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乌龙事件频现的原因

2015-05-30 17:07史慧琴
今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李光耀乌龙传播学

史慧琴

摘  要: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前“死亡”的媒体乌龙事件,成为了2015年全球第一则乌龙新闻。国内外知名媒体及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于第一时间争相报道李光耀去世的消息。而在短短不到二十五分钟后,各大媒体又开始相继删除这些内容。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一则真实新闻的报道,经过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的传播,迅速地被广泛传播,其传播影响力可想而知。而未经证实的新闻其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同样也是超乎大家所想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光耀逝世乌龙事件的报道始末进行分析,分析媒体乌龙事件频现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规避乌龙事件的发生。

3.新闻从业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特别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其自身的传播特性和传播生态环境,的确使得一些新闻事件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迅速传播起来,并成为新闻热点。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自身特性所决定的传播特性,也使得新闻事件的审核制度成为一种空谈。因此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在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发生之际,还应该保持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冷静处理,不能盲目跟风。宁愿晚报道、晚评论,也不能在事实不清的前提下,单纯考虑时效而忘掉新闻工作人员应做好的本职工作。刚刚进入媒体行业的年轻人要更加谨慎发稿,遇到自己感觉不可控的新闻稿件时,应该尽量多采纳业内资深媒体人的意见,必要时请老媒体人多给把把关。

三、有效规避乌龙事件发生的措施

1.首先我们应该强化“把关人”的重要作用。“把关人”(Gatekeeper)也称为“守门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他认为: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事件,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3]。把关人的存在,或者说这种制度的存在,决定了哪些事件或事件哪些方面可以进入传播渠道,新闻事件的哪些方面又可以被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可以说各家媒体中的“把关人”地位尤为重要。央视国际频道、人民网及国内主要网络媒体缺少该有的判断,加之依据外媒截图进行简单编译,媒体争相报道时缺少应有的验证环节,当事新闻媒体的“把关人”未发挥其应有的把关作用,使得不实的新闻事件报道进入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加之这些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其他的新媒体、网络媒体也纷纷对失实事件进行报道,这样一来,受众不会认为报道失实。同时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在当今信息大爆炸和传播方式多元化、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把关人”传统的把关功能严重弱化。

2.加强媒体新闻发布的流程和机制。我们注意到,在这次乌龙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为何新华社和路透、美联、法新等视“首发新闻”为生命线的世界性通讯社没“中招”呢?其主要时因是在历年多年甚至超过百年的历练沉淀下来的严格发稿规程,有遍布全球的信息收集网络。我们以国内新华社为例,第一,其在对如何处理国际重大的突发事件,在确保时效和发稿安全方面有一整套成熟的流程和机制;第二,充分调动分布全球的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充分调动和信任驻外记者的第一手信息。

3.现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媒体自身的新闻发布流程规矩和机制是死的,遇到突发新闻,现场指挥也很重要。李光耀乌龙事件发生当天,新华社国际部值班编委在得到报告后,立即责成有关编辑室与前方分社核实,并明确要求对内对外和新媒体一律不得擅自发布相关消息。大约10分钟后,驻新加坡分社记者确认这是假消息,有关“李光耀去世”的截图也是假的[4]。在此期间,尽管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用户来电催询,新华社自始至终保持了“定力”,维护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大事看新华社”成为“朋友圈”感叹的流行词。

CNN、BBC、NHK等众多世界一流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曾出现过乌龙事件。近些年来,媒体新闻乌龙事件频发,我们不难看出媒体之间为了保持和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拥有更多的受众群,新闻事件经常未经核实,就被“抢发”。加之目前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其门槛低、参与度高、更为民主、自由和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等特点,使得“把关人”的传统作用逐渐淡化和削弱。媒体乌龙事件值得我们媒体人认真反思。作为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同时应当善于发现和质疑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新闻真实至上的原则时刻牢记,避免为了抢时效而盲目跟风。对于受众,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对媒体的舆论监督,要让媒体感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并因此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准。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陈俊妮.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徐锦博,罗翔宇.媒体乌龙事件的传播学浅析[J].声屏世界, 2014(2).
  4. 新华网重庆频道.国父李光耀去世?媒体乌龙日为何世界性通讯社没中招[EB/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3/21/c_ 1114716164.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李光耀乌龙传播学
阴差阳错闹乌龙
乌龙泄密事件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引力波探测的“大乌龙”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李光耀生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