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审美价值浅谈

2015-05-30 12:38艾子靖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审美价值分析

艾子靖

摘 要:在鲁迅创作的《朝花夕拾》散文集中读者总是容易找到最为纯粹的人类原始感情,文章主要分析《朝花夕拾》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朝花夕拾》;审美价值;分析

一、精神内涵的丰富美

五四时期,随着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人对于文化创作理念的革新,文学创作掀起了一阵风起云涌的改变大潮,在这其中散文创作热潮尤为引人注目。而《新青年》作为那个时代作家进行文艺批判、社会揭露的主要阵地,自然引领了一整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风潮,而鲁迅作为《新青年》杂志的主编,自然在他的文章中就有着无限的深刻内涵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在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当中,读者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勇猛的战斗精神以及不屈的生命品格,但是在1926年随后创作的朝花夕拾中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生命精神之美,鲁迅在这部散文集当中,以探寻生命的意义、构筑精神的家园为中心意蕴,这一俗而又俗但又万古难灭的问题由于被鲁迅赋予了更为丰厚的精神内涵而震撼着读者。但是在这部散文集当中,鲁迅的思索并没有单纯的停滞在表面,而是将偶然的、个别的、零散的人生线索,通过上帝视角一般的叙述审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高屋建瓴般对于这一切的发生进行着思考,从而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思想上的真实感,一种能够逐渐的逼近但是却永远也无法靠近的深邃气息,一种并非人人都能够拥有的体验和理解,从而使读者获得审美的艺术享受。

在鲁迅创作的《朝花夕拾》散文集中读者总是容易找到最为纯粹的人类原始感情:那位博学而方正的私塾老师朗读“极好的文章”的沉醉以及隐藏在“瞪眼”与“怒色”之后的温情,还有异国教授小至“为中国”大至“为学术”的“不倦的教诲”与博大的爱心,以及与范爱农萍水相逢后把酒论天下的相濡以沫般的友情;从对隐鼠的珍爱和对善作媚态但本性凶残的猫的极度憎恨中可以发现儿童自然向善的天性和同情弱者的心地;从阿长迷信守旧唠叨繁烦的性格缺憾中可以发现她善良而伟大的性情光辉折射出的儿童的宽容。

二、主人公形象的人格美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中年时期的一部回忆性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在这其中塑造的人物當中我们也可以较好的找到鲁迅所具有的独特人格之美。在传统的文学分析理论当中,要想较好的在叙事文学当中反映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塑造一个典型的、极端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塑造一个极端的、典型的人物,而《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自传性质文章,自然也是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但是在这部朝花夕拾当中,鲁迅不再像其他文章中一样充满了战斗力、充满了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息,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童真、充满情趣的形象,所以在进行鉴赏的时候就能够欣赏到另类的不一样的鲁迅人格之美。例如,鲁迅的幼年时的佣人长妈妈,因为年幼,所以在称呼的时候通常是不带“长”的,直称“阿妈”。但是,后来在知道了自己的隐鼠就是被长妈妈杀死之后,连“阿妈都不叫了”,而是直接称呼他“阿长”。童年时代的人缺乏对于是非观念的判断,就连鲁迅这样的人也不例外,鲁迅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忌讳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而是能够进行直视。后来当这个这个并非学者的保姆有一天给他买来《三哼经》的时候,他的态度马上就变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虽然童年的那个孩子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威武不屈的战士,虽然保姆辞了这人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光,鲁迅仍然忘记不了这位给自己精神安慰的女佣,衷心地为她祈祷,希望仁厚黑暗的地母能永安她的灵魂。

三、自由的心灵表达

《朝花夕拾》题材的选取虽然是来自鲁迅的生活经历,但是却并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直接的平铺直叙自己的人生,而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故事的讲述。自由、洒脱、随性但是却又将自己所欲表达的内容成功的蕴含在了文章中的每一个角落,自由的心灵表达让每一个读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一篇,先是叙述动物王国、然后忽然间就回到了人类的社会;一会儿是人类与动物难以分辨的上古社会、一会儿是仇视猫的现代社会;这里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猫婆婆,那里就变成了中国传说中的猫鬼。文章中的一切充满了天马行空般的写意与自由,蕴含着作者不羁的思想以及洒脱的性格,阅读文章,一个敞开的心灵就摆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进行观察。鲁迅在日本东京求学之时,从东京到仙台再到和藤野先生之间的谈话和对于鲁迅先生细腻的辅导,鲁迅闲暇之时想起的日本民族对于中国人的歧视,不论是对于人物的描写还是对于事件的叙述,鲁迅都信手拈来,随意的跳跃不仅仅没有让读者的阅读连贯性遭到破坏,相反显得格外的自然,就放佛是兴之所至而进行的随意闲谈和随心涂抹。自由的心灵表达,散文的叙述都流淌着鲁迅作为一个大家所应该具有的风范,在鲁迅成年之后所感受到都是来自生活和国家的苦难,父亲的死亡、兄弟的反目、家国的破碎,一切的一切都在说着鲁迅遭遇到的不幸。但是在这一年,鲁迅却以一本《朝花夕拾》叙说了最为纯粹人类情感,表达出了对于人类纯粹感情的向往。而在读者眼中,一本《朝花夕拾》成为了我们认识鲁迅另一面的桥梁,了解到了鲁迅对于生命、人与人之间另一面的思考。真正的铁血斗士、不屈勇士永远不是冰冷的,而是从骨子里流淌着对于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萧玉华.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兼论《朝花夕拾》创作的心理动因[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2] 李怡.《朝花夕拾》:鲁迅的“休息”与“沟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审美价值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