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概念与体验深度连接

2015-05-30 10:48张燕萍
江苏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连接数学概念体验

【摘要】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存在偏差,会导致他们表达不恰当、不准确、不完善、审题不清、理解有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基于概念教学的准确性,使数学概念与学生的体验深度连接:调动感觉,丰富体验;隔离感觉,明晰体验;抽象体验,提炼概念;纳入体系,相互支撑。

【关键词】数学概念;体验;连接;感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3-0039-03

【作者简介】张燕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一级教师。

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存在偏差,致使他们表达不恰当、不准确、不完善、审题不清、理解有误。我们在概念教学中,是否存在某些不足或问题,使得学生对概念掌握得不够准确、清晰、深刻?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准确、深刻地融入生命,不会轻易遗忘也不互相混淆?

一、数学概念不清晰的现象呈现

要进行有效的数学沟通,就需要沟通双方对其中的数学概念有一致的认识。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因数学概念不清晰而出现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1.无法理解数学语言。

学生不会做一些数学题目,或者不能理解一些数学语言,是因为他们对其中的关键概念的认识不清晰。如学生读不懂这样一道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如果学生不清楚平年、星期的概念,就不可能理解这道题,更不可能正确地解答。

2.无法表达数学感觉。

有些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有一些感觉,可这些感觉是杂乱的、零碎的;也有些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有比较丰富、清晰的感觉,但找不到合适、准确的词语来描述它,所以还是“闷葫芦”,不能很好地表达。例如:学生虽然知道遇到4和比4小的数就舍去归0,遇到5和比5大的数就向前一位进1归0,他们遇到题目会做,但是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将解答过程表达出来。

3.无法进行数学沟通。

甲说:“一年有4个季度。”乙说:“我最喜欢春季。”这是一种无效沟通,乙把“季度”误解为了“季节”,它让沟通双方陷入了困境。

二、数学概念不清晰的原因剖析

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产生偏颇的原因很多,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

1.没有体验概念。

不理解数学概念,就不能完整地理解数学语言。只把概念生涩地展示给学生,而不让学生体验,哪怕学生倒背如流也不一定能准确、深刻地掌握。例如: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面积》时,教师直接出示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自己阐释这个概念。绝大部分学生说不清楚什么是面积,即使有学生已经清晰地掌握了“物体表面”“平面图形”“大小”这三个概念,并能用它们来解释面积的含义,这样的理解也还是表面化和生硬的。有些概念学生在教师教授之前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但是上课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深入体验的机会,学生还是会停留在原有的认识上,不能有效地形成正确的概念。

2.体验被干扰。

有了操作、体验也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充分地理解概念。为了教学概念,通常要准备学生体验所需的各类教学材料,但学生对这些材料的体验有时会被一些因素干扰,致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清晰。例如:教学苏教版三上《认识千克》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很多袋1千克的物品,有黄豆、米、盐……这些物品分发给学生后,很多学生便开始窃窃私语:“哦?黄豆”“我的是盐”“我的是大米”……他们好奇的是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对于要学习的概念“千克”基本不在意。丰富的教学材料使得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他们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而不能直接感觉其中蕴含的数学概念。

3.感觉未能配对。

如果学生有比较清晰的感觉和体验,但是没有及时用概念来为这些感觉和体验命名,那么学生也就无法将其展示出来,从而不能完成概念的表达。例如,教学“四舍五入”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40~49这些数中,哪些数看作40,哪些数看作50比较合适?通过讨论,学生认为:把40~44这5个数看作40,把45~49这5个数看作50。此时,学生对“四舍五入”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如果这时教师没有把“四舍五入”的法则——“遇到4和比4小的数就舍去归0,称为‘四舍,遇到5和比5大的数就向前一位进1归0,称为‘五入”告诉学生。那么,当学生要描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用“四舍五入”这个概念进行有效的表达。

4.体验和概念配对有误。

当体验和概念名称配对有误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教学《认识面积》时,教师准备好了各种学具,如橘子、纸盒等,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这些物体。学生会说它们很光滑、有点粗糙、很凉……此时,学生对面积的感受还是零碎的、纷乱的,如果这个时候给概念命名:你们刚才摸的就是桌面和铅笔盒的面积。那么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很可能是有误的。学生可能会把“光滑”“粗糙”“凉”的感觉当成物体的“面积”;也可能会把他摸到的物体的一部分面积当成物体的“整体面积”;还可能会把他摸到的物体的边缘(周长)当成物体的“面积”。

三、明晰数学概念的策略探寻

概念是建构一系列具有共同特性的事例的心理图式。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逻辑的分析均是透过概念完成的。拥有清晰的概念才能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在教学中,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是根本中的根本。

(一)调动感觉,丰富体验

学习新概念最首要的是加深、明晰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觉,如果跨越了感觉这一关,学生就会建构起一套大脑与身体分离的系统,所掌握的东西就只是知识,而无法形成智力。智力和身体、心理是一体的,所以,在教学时要丰富学生的感觉,让学生充分体验概念。调动感觉来丰富体验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简单列举动手操作和观察演示这两种方法。

1.动手操作,直观感觉。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要从感觉、体验开始,实物操作能使学生拥有直观的感觉和体验。教学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份学具,学生可以动用各种感觉器官全面地感受这些物体的特征,当教师让学生仔细地摸摸长方体并说出感觉时,学生说出了“这里(面)很滑”“这里(棱)细细的”“这里(角)尖尖的”……这说明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实物操作带给学生的认知礼物。

2.观察演示,分析比较。

直观演示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教师应准备全面的材料、合理的时间,确保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例如,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双数和单数的理解不深刻,于是,我设计了如下直观演示的环节,让学生将棋子平均分成两份:

取1枚棋子,用手指比划,说:“分不开。”

取2枚棋子,用手指比划,说:“分得开,分成了1和1。”

取3枚棋子,用手指比划,说:“分不开。”

…………

取完20枚棋子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发现:个位是0、2、4、6、8的数分得开,是双数;个位是1、3、5、7、9的数分不开,是单数。通过演示,学生对单数和双数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区分双数和单数,学生基本上都能进行很好的分辨。

(二)隔离干扰,明晰体验

人的感觉渠道非常丰富,致使其得到的信息比较杂乱,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目标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采用感觉隔离法。感觉隔离的方式很多,目的是将学习概念需要的核心体验和干扰因素隔离开来。

1.直接隔离身体感觉。

面对1千克的学具,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请你把眼睛闭上,用右手掂三下,仔细感受它的重量。”闭上眼睛,将视觉隔离,学生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这1千克物体是什么东西上而集中在物体的重量上了。如果能把包装袋的材质也统一起来,就又减少了一个干扰因素。学生通过一边用手掂一掂一边说1千克,把1千克的重量感觉和1千克的语言配对,换一只手再掂一掂,加强这种配对的感觉。

2.使用教具体现“齐性”。

要将干扰性感觉隔离,还可以用教具来完成,这些材料要具有“齐性”特点。例如:教学苏教版一上《10的认识》时,最好不要用带有“图”的卡片或糖果等作为学具进行操作,这些材料的某些特征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抽象出“数量”的意义。而应该使用手指、小木棍、纽扣、豆子、计数器等具有“齐性”特征的物品,通过操作这些直观的学具,让学生逐步抽象出“10”这个数量。将目标概念的非本质属性隔离,可以使体验指向性更强,有利于抽象出概念。

(三)抽象体验,提炼概念

“词不达意”是体验与语言脱节造成的,学生有了体验但语言没有跟进,就会只有感觉而无法表达。要使数学语言找到生命力,使数学概念准确、深入地扎根,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为感觉命名——确立概念。

当学生获得了清晰、深刻的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将感觉引向概念,并力争做到简洁、准确。例如:教学“面积”的概念时,教师请学生把一大一小两张橘子皮叠在一起比大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橘子皮表面的大小上,并由此继续感受两个牙膏盒表面的大小以及多个平面图形的大小。通过比较,学生不仅拥有了充分的体验,还将体验锁定在了大小上。此时,教师总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可以再重复一遍“面积”,除此之外的任何多余的词都不可以干扰此时概念的命名。概念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清晰的属于自己的对象。

2.找概念所指的内容——明晰概念。

为了明晰刚刚被命名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指认它所指的内容。如:让学生摸一摸橘子皮的面积(或牙膏盒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这个过程可以检测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情况,从中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概念。

3.用概念进行表述——巩固概念。

让学生用新概念表达,不仅能巩固新概念,还能让学生领略到一个准确的概念可以使沟通双方更容易理解对方。如学生和教师一起摸橘子皮的面积,教师:“我们摸的是橘子皮的——”学生答:“面积。”学生用“面积”这个概念进行表达时,概念就已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中。完成“命名、指认、表述”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将之前的体验与概念进行了配对,对概念已基本掌握。当感觉来临,配上准确的语言,语言便有了生命,感觉就有了归宿。

(四)纳入体系,相互支撑

对差异的感知是每一项智力活动的开始,在新建立的概念旁,引入一个相近概念或对立概念,可以让学生进行辨析,并通过辨析更深入地理解、区分概念,进而使概念更清晰、更准确。特级教师张齐华为了让学生体验、理解负数的含义,在学生标注的“-2”层电梯图上用红笔标出表示地面的线,并问学生用数表示是多少,学生认为是0。同样在海拔-28米、银行卡-10元、温度计-1℃的图上也用红笔标出表示海平面、0元、0℃的线,并问学生用什么数表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将正数、负数和0纳入了数的认知体系中,并得出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的正确概念。一个单纯的负数概念是孤独的,它需要找到自己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张齐华老师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负数,还引导学生找到了负数的支撑点——0,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负数、0和正数的关系。负数因为0、正数这些对应的量找到了立足点,负数概念也更显丰满和清晰。

当学生经历隔离干扰的丰富体验后,准确地将概念提炼出来,使数学概念与体验深度连接,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时,概念便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生命。这时,概念便不再是学生单纯记忆的一些符号,而是他们运用身体的各种感官体验过、在头脑中思考分析过、融入其生命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艾里克森.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兰英,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94.

[2]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连接数学概念体验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腾讯发挥“连接”优势助力区域品牌崛起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陈春花:什么样的公司最受90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