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 主题式教学: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教学选择 ——以《朝花夕拾》为例
    教学入口。《朝花夕拾》是初中学生必读的第一部文学名著,教材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那么,如何消除学生与名著的隔膜,就要从学生阅读的难点、堵点入手。笔者开展了以通读全书、同伴交流、细思评价为活动的阶梯式自主阅读活动。在学生阅读初体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本书学习存在的困难,如背景难懂、结构难懂、语言难懂、主题难懂等,其中尤以主题难懂为甚。通过初读文本、交流阅读体验、完成学情调查等环节,《朝花夕拾》一书的主题式教学就在师生共同讨论中有了主问题——探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8期2023-12-17

  • 与鲁迅相遇 ——《朝花夕拾》巧导读
    学 黄小丽《朝花夕拾》的导读关键在于“巧”,在于童年记忆中那个不一样的“鲁迅”,教师能够在导读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够有效提升《朝花夕拾》的阅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从《朝花夕拾》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从鲁迅这位文学巨匠的视角中获得深刻的成长感悟。一、不一样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学生们接触和认识鲁迅的起点,教师可从这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有趣的鲁迅,打破常规人们对于鲁迅这个文学斗士的固有印象,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能够看

    师道(教研) 2023年10期2023-12-09

  • 文本细读教学谈略 ——以《朝花夕拾》为例
    谢 慧《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极富生活情趣的十篇散文,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真挚情感和文学功底。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将其作为名著阅读的重要资源,编排到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板块中,力图让学生从中习得一定的名著阅读方法,为课内外的阅读活动储备经验、奠定基础。学生细读《朝花夕拾》,不仅能够深入解读名著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还能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和体会。为此,教师以文本细读作为《朝花夕拾》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细品名著语言、关注文本留白以及赏析名著片段的过程

    中学语文 2023年26期2023-10-20

  • 文本细读教学谈略
    旨。笔者以《朝花夕拾》为例,利用“细品语言”“关注留白”“片段赏析”三个策略,搭建文本细读的教学框架,引领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文本的整体语言风格,明确其折射出的思想情感,最终加强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和指导的深度。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本细读  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极富生活情趣的十篇散文,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真挚情感和文学功底。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将其作为名著阅读的重要资源,编排到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板块中,力图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9期2023-10-19

  • 朝花夕拾》民俗书写研究
    标准并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民俗书写,可将其中的民俗写作归于生活民俗、人生礼俗、岁时节日民俗、庆祝活动民俗之中。作为民俗活动的主体——普通绍兴人民,在整部散文集中主要出现了长妈妈、衍太太、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鲁迅的父亲和母亲及闰土的父亲等人。作品中的这些民俗书写或以实际民俗活动展现,或以潜在的民俗观念渗透在人们的日常认知中,从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和由此引发的文化思考。一、生活民俗、人生礼俗与岁时节日民俗(一)生活民俗生活民俗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展

    名作欣赏 2023年20期2023-09-28

  • 朝花夕拾
    强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0篇散文。关于本书书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早上掉落的花晚上来捡,喻指在晩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其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写的是童年时代的玩伴或读物,隐含着作家对当时现实生活的针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五篇以动人的文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侧面地展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33期2023-09-14

  • 朝花夕拾
    强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0篇散文。关于本书书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早上掉落的花晚上来捡,喻指在晩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其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写的是童年时代的玩伴或读物,隐含着作家对当时现实生活的针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五篇以动人的文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侧面地展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3年33期2023-09-14

  • 读书报告:《朝花夕拾
    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后,打算写一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故拟定了以下专题:专题一:鲁迅的童年;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请根据小伟拟定的这些专题或自行选择专题,完成一篇读书报告。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不少于500字。思路点拨什么是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可以简单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浅谈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因此读书报告往往包含以下内容:该书的概况(作者简介、内容概要、情感倾向等)、亮点、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36期2023-09-14

  • 朝花夕拾》群文阅读教学的逻辑建构与具体实施
    要 从对《朝花夕拾》一书的文本特点分析、群文阅读中主要议题的确立、《呐喊·自序》作为群文阅读引子及具体教学实施等方面,阐述《朝花夕拾》群文阅读教学的逻辑建构与具体实施,探索《朝花夕拾》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朝花夕拾》教学。关键词 《朝花夕拾》  群文阅读  逻辑建构  具体实施《朝花夕拾》收入了鲁迅1926年所作的10篇回忆散文,内容包括鲁迅的成长经历、思想发展历程、鲁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评论等。群文阅读法符合《朝花夕拾》文本特点,可以在教学实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7期2023-08-26

  •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探究
    本书阅读;《朝花夕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1],在“课程内容”部分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各地方的整本书阅读广泛开展,但效果一般,学生在阅读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通过调研发现,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评价不足。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在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现存问题的基础

    语文建设·上 2023年7期2023-08-18

  •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探究
    本书阅读;《朝花夕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1],在“课程内容”部分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各地方的整本书阅读广泛开展,但效果一般,学生在阅读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通过调研发现,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评价不足。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在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现存问题的基础

    语文建设 2023年7期2023-08-18

  • 朝花夕拾》群文阅读教学的逻辑建构与具体实施
    高 磊《朝花夕拾》收入了鲁迅1926 年所作的10 篇回忆散文,内容包括鲁迅的成长经历、思想发展历程、鲁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评论等。群文阅读法符合《朝花夕拾》文本特点,可以在教学实施中加以研究、实施。一、《朝花夕拾》一书文本特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10 篇散文有着内在的联系。鲁迅在《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可以看出,作者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创作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2023-08-18

  • Book Review on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朝花夕拾》读后感
    徐清洋The book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is one of Lu Xuns representativeworks. It is full of Lu Xuns love for his country. But there is also criticism of the oldsociety in the book.In the article Five Rampant Societies, Lu Xun w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23年6期2023-07-20

  • 鲁迅先生的回忆 ——《朝花夕拾》导读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叙事散文集,收集了于1926 年所写的10 篇散文。这些散文曾陆续登载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的重要史料,而且由于它在思想艺术上所焕发出来的光辉,为散文创作领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因而在现代文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3年6期2023-06-30

  • 朝花夕拾》深度阅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
    务群”中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例,浅谈任务群设计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学习目标制定新课标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的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应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能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并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和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并且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2023-06-26

  • 从鲁迅散文特质出发
    军摘 要:《朝花夕拾》体现出鲁迅散文在题材、语言和情感方面的特质。教学应综合考虑鲁迅散文的特质,运用情境还原、比较揣摩、关联细读等教学策略,消减经典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揣摩那些看似“不通”的语言中所透露出来的复杂意味,抵达鲁迅丰富细腻的情志世界。关键词:初中语文;《朝花夕拾》;鲁迅散文*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初中鲁迅作品回环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023SC1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朝花夕拾》为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3年5期2023-06-24

  •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法
    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结构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根据课程内容的整合程度又将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其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引起广大教育研究者的注意。关于“整本书阅读”,余党绪曾说:“整本书是针对‘节选和‘片段讲的,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有着独特灵魂与气质的著作。”[1]因此,整本书阅读与单篇的文本阅读不同,它是指以整本书为阅读对象,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07

  •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及建议
    然而,目前《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依旧存在阅读计划针对性不强、未依照散文集的特点进行教学和对阅读反馈不够重视的问题,针对《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明确“这本书”的阅读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构建教学评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关键词:《朝花夕拾》 鲁迅 初中语文教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即师生围绕某部经典作品展开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与作者的多主体对话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学生需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2023-06-04

  • 浅谈《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涵义与价值
    婷摘 要:《朝花夕拾》区别于一般意义的作品集,它的创作过程是有计划的,书中含有明确统一的主题和意义完整的内在结构,内容上也相互呼应,是以作品集出现的“整本书”。那么,《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也需要统整的观念和宏观的把握,教者需要认识到教学时空跨度大,也需重视过程评价而非应试成绩。《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贴近大师、贴近文学。关键词:《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系统性一、《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涵义(一)《朝花夕拾》“整本书”的理解《朝花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9期2023-05-25

  • 本期共读书籍《朝花夕拾
    。(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标题为编者所加)(说明:《朝花夕拾》最初出版于二十世纪初。一百年来,文字的使用已发生变化。为了保留鲁迅作品的原貌,故未做改动。)亲子共读和鲁迅一起旧事重提◎本刊记者:金剑共读家庭:陈瑾瑶(孩子)曹婷媛(妈妈)指导老师:李水英《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则写于厦门。近一百年后的2023 年,陈瑾瑶同学和她的妈妈共读这本书,依然能够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感受。李水英老师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说她的阅读

    十几岁 2023年7期2023-04-06

  • 朝花夕拾》:那时的“我”和现在的“我”
    阅读大观。《朝花夕拾》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将其作为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有其特殊意义。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少年通过阅读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本期,我们继续和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飞平一起品读《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带我们走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鲁迅:天真、顽皮的童年鲁迅;经历了家境衰落,充满烦恼和无奈的少年鲁迅;深沉、冷峻,敢于批判和自省的成年鲁迅。《朝花夕拾》的每一篇中都有两个“我”,那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这是很多回忆性散文的共同特点,我

    十几岁 2023年2期2023-02-28

  • 初中名著阅读任务单设计策略* ——以《朝花夕拾》为例
    少。下面以《朝花夕拾》为例,阐述依据后四种结构水平层次设计任务单的策略。(一)初读解惑:依据单点结构水平层级,设置概括类任务单《朝花夕拾》是部编版教材中学生接触的第一部名著,作为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学生在理解其个性化的语言和情感方面有一定困难,所以教材编写者将导读课题设定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消除隔膜?按照文本特质和教材编写意图,适合用单点结构层次设题。单点结构水平层次,角度指向单一,所设问题直接易操作。学生只需认真读完相关内

    学语文 2023年1期2023-02-20

  • 有趣、有据、有效:初中名著阅读活动设计与实践 ——以《朝花夕拾》为例
    法,从阅读《朝花夕拾》开始。头关不破二关难攻,稳妥扎实地指导学生开展初中阶段第一本必读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活动,是开展好整个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紧要所在。笔者从有趣导读、有据评价、有效活动等方面对学生《朝花夕拾》的阅读活动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实践如下:一、实施策略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阅读是生命与心智的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也是符合书中关于阅读的四个层次的,即基础性初读、检视性赏读、分析式研读和创意拓展式主题阅读。这四个阅

    学苑教育 2023年1期2023-02-09

  • 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文化意蕴研究
    娟摘 要:《朝花夕拾》中有不少关于民俗文化的描写,其中不乏淳朴而又自然的民俗文化,但也有一些地方陋俗。文章主要对《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事物、民俗文化精神寄托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对《朝花夕拾》中的民俗文化意蕴进行分析,可以体现《朝花夕拾》特有的文学价值。随后,本文阐述了鲁迅先生透过《朝花夕拾》所要表达的民俗文化立场,即以辩证的态度看待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民俗文化创新发展。关键词:《朝花夕拾》;民俗文化;文化意蕴《朝

    百花 2022年11期2023-01-30

  • “闲”而不闲 “静”而非静 ——从越文化背景透视《朝花夕拾
    血脉,其中《朝花夕拾》作为唯一一部散文集,有着非凡的意义。鲁迅在此书小引中写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其中的“闲静”,可成为全书的书眼。其写作目的看似是远离社会的逍遥之态,是人生失意后投入回忆的自我调节。然而,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为其文字作了一定注解:“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1]此文虽写于1933年,距创作《朝花夕拾》已有七八年

    中学语文 2022年2期2023-01-11

  • 重视阅读过程评价,提升名著阅读实效 ——以《朝花夕拾》名著阅读为例
    可以设计“《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问卷”,在问卷中,安排“分析价值”“探寻背景”“制定计划”等内容,让学生点评《朝花夕拾》明确阅读价值,说说对名著背景了解多少,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使问卷结果充分反映学生“是否乐学”“是否具备相关能力”“是否需要针对性帮助”等要素。之后,根据学情诊断综合结论,有计划地调整读中教学与评价策略。2.读中评价,调控过程。名著阅读之中的评价目标主要在于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及时纠正阅读问题,调整学习状态,准确把握名著课堂教学进度,分析教

    中学语文 2022年32期2022-12-28

  • 朝花夕拾》:鲁迅语言的闲话风和杂文风
    阅读大观。《朝花夕拾》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将其作为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有其特殊意义。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少年通过阅读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本期,我们继续和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飞平一起品读《朝花夕拾》。鲁迅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写作的开创者之一,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翘楚。他的语言到底有怎样伟大的神力呢?上一期(《十几岁·初中生阅读与写作》第183 期),我们在《“大先生”笔下的“小人物”》中,已经领略了先生

    十几岁 2022年35期2022-12-16

  • 朝花夕拾》:“大先生”笔下的“小人物”
    阅读大观。《朝花夕拾》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将其作为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有其特殊意义。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少年通过阅读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本期,我们继续和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飞平老师一起品读《朝花夕拾》。如果让大家说说《朝花夕拾》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人,你会想到谁呢?是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还是父亲、衍太太、寿镜吾先生?我想,他们都给不少同学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但在“大先生”鲁迅笔下,个个鲜活生动、熠熠生

    十几岁 2022年32期2022-11-18

  • 朝花夕拾》:深情回眸过往
    文教研员)《朝花夕拾》由十篇独立完整的散文组成。阅读文集,我们要从对单篇的关注,走向对整本文集主题意蕴的思考。通读时,建议同学们从“成长”的角度切入,读出这本书的整体构思、读出鲁迅的成长轨迹以及双重视角下呈现出来的多张面孔。精读时,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议题切入,探索各篇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入同一篇文章,获得更多的发现和思考。读文先读题。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朝花夕拾”,清晨开放的鲜花到了傍晚再去采摘,或许消散了盛开时那份鲜热滚烫的色香,但夕阳的映照

    十几岁 2022年27期2022-11-18

  • 朝花夕拾》:与鲁迅最好的遇见
    阅读大观。《朝花夕拾》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将其作为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有其特殊意义。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少年通过阅读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本期开始,我们和株洲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飞平老师一起品读《朝花夕拾》。长期以来,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鲁迅的超拔人格,鲁迅的深邃思想,鲁迅的非凡魅力,是中学师生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以替代的精神食粮。有人说,《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是传记,却提供了

    十几岁 2022年27期2022-11-18

  • 目标贯通的整本书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例主题】以《朝花夕拾》为例,探究“目标贯通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观察要点】依据“师之蕴”观课要求,建议从课时目标具体化、目标环节清晰度、文本核心价值(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理解度、师生互动启发性等四方面观课。第一课时:走近《朝花夕拾》【课时目标】1.制作求学简历,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感知书名含义。(难点)2.梳理作品目录,分析散文的两重视角,归纳阅读建议。(重点)【环节贯通】导入:播放与鲁迅相关的音乐,带学生走近鲁迅。环节一 制作求学简历,了解生平

    教育 2022年40期2022-11-08

  • 再现父亲与《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情感结构
    捩点时创制《朝花夕拾》、认真清理其“情感结构”,父亲再现依然是不折不扣的焦点之一,这尤其体现在《父亲的病》(1926年10月7日作)、《五猖会》(1926年5月25日作)中。一、不甘的病父:再现与省思中年鲁迅回望少年时的病父及重温/共品纸面上建构的丧父之痛可能比以前更多了些痛定之后的冷静,也多了几分清醒和反思,这有利于他破解心结与可能的弑父或恋父情结(complex),从此角度看,父亲再现首先是对故往文本中苍白父亲形象的丰富化,同时也是对自我形塑与情感交汇

    关东学刊 2022年1期2022-10-27

  • “1+X”推荐书目联动阅读教学以读促写的探索与思考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为例
    册推荐书目《朝花夕拾》的联动阅读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基础,针对学生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自主意识提升、身心发展迅速却不稳定等特点,建立突出学生为主体,适合七年级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人物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双减”背景下七年级推荐书目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一)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双减”背景下,学生阅读时间不足,课堂阅读量减少,虽重视名著阅读,却无法完全在课堂展开,也忽视了部编本“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6期2022-09-18

  • 深度学习下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
    1013)《朝花夕拾》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作品,是鲁迅先生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借此可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壮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及心理历程。朝花带露,夕时拾取,往事再回首,这种“旧事重提”的意蕴颇为深长。该书用儿童的视角,成人的厚度,写出了反讽谐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少年们了解书中的童年趣事易,看见作品背后的深刻洞见难。语文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打破与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一、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最早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7期2022-09-16

  • 漂泊之路上的回忆闪烁 ——《朝花夕拾》与杂文风格发展的缠绕
    审美操练。《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系列回忆文章的形式出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占有特殊位置,起到了特殊作用,参与了鲁迅“自觉的杂文”的精神内面和风格外观的塑形。1927年的广州经验,特别是“清党”前后的紧张与再度反思,极大地震撼了鲁迅对这种个人化的语言风格的自觉和自信,但最终并没有摧毁或动摇这种自觉和自信,而是为它自身的历史意识和政治意识,即为一种更高且非个人化意义上的自觉提供了一场必要的洗礼。面对“四一五”及其后的恐怖与荒诞,鲁迅没有再写出《记念刘和

    文艺研究 2022年4期2022-06-13

  •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历经沧桑,《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人生百态的缩影。他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回忆了悠悠往事,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美好的遐想。读了这本书,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4)重视序言、目錄、引言、后记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5)文体不限,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读后感等常规文体,也可以是故事、剧本、演讲稿等创新文体。思路点拨整本书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36期2022-05-30

  •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历经沧桑,《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人生百态的缩影。他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回忆了悠悠往事,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美好的遐想。读了这本书,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4)重视序言、目錄、引言、后记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5)文体不限,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读后感等常规文体,也可以是故事、剧本、演讲稿等创新文体。思路点拨整本书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36期2022-05-30

  •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活动引领下的整体通读
    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也是研究鲁迅早期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材料。阅读《朝花夕拾》,学生可以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了解鲁迅的精神气质、鲜明的思想性格;了解鲁迅作为文学家的担当和情怀,阅读《朝花夕拾》也是为学生将来学习鲁迅作品的助力和蓄能,因此要重视《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和教学价值。阅读《朝花夕拾》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第一、这部作品距今有近百年时间,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时代的隔膜困扰了学生的阅读。第二、虽然鲁迅写的是白话文,但当时还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0期2022-05-30

  • 论《朝花夕拾》中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内容摘要:《朝花夕拾》以大量的篇幅从成年鲁迅的角度回忆旧事,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内容非常宽泛,主要体现了对封建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以及对儿童教育的独到见解,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出发关注“立人”的社会问题,尊重儿童个性独立发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关键词:《朝花夕拾》 鲁迅 儿童教育观《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撰写的回忆旧事的散文集,深刻体现了鲁迅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不仅针对于旧社会、旧封建,针对于愚昧无知的民众,更是寻根溯源地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闲”而不闲“静”而非静
    赖婷婷摘要“朝花夕拾”,看似是鲁迅的闲散之举,如其小引中所说的“寻出闲静”。然而,笔者从越文化视角探究,发现了其“闲静”中深藏的独特性。十篇散文内容上多以绍兴为背景,包含了成长中的温馨回忆与苦难烙印。思想上,由于受越地务实、疾虚妄的先民精神和自由野性的文化土壤的浸润,鲁迅于记叙中时而展现出战斗的姿态,愤而直指“正人君子”的可憎面目;时而表现对文化的求索,反叛封建文化,追寻鲜活进步的思想,重重意蕴中彰显出鲁迅为文之深长,为人之深刻。关键词鲁迅《朝花夕拾》越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期2022-05-30

  •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策略
    著阅读书目《朝花夕拾》,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第一部需要系统阅读的作品。对于这部作品,好的阅读策略不光能使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中受益匪浅,还可以激发他们对阅读后续其它名著产生更大的兴趣。《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具体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但是本书有的篇章并不太好懂,作品所记述的人、事、物以及其中的意义也并不是一目了然,而且有的篇章内容丰富,学生读完一遍后并不能全面掌握,这说明本书适合反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朝花夕拾》导读
    荐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0篇文章。关于本书书名,可以这样理解: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喻指在晩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其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写的是童年时代的玩伴或读物,隐喻的是作家对当时现实生活的针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五篇以动人的笔墨,从不同的社会生活侧面展示出一幅幅色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33期2022-05-30

  • 朝花夕拾》导读
    荐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0篇文章。关于本书书名,可以这样理解: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喻指在晩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其中,《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写的是童年时代的玩伴或读物,隐喻的是作家对当时现实生活的针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五篇以动人的笔墨,从不同的社会生活侧面展示出一幅幅色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33期2022-05-30

  • 朝花夕拾》阅读串讲之大人物的小时候
    与日俱增。《朝花夕拾》为青少年读者走近鲁迅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入口。内容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重要的散文集之一,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享有盛誉。该书的前七篇主要写了鲁迅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主要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以及回国教书的经历。作为“回忆的事”,《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40期2022-05-30

  • 散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向的建构
    本文以散文《朝花夕拾》为例,构建散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施散文整本书阅读不仅有利于改变当下中学生浅阅读现状,而且在阅读求知的过程中,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实际的积极意义。关键词:鲁迅 散文阅读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越来越成为各地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热点,愈来愈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但是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操作方式还不够深入。由于时代经典的隔膜,许多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而要打通这层膜,就要进入鲁迅的精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鲁迅《朝花夕拾》整本书批注式阅读
    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在此之前,初中生多少对鲁迅已形成刻板印象,对久远时代赋予文章的沉重主题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重拾热情,对后续语文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鲁迅 《朝花夕拾》 批注式阅读大家印象中的鲁迅,總是一副坚毅冷峻的面孔,笔下也多是针砭时弊、痛斥怒骂之作,似乎总不那么接地气。因此,很多中学生苦于探寻鲁迅先生嬉笑怒骂背后对社会现实的冷峻思考,同时觉得那个时代毕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2022-05-30

  • 目标贯通的整本书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例主题】以《朝花夕拾》为例,探究“目标贯通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观察要点】依据“师之蕴”观课要求,建议从课时目标具体化、目标环节清晰度、文本核心价值(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理解度、师生互动启发性等四方面观课。第一课时:走近《朝花夕拾》【课时目标】1.制作求学简历,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感知书名含义。(难点)2.梳理作品目录,分析散文的两重视角,归纳阅读建议。(重点)【环节贯通】导入:播放与鲁迅相关的音乐,带学生走近鲁迅。环节一制作求学简历,了解生平经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1期2022-05-30

  • 基于文本特质 探求教学路径
    金刚摘要:《朝花夕拾》是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体系中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一部存在阅读隔阂的整本书名著。为达成《朝花夕拾》阅读教学目标,须师生真读,研读文本,提炼其文本特质;适宜选择聚焦人物绘制思维导图、专题阅读、精设驱动任务等阅读方法与策略。关键词:《朝花夕拾》;文本特质;教学路径《朝花夕拾》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书目中独特的一本名著。在初中阶段名著整本书阅读体系中,这是学生阅读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一部存在阅读隔阂的整本书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2022-05-15

  • 以《朝花夕拾》开启思辨阅读进程的策略
    形象比对 《朝花夕拾》在苏教版中编排在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移前到了七年级上册,“学生看不懂,老师不好教”的呼声就更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老师牵着学生学,在时代背景的解说中传送应有的篇章主旨。根据排版的调整,需要我们进一步审视清这部作品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引领性和奠基作用,也就更需要我们更认真、用心地去做好这部作品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叶圣陶曾经指出:“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4-27

  • 语文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指导
    制。本文以《朝花夕拾》为阅读支架设计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指导;朝花夕拾一、语文核心素养从20世纪前期,我国的教育学者就培养阅读能力提出了很多意见,随着2017年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研究热点,杨若男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全面解释了核心素养。2017年,教育部正式把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定义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3期2022-04-23

  • 整本书阅读教学重在引导
    阅读教学 《朝花夕拾》 引导叶圣陶曾言:“在课堂上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亦是如此,我们的教学不是和学生一起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细细的读完,而是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自我思考以及自我反思。《朝花夕拾》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阅读丛书,也是教育部推荐的30本初中生必读书目。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人中学的学习,《朝花夕拾》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要求阅读的第一部名著,因此在本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3期2022-04-18

  • 以《朝花夕拾》为例探索初中整本名著阅读
    突显。名著《朝花夕拾》的部分文章被编入初中统编版教材中,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在节选课文教学中抓住整本名著阅读教学机会,逐渐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鼓励初中生在情感表达、写作方法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这不仅能够调动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而且还会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率。由此可见,针对初中整本名著阅读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探索可行方法,这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初中开展整本名著阅读的意义 (一)能很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部分阅读课文选自优秀名著作品,教师针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2022-03-26

  • 对话教学视域下的《朝花夕拾》教学指导策略
    而对如何在《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的阅读指导中贯彻对话教学的理念,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指导策略,同时辅以适当的教学例证来佐证论说的合理性,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在阅读与教学中有所收获。【关键词】对话教学;《朝花夕拾》;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067-03【本文著录格式】张馨尹.对话教学视域下的《朝花夕拾》教学指导策略[J].课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2022-03-24

  • 整本书阅读教学重在引导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自我反思。《朝花夕拾》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阅读丛书,也是教育部推荐的30本初中生必读书目。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的学习,《朝花夕拾》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要求阅读的第一部名著,因此在本书的教学中就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思考的习惯,以期为此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引导学生阅读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宜在导读阶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学生对于鲁迅作品的畏难心理,消除学生与经典之间的隔膜,让阅读变为一种自主性的行为,

    中学语文 2022年9期2022-03-24

  • 以《朝花夕拾》为例探索初中整本名著阅读
    突显。名著《朝花夕拾》的部分文章被编入初中统编版教材中,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在节选课文教学中抓住整本名著阅读教学机会,逐渐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鼓励初中生在情感表达、写作方法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这不仅能够调动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而且还会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率。由此可见,针对初中整本名著阅读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探索可行方法,这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初中开展整本名著阅读的意义(一)能很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部分阅读课文选自优秀名著作品,教师针对选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3期2022-03-18

  • 浸润经典,汲取写作营养 ——以《朝花夕拾》为例
    好品质。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没有刻意地渲染,没有浓烈炽热的情感宣泄,作者在对少年往事深情的回忆中,以散文化的笔法,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真实的表达中,让人产生共鸣,进而深深地为之感动。(一)去掉伪饰,以质朴自然取胜很多同学的作文之所以出现假性写作,是因为掉入了伪饰的怪圈,习惯于把自己隐藏起来,故作深沉、无病呻吟,在写作中套作抄袭,因此在日常的表达中缺少了质朴自然之气。在平时的作文中,不妨真实而大胆地去写,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5期2022-03-18

  •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策略
    著阅读书目《朝花夕拾》,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第一部需要系统阅读的作品。对于这部作品,好的阅读策略不光能使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中受益匪浅,还可以激发他们对阅读后续其它名著产生更大的兴趣。《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具体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但是本书有的篇章并不太好懂,作品所记述的人、事、物以及其中的意义也并不是一目了然,而且有的篇章内容丰富,学生读完一遍后并不能全面掌握,这说明本书适合反复

    语文天地 2022年8期2022-03-17

  • 关注过程,科学评价 ——以《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评价为例
    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前,调查发现,超过半数学生认为本书内容枯燥、主题复杂、篇目过多、读不懂,为此教师可通过为学生讲解本书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来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本书的阅读能够深入持续下去。2.阅读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名著阅读进度、阅读效果和目标达成等情况进行评价,来指导学生改变阅读策略,实现阅读目标。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阅读成长档案袋”方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2022-03-17

  • 对话教学视域下的《朝花夕拾》教学指导策略
    学困境。以《朝花夕拾》为例,由于这部散文集所包含的文章写作时间大抵距今较远,学生在阅读中存在难度就容易对文本产生“隔”。为此,教师需要充分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与知识涵养,为学生的经典阅读扫清障碍,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学生,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对话以实现“不隔”。一、阅读教学中对话意识缺失的问题评析(一)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就目下的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大多仅限于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并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学生的多维思考。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还

    课外语文 2022年3期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