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园林间的浅吟低唱

2015-05-30 04:31杨珍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闺阁

杨珍

摘 要:“闺阁”多指内室,即女子的卧室,闺阁艺术古来有之。在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卑下,女性的一生几乎都被“囚禁”在狭小的闺阁中,这使得她们无法得到精神上的真正的自由,女性的人生情状,只有在历史的暗处若影若现。即使是少数名垂青史的美才女,我们所知的也只是她们的模糊身世,以及附着于男性光环的游移影像。

关键词:闺阁;唐宋时期;传统闺阁艺术;新闺阁艺术

一、闺阁艺术的研究背景

闺阁是“正派”女子的主要活动范围,女性闲居在家相夫教子、飞针走线、赏花弄月,最多吟诗作赋、抚琴绘画。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性知书是为了让她们成为贤女贞妇,从诗作文则为不修妇德。男人们认为体面人家的女子,舞文弄墨是不合适的,有害于她们的道德品德培养。妇女们被灌输“三从四德”的观念,认为应该足不出户在闺房之中研习女红,甚至对女性的身体也进行残害,认为三寸金莲才是美的,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的限制女性的行动。几千年来承重的封建枷锁一直牢牢地捆绑着她们,她们就这样过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活。女性也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以男性为中心。因而,我们在历史中得到女性是被观赏被消费的信息就不足为奇了。本文通过对唐宋女性的服饰妆容、闺阁秘事、人生际遇以及隐秘心扉等方面的研究,从客观角度分析唐宋闺阁艺术的形成、发展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以及历史文化渊源。

二、唐宋闺阁艺术之比较

基于历史时代的变迁,唐宋两个时代在女子闺阁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唐朝由战乱变为稳定,经济繁荣昌盛,女性的服饰、社交活动、闺房文化、妆容、诗歌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唐朝女子喜穿半露酥胸襦裙,服饰的款式和颜色呈现出一派鲜艳灿烂之景象,女子甚至以穿男装为时尚;唐代女子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女子可以参加社交活动,比如可以像男人一样踏青郊游、宴集结社、骑马射箭、荡秋千打马球。此外,唐朝还存在着试婚风俗。盛唐时期,女子讲求标新立异,对妆容十分重视,化妆的基本步骤则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厣——描斜红——涂唇脂,共有7步36项。女性的诗歌在此时也竞相涌现,《全唐诗》收录的女子诗歌几可斗量。

然而宋代女子闺房设计比较独特,含蓄内敛,充分阐明了传统的理性与保守,规范和雅致,闺房大多闭锁。宋代法律也沿袭一些歧视女性的条文。宋朝商业发达,给女子就业带来了不少出路,女子可以卖艺、开店、做买卖,也可以做纺织、杂役、帮佣。女子的贞节观念到了宋代中期,儒学演变为理学后,才开始变的愈演愈烈。宋代女子服装基本式样是紧身、收腰、瘦长、窄袖、交领,下身各式长裙;宋代女子头饰发饰也非常迷人;宋代女子闺房文化,因受内外商品经济发达、物质交易频繁的影响,呈现出景秀华丽的局面。然而宋朝内忧外患,使闺房文化加入了不和谐的因素,女子首饰变得琐碎、浮躁、善变。宋词是词的黄金时代,无论是贵族妇人,还是平常女子,能作词的很多。

唐代女子生活自由,可以说她们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个群体,而在唐宋文化转型时期,朱熹厌恶“伤风败俗”的闺阁门风,这种奔放的个性也渐渐内敛,女教使闺阁文化变得闭锁。若说唐朝闺阁文化是肥满丰腴,那宋代仅剩骨影萧索,苗条之美取代丰腴之美,女子闺房文化,也开始崇尚娇柔含蓄。

三、新旧闺阁艺术之比较

(一)传统闺阁艺术

“闺阁”多指内室,即女子的卧室,闺阁艺术古来有之,涵盖了诗词、书法、音乐、舞蹈到绘画的领域。大体看来,传统闺阁艺术是闺阁女性们基于自身生存状态的独特视角引发的独特感悟,是在狭小生活和精神空间中,缓解自己的寂寞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闺阁女性们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自觉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下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妇女进入中国画坛的主流。她们尽管学到了一些西方的表现手法,但绘画题材和思想内涵几乎和古代的闺阁画没有区别。

(二)新闺阁艺术与传统闺阁艺术异同

19世纪末的维新变革,使中国妇女从闺房走向社会,成为一种自立、自主、自由、可以参预到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来,与男人完全平等的人。此时的女性艺术家不愿再限囿于以往程式化的压抑天性的表现方式,而更愿意还原自己的“女性”身份,表现个人的思想。出于对政治和历史的恐惧,女性艺术家们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传统女人的生活观念:居家、闲散、与世无争。普遍选择女人、儿童、母亲和花草担任艺术的主角。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不管从艺术观念、语言模式、和评判标准来讲都与传统闺阁画有内在的联系。它是女性艺术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传统闺阁艺术的某种追忆和发展,这段时期应该可以看作新闺阁艺术的形成期。社会的发展赋予新闺阁艺术家们更大的自由空间,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她们的艺术语言,相比旧时闺阁艺术家们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已经既可以看到含蓄的艺术风格,也可以看到造型力度和视觉强度都极具震撼力的风格类型。

四、结语

古代社会有所谓的“内言不出于阃”的传统,女子的诗文书画都只能是闺阁雅趣,有多少才情被幽禁其中,也就可想而知了。探究闺阁艺术能更好地使人欣赏和尊敬女性之美,她们的一颦一笑,都能从中读到封建礼教禁锢下仍然鲜活的灵魂,以及在理学至上的文化氛围中留下的一抹亮丽的风景。通过对唐宋时期传统闺阁艺术以及现代新闺阁艺术做比较,能更好地把握住新闺阁艺术,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社会,不至于走入歧路,使传统闺阁艺术中的优秀成分渐渐地“浮出历史的地表”。

参考文献

[1] 雷艳平.从豪放到贞静——论文化转型后的宋代闺阁女教[J].兰州学刊,2013(03).

[2] 杨红平.画眉深浅入时无——浅析宋词中的闺阁文化[J].时代文学,2009(06).

[3] 贺英.论新闺阁艺术与传统闺阁艺术的渊源[J].时代文学,2010(03).

[4] 侯志敏.宋代闺阁女诗人及其诗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5] 周东海.宋代闺阁绣兴盛探究[N].开封大学学报,2003(03).

[6] 沈從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7] 唐明.香国纪——中国闺阁文化简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8] 廖雯.“闺阁画”与“新闺阁画”——中国妇女绘画的藩篱[J].文艺研究,2003(02).

[9] 王鹭.冲突的嬗变——论中国当代女性绘画艺术的意识形态转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

[10] 杨暄冰.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反思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闺阁
浅议夏俊娜油画与“新闺阁”情结艺术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走近明清闺阁文化
明代江浙地区女性画家群体管窥
“可使闺阁昭传”与“一代不如一代”之辨
阿尔山
从“闺阁”到“绿林”:女性消费生活变化
——以近代上海为例
女词人张令仪及其咏“愁”词
传统苏绣艺术中的闺阁绣研究
在森系范儿闺阁里迎接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