年的9月号,我们都会开辟专栏为大家连载《作文报告》中的优秀作文,这已经成为铁打不动的福利。

可是,福利虽好,却来之不易啊!

早在中考到来前的一个月,我们便召开选题会,分派任务,并联系全国各地的特约编辑,确定全国各个地区中考的具体时间。当中考的枪声打响,我们的编辑工作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根据编辑团队手上积累的“人脉”,在第一时间接洽到全国各考区的阅卷组老师,甚至阅卷组组长,是保证《作文报告》的真实性和独特l生的前提。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最终为大家展示了近70套考题的优秀考场作文。

考场时间紧,这对考生的应试能力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有的优秀作文还存在一些问题。《作文报告》所选的作文,是各地阅卷老师推荐上来之后,再经过了我们的二次筛选,因此保证了作文的整体质量。为了让大家能够用好《作文报告》,我们还邀请阅卷老师进行了旁批和总评。没有扣住亮点的旁批,重做;没有抓住特色的总评,重做……无数次打磨,无数次否定,终于,我们将它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使用《作文报告》,我们为你提供以下备考方案:

如果你足够霸气,可以根据我们为你提供的中考真题,来一个模拟考试,你可以将你的作文寄给我们,让阅卷组老师为你打分!

如果你含蓄低调,也可以根据我们为你提供的满分作文,进行模仿写作。

如果你对即将到来的中考缺乏信心,还可以参考我们为你精心制订的一决胜“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突破·升级训陈方案”——

《中考阅卷场失误文报告——规避考场失误的满分方案》:阅卷场失误文、失误点评、升格文、美文推荐,让你规避考场失误,轻松得满分;

《2016年中考作文专项训练》:开头与结尾、选材与结构、语言与表达、借用与转化、审题与思路等,专项突破,系统训练,作文高分更简单。

准备好了吗?开始我们的《作文报告》之旅吧!

2015年广东卷:以“特别的__”为题写一篇文章。

特别的一次梳头

广东一考生

雨微霁,天色依旧阴沉。

我坐在书房,心情烦闷,手中的书顿觉无味。

母亲不知此刻我是怎样的心情,只是在门外喊:“女儿,收拾收拾准备走了,有人约了咱们,可不能迟到!”

是了,这才发觉已到饭点,肚子有些饿了。我合上书,起身走进卧室,换好衣服出来,见母亲正给妹妹梳头。

母亲的手巧,许多发式一看就会,小时候她也常这般给我梳头,编好看的发辫。

只是……

只是如今我已经长大,从我自己会梳辫子起,母亲便很少再为我梳头。

出神时,母亲见我站在一旁,笑说:“你也让我帮你梳吧!”妹妹附和道:“姐姐要和我梳一样的!”

这次,我没有拒绝,走上前乖乖坐下。

长大了,个儿也比以前高了,即便是坐下,也不好让母亲梳。于是没等母亲开口,我就将腰板稍稍弯了下去。

母亲将我梳好的马尾拆了,从头顶将头发分成三股,是我最喜欢的麻花辫呢!我在心里笑着。

母亲编麻花辫很熟,不一会儿便梳好了。她笑着望着我满意地说:“好看!”我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出门前往饭店,妈妈的几个朋友都称赞说:“编得真好看呀!”还有的问:“谁帮你梳的?”我指了指母亲。

母亲这会儿高兴,她摸着我的辫子,说:“这丫头头发长了不让我碰,每天都是单一的马尾,偶尔换换发式,心情也会变好。”说罢,目光转向了我。

我假装不去看她,眼里却充满了母亲的笑意。我感觉到我与母亲的距离再一次拉近,似乎又回到了曾经。

青春期的躁动,一次又一次地顶撞,使我渐渐与母亲疏远。可她的爱始终在那里,从未消散或离去。

我看向母亲身后的窗外。乌云终于褪尽,被掩藏的阳光此刻依旧如往常耀眼,它静静挂在天空,温暖着脚下的万物苍生。我的心情顿时舒畅许多。

或许真的如母亲所说,换换发式心情也会跟着变好。那么——母亲,下次换我为你梳一次头吧!

(荐评/李小慧)

点评

选材新颖,出奇制胜。考生用她细腻的笔触,以一次特别的梳头经历来阐释母爱的独特,“梳头”这一细节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很少有学生能细心地体验并入文。本文所写的场景、感情都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凸显中心,流畅自然。文中后半部分穿插交代“我”与母亲距离疏远,因母亲为“我”梳头而拉近。在情感和领悟的层层递进下,自然而然地把文章引向最后的高潮——对母爱的领悟和感恩。

2015年四川绵阳卷:以“劳动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劳动的颜色

四川绵阳一考生

12岁以前,斑斓错杂的颜色在梦里跳着舞,粉红的天空、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大海、橙红色的小熊。12岁以后,我闯入了那片你深爱并扎根其中的土地,从此黑白分明的版画上开始溢出花果的光彩。

在汽车的轰鸣及青蛙的欢唱中,我踏上了那片柚子树林。那时,树上已结了小小的果实,匿在叶间不愿露脸。只有在清晨,当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树叶上时,偶有几个才会在灿灿的阳光里乍然一现,露出青色的脸庞。

儿孙绕膝的你虽已至耄耋之年,却仍然坚持种自己的树,养自己的菜。我到你那里的第一天,你说我脸上一点气色都没有,要给我好好补一补。恐怕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用劳动的颜色给我上了最好的妆。

当公鸡引吭唤醒生灵时,你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你挑着担子,青里泛黄的扁担被压出一种好看的光晕。我想着正是你日复一日的劳动,这扁担才会光滑得晕出光来。

晌午,你引着我从田南穿到田北,窄窄的田间小路两旁开着不知名的小花,未干的露珠颤颤地附在花瓣上。到了柚子树林后,你开始淋肥。新鲜的农家肥欢快地奔向树根。我就在一旁养着小葱的地里除杂草。

院子前面还有一大块菜地,土豆、青椒、小白菜、茄子、萝卜……早上,回到家后,喝一碗新米熬的粥,配上一小碟自个儿腌的泡菜。中午,把小土豆和着调好的高汤焖在柴锅里,锅边贴一圈隔壁家送来的黄面馍馍。晚上,舅舅家邀我们去吃刚打上来的鱼,用大葱混着酱油炝烧。纵然不是山珍海味,我却被自然的五色迷醉。

我还记得那天,你坐在柚子树下,惬意地抽着叶子烟。你问我喜欢什么花,说明儿你去花市。我脱口而出问你有绿色的花没,你反问我为什么喜欢绿色。因为绿色是希望的颜色,是春天的颜色,是劳动的颜色呀!我这般答道。你笑而不语。

后来,我去了城里上初中,吃到了你送来的柚子。于是幡然醒悟,劳动的颜色理应是淡金色的啊!

是柚子成熟后的颜色,是小麦倒伏的田野的颜色,是我最爱吃的土豆的颜色,是孕育生机的阳光的颜色,更是某个清晨你额角的汗珠的颜色!

外公,此刻我坐在考场写下这篇文章,也算是对你迟来的答复吧。若你看了,不知是否会笑着燃上一支叶子烟呢?

眼前又浮出那动人的淡金色来……

(荐评/何晓玲)

点评

描写生动,意境优美。考生以一双慧眼观察生活,以一颗兰心感悟生活,通篇营造了农村生活的安谧场景,那一片片葱郁的柚子林是外公劳作的场所,也是考生情感的港湾。考生用灵动的文笔烘托出优美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

语言灵动,情感丰富。考生大胆以第二人称来叙事抒情,直到结尾才点出外公的身份,令人耳目一新。语言流畅而富于灵气,比喻、拟人、排比的运用为文章增色,考生驾驭文章的技巧着实高人一筹。

2015年江西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丢——一个留守儿童的自白

江西一考生

不懂得,为什么你们要结伴南行,丢弃我无依在家?难道繁闹的街市和人群,比得上家中融洽的亲情,比得上故土真挚的呼唤?

每每看到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我都会为他们心伤,也为自己悲悯。我不是出自农村,却也与他们有着相同的境遇。

羡慕其他孩子出入校门时父母前拥后呼的陪伴,羡慕草地上牵着父母的大手自由奔跑的小身影。曾经想过,我是那么的渺小,渺小得以至于我的父母弃我于人群之中,就像风筝断线,我还驻足在原地,你们却不知飞往何处,留下小小的我黯然神伤。

三年里,我数着爷爷的银发,一步一挪地走到了今天——初中生涯的结束。我听着奶奶病痛缠身时无助的叹息,挨到了十五岁的尽头。我毕竟年少,可是沧桑无情地爬上了他们的额头,年迈的老人自顾不暇,还要料理我的起居,这不是过于残忍了吗?

爸爸妈妈,你们丢弃我于本该享受拥抱和抚摸的花季,任我漂泊无依。

你们说,不是这样的。偶然间,我走进了爸爸的QQ空间,那些黯淡无痕的留言,却让我明白了一切。

你们三年来的辛酸,我又何尝知道?拾掇好东凑西借的创业基金,你们踏上了南下的道路,适应着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外打拼一年,才终于还尽了借来的钱,那一年,你们何曾归家?

当你们开始为自己的家庭拼搏时,奶奶的病痛又往你们肩上增添了不少的负担。爸爸,你只是安抚啜泣的奶奶:“儿子说什么也要把您的病治好,您尽管放心,钱我会出,不要担心……可儿子不孝,不能陪伴在您的身边。”看到你信誓旦旦而又自责懊悔地说下这段话,我潸然泪下。

毕业冲刺这段时间,我的心情起伏不定,常无缘无故和弟弟发脾气。妈妈归家三周,平抚我考前紧张烦躁的情绪,直到考前那天才因厂里有急事不得不离开,却也在我即将进入考场时捎来电话给我宽慰和鼓励。

难道这一切是父母妄弃家人的态度?难道这一切是父母丢下亲情的行动?我扪心自问。

今天,坐在这考场上,我终于明白,爸爸妈妈,你们丢下与亲人的相聚,扛起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你们无奈地丢下儿女,却为儿女撑起了一片灿烂的晴空,在爱的天空里我们的羽翼逐渐丰满。你们的离去,又何尝丢弃了对故乡亲人的绵绵思念?

(荐评/赖积华)

点评

自我独白,诉说心语,以身为城市留守儿童的“我”的口吻,向远离家乡和亲人的父母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二人称的运用,大量的问句与对话,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切具体。

曲径通幽,解开心结。父母舍弃亲人远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偶然翻开的QQ空间,令“我”内心的不满瞬间消融释怀。考生先抑后扬,卒章显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对父母由“恨”到“敬”的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结尾由事悟理的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猜你喜欢
柚子考场中考
柚子变变变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柚子灯
一地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