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描写风俗场景:沙漠观浴记

2015-05-30 10:48三毛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雾气风俗三毛

我被送到再里面一间去。一阵热浪迎面扑上来,四周雾气茫茫,看不见任何东西,等了几秒钟,勉强看见四周的墙,我伸直手臂摸索着,走了两步,好似踏着人的腿,我弯下身子去看,才发觉这极小的房间里的地上都坐了成排的女人,在对面墙的那边,一个大水槽内正滚着冒泡泡的热水,雾气也是那里来的,很像土耳其浴的模样。

这时房间的门被人拉开了几分钟,空气凉下来,我也可以看清楚些。

这批女人身旁都放了一两个水桶,里面有冷的井水。房间内温度那样高,地被蒸得发烫,我的脚被烫得不停地动来动去,不知那些坐在地上的女人怎么受得了。

“这边来坐,”一个墙角旁的裸女挪出了地方给我。

“我站着好了,谢谢!”看看那一片如泥浆似的湿地,不是怕烫也实在坐不下去。

我看见每一个女人都用一片小石头沾着水,在刮自己身体,每刮一下,身上就出现一条黑黑的浆汁似的污垢,她们不用肥皂,也不太用水,要刮得全身的脏都松了,才用水冲。

“四年了,我四年没有洗澡,住夏依麻,很远,很远的沙漠——”一个女人笑嘻嘻地对我说。“夏依麻”意思是帐篷。

她对我说话时我就不吸气。

她将水桶举到头上冲下去,隔着雾气,我看见她冲下来的黑浆水慢慢淹过我清洁的光脚,我胃里一阵翻腾,咬住下唇站着不动。

“你怎么不洗,石头借给你刮。”她好心的将石头给我。

“我不脏,我在家里洗过了。”

“不脏何必来呢!像我,三四年才来一次。”她洗过了但看上去还是很脏。

这个房间很小,没有窗,加上那一大水槽的水不停的冒热气,我觉得心跳加快,汗出如雨,加上屋内人多,混合着人的体臭,我好似要呕吐了似的。挪到湿湿的墙边去靠一下,才发觉这个墙上积了一层厚厚如鼻涕一样的滑滑的东西,我的背上被粘了一大片。我咬住牙,连忙用毛巾没命地擦背。

一个女人已经刮得全身的黑浆都起来了,还没有冲掉,外面一间她的孩子哭了,她光身子跑出去,将那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抱进来,就坐在地上喂起奶来。她下巴、颈子、脸上、头发上流下来的污水流到胸部,孩子就混着这些污水吸着乳汁。

我呆看着这可怖肮脏透顶的景象,胃里又是一阵翻腾,没法子再忍下去,转身跑出这个房间。

(节选自三毛《沙漠观浴记》,有删节)

品读

风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大到不同国家,小到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风俗的差异总是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比如,洗澡这个事情。很早以前,芬兰人选用桦树的小树枝鞭打自己,抽得满身都是血痕来达到清洁效果。土耳其则是用扫帚似的刷子沾上薄荷制成的泡沫轻轻地往身上涂。从这个角度说,三毛这个观浴记就把这种差异赤裸裸地体现了出来,热不透风的石屋、几年没洗过澡的女人、黑黑的浆汁似的污垢、用来刮身体的石头……这哪里是洗澡呢?可人家就是这样洗澡的呀,所以你看他们还好心地将石头借给作者刮,一点也不拘谨。

猜你喜欢
雾气风俗三毛
太平风俗美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山中雾气
水天月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