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脂肪肝中国第二大肝病

2015-05-30 05:36王其梗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肝酶性肝炎酒精性

王其梗

什么是脂肪肝

肝脏是人体营养代谢的枢纽,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所以肝脏容易堆积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和代谢平衡失调,当肝脏的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就会形成脂肪肝。目前,我国成人脂肪肝总患病率高达15%~25%,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是一种代谢性流行病。

脂肪肝又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良性病理改变,属于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常可使其恢复正常;但若不干预,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少数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细胞癌。为此,积极防治脂肪肝刻不容缓。

引发脂肪肝有三大危险因素

第一大危险因素是长期饮酒或酗酒:这是发生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原因。酗酒者脂肪肝发生率为57.7%,即一半以上,且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少数甚至发展为肝癌。一般来说,饮酒超过5年,男性每天饮酒精量>40毫升(克),女性减半,5年后可发生脂肪肝, 8~10年可出现肝硬化〔酒精量(毫升或克)= 饮酒量(毫升或克)×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39度白酒和红葡萄酒、啤酒的含酒精量分别为32.5%、13%~15%和4%〕;根据不同体质,有的用不了5年就会发生脂

肪肝。

第二大危险因素是肥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肥胖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脂肪性肝炎20%~25%,肝硬化2%~8%;而脂肪肝患者的肥胖率在60%~100%,肥胖和脂肪肝互为因果。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喜欢吃肉、海鲜、甜食、夜宵及过量的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等,所有这些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均为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

第三大危险因素是多坐少动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都是发生脂肪肝的常见原因,如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升高达42.6%,伴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约50%~70%有脂肪肝。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引发肝炎和肝硬化 大部分脂肪肝为单纯性脂肪肝,也有少部分会引发

脂肪性肝炎,肝酶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增高。反复的脂肪性肝炎,其中15%~20%的患者,经若干年之后可能会演变为肝硬化,其过程不知不觉,表现很隐匿。所以,脂肪肝患者若肝酶指标明显增高,或反复出现脂肪性肝炎,应引起足够重视,高度警惕引发肝硬化的恶果。

诱发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癌的概率很低,而酒精性脂肪肝是可以发展为肝细胞癌的。但若非酒精性脂肪肝反复发作炎症,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这与多年脂肪性肝炎未能及时治疗有直接关系。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戒酒至关重要;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肝炎应及时予以治疗。

引发代谢综合征 脂肪肝可引发代谢综合征,并和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是引发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人对420例脂肪肝患者随访8年,其中91例新发糖尿病,96例出现血脂异常,95例发生高血压。脂肪肝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积极防治脂肪肝迫在

眉睫。

血脂正常为什么会得脂肪肝

血脂异常患者20%~50%患有脂肪肝,但并非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都会发生脂肪肝,其原因是血脂异常类型与脂肪肝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混合型血脂异常最容易发生脂肪肝,其次是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关系不大。另外,血脂正常者也会得脂肪肝,因为脂肪肝的形成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机制造成的肝脏脂肪沉积,如当肝脏对脂肪代谢能力减退,及(或)进食过量脂肪超出肝脏代谢能力时,即使血脂正常,仍可患脂肪肝。

怎样诊断脂肪肝

腹部B超、CT均可对脂肪肝进行定性诊断,目前临床上仍广泛采用以B超定性诊断脂肪肝为主,当肝内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时,常规B超检查可发现肝脏近场回声增强,高于肾脏组织,而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结构显示不清。据此,可对脂肪肝进行定性诊断,并按回声衰减程度不同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3度。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脂肪肝初步筛查及脂肪肝药物治疗评价的首选方法。

CT量化诊断较B超更为可靠,但其存在电离辐射等缺点。磁共振可作为无创性定量检查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因其价格昂贵,未能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

脂肪肝患者需做哪些常规检查

1.腹部B超。

2.血液检查:①血常规;血清肝酶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 ②血脂四项: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③血糖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3.排他性诊断检查,如常见的肝脏病毒病原学指标、血清铁蛋白、血清铜蓝蛋白、自身抗体等引起的脂肪肝。

4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a-L-岩藻糖苷酶(AFU)的测定等。

脂肪肝患者怎样进行自我保健

脂肪肝患者自我保健的要点,是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加强自我监管等是控制脂肪肝的基础,应贯穿于防治全过程。

合理膳食,改善饮食结构 饮食上提倡“三高三低”,即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低糖、低盐,等。脂肪肝患者本身蛋白合成减少,若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载脂蛋白缺乏,加重脂肪肝,加速肝硬化进程,同时高蛋白能运送脂类排出体外,如TC较高者,可适当补充植物蛋白如大豆等。减少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摄入;多吃新鲜蔬果,一天蔬菜500克为宜,水果总量不少于200克。管住嘴的另一重点是严格戒酒,酒精是肝脏大敌,不戒酒,脂肪肝预后不容乐观。

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练 脂肪肝患者运动锻炼是关键也是重点,运动可以减轻脂肪变性,改善肝酶指标。尤其是腹型肥胖,主要靠运动减重,提倡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游泳、骑车等,每天运动30~60分钟,每周4~5次,有条件者还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间,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70-年龄。通常以6个月减去体重的10%为宜,减重过快反而会加重脂肪肝,有效控制体重有益于脂肪肝的防治。

加强自我监管 脂肪肝患者应对自己饮食、运动、体重、腰围等做出管理计划。推荐每半年至1年对肝功能、血脂、血糖、血压及腹部肝、胆、脾做B超检查,以及时了解上述各指标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脂肪肝如何应用药物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治疗药物 单纯性脂肪肝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临床表现为代谢综合征、血糖升高,可应用二甲双胍,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肝糖元异生及TG产生,同时还能改善肝酶指标水平。对通过改善生活方式6个月以上,体重仍未下降5%者,亦可选用二甲双胍治疗。

脂肪性肝炎治疗药物 脂肪性肝炎患者肝脏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保肝抗炎药物可减轻甚至逆转肝脏炎症及纤维化,通常应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维生素E、水飞蓟素、熊去氧胆酸及己酮可可碱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从中合理选用1~2种,服用疗程为6~12个月。

抗纤维化药物 目前,抗纤维化治疗仍以中药扶正化瘀为主,此外,抗纤维化及肝硬化药物还有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强肝胶囊、虫草菌丝提取物等。

调脂药物 常用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如TG高者可选用贝特类调脂药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脂肪肝要早期治疗

发现脂肪肝,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认为,脂肪肝和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早期正确治疗有可能逆转肝纤维化过程,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就难以逆转。

猜你喜欢
肝酶性肝炎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益癸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乙肝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肝酶及蛋白质变化分析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戊二酸血症Ⅰ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血脂康在他汀类药物致肝酶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中的疗效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