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凤凰微课程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

2015-05-30 06:02姜妍张菊兰
今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因素

姜妍 张菊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受众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微课程已成为了新环境下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从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环境、受众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凤凰微课程传播效果的因素,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凤凰微课程;因素;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123-02

随着以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迅速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步兴起,信息传播的形式变得更加碎片化,人们接受的信息单位越来越小。凤凰微课程这个学习平台恰巧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信息整合与传播的工具。本文在理解微课程发展历史、基本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凤凰微课程当前的传播现状,并发现凤凰微课程这个在线学习平台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凤凰微课程概述

(一)凤凰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程”,追本溯源是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Kee教授提出学生需掌握核心部分概念来应对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快速增长融合。

2011年4月,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在当前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普遍低的情况下,首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式教学资源——“微课程”。短短1个月时间内,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700份,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微课的出现“引爆”了佛山淘课热。

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各行业公开课、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满足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二)凤凰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名词的真正提出者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Penrose开创的声名远扬的“一分钟的微课程”,其中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一种聚焦性的学习。

基于对微课程的历史和资料的总结,本文认为,传播学角度的微课程即传播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微视频,且时长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由一线教师独立自主制作的集中针对某一教学问题,把传播目标和传播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的微小课程。微课程可以支持翻转课堂学习、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为教师所需所用,更要适用于包括受众在内的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三)凤凰微课程的意义

微课程的产生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教育传播环境,为了实现教育传播资源共享,并且从现今教育受众特点分析的角度上出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传播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传播的单向性,受众也有了自主的权利。

二、影响凤凰微课程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1]。凤凰微课程的传播效果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从凤凰微课程信息的传播发生到受众信息接收的分析入手,是凤凰微课程传递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传播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下从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环境、受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凤凰微课程的传播源分析

凤凰微课程的传播源指的是发布微课程的技术人员、发开者、讲课教师等。作为传播的主体,传播者决定了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内容、传播的范围等重要因素,掌握了传播的主动权。因此,传播者的自我特点也会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1.传播源的可信性、权威性。从信息的传播过程看,同一信息内容,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所传播的内容比可信度低的人传播的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受众在接受信息之前,首先考虑的是信息源的可信性。这包括两个因素:传播者的信誉和专业的权威性。霍夫兰等人的“可信性效果”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树立良好的形象是争取受众的前提条件。而专业权威性主要指的是,传播者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理论的完整性、知识传播的技巧等;2.传播源的教学设计能力。由于凤凰微课程时长限制,因此微课程需设计者具备一定的组织、安排课件内容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融合其他课程、体现教学重点、运用教育技术策略、将“精”的课程传达给受众。

(二)凤凰微课程的传播内容分析

微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如“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评论”等,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且微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凤凰微课程主要是以教学视频演示为主要方式,围绕各学科要点、习题例题、疑点难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因此微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对简单,教学内容含量小,知识点凝练,具有吸引受众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也运用了先进的传播技术,达到了视听完美结合的效果。微课程视频时间一般在十分钟以内,考虑到受众的特点,恰好能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发思考。在传播技术上,微课程的容量一般在20Mb大小,便于在网络中传播和下载,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到各种数码设备实现自主的学习,实现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三)凤凰微课程的传播环境分析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传播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进行,或者说,它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3]。凤凰微课程是基于网络的传播环境,具有与传统课堂不同的传播环境,所以其传播环境是复杂的。1.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凤凰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学生自主化的,辅助以其他学习方式,学生可根据自我的需要选择需要的课程,扩展视野。相比看书做习题等,有了视觉的刺激,更容易促进学习过程;2.主题式的学习环境。凤凰微课程的课时短、主题突出,可使受众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问题的解答。

(四)凤凰微课程的传播受众分析

与传统教学视频更注重教师的“教” 相比,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单注重教师的“教”,同时也注重学习者的“学”,实现了一对多的发散型的网络传播模式。受众的注意力有限。在凤凰微课程上小学生的微课程时长偏小于中学生的,其中超过10分钟的微课程大多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说,小学生年龄小,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因而在制作微课程时尽可能新颖,吸引注意力,时间短;而初中生和高中生所观看的微课程由于学习内容难度的问题在时间上则相对长些。因此,面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微课程的时长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微课程由文字、画面、音乐组合,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受众可以轻松的学习。

三、凤凰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对影响凤凰微课程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以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凤凰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传播内容的质量有待提高

微课程存在的一个传播技术问题就是微课程视频的拍摄质量不高,这可能是因为视频在拍摄或录制过程对传播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凤凰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的互动的网络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因此,微视频的拍摄、制作以及编辑技术又都制约着微视频的质量。此外,凤凰微课程可以单独开展一个微课程制作的培训版块,让教师把握更多的微视频制作的规划和建设的策略、方法等。

(二)学习者的交互性较差

虽然凤凰微课程的点击量超过6万人次,但跟帖量却是寥寥无几,也就是说传者在完成录课上传之后,未能与受传者进行适当的互动交流,缺少信息的及时反馈。微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微学习环境的互动传播和学习方式的设计,如凤凰微课程可以增强微视频的及时反馈和点评功能,增加信息的双向交流,设计微课程应用过程中的教师反思、用户评论和学习反馈等环节板块,让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更强[4]。此外,教师录制的微课程也可以适当灵活多样地提问,凤凰微课程还可以在每节微视频下设置学习者专属的讨论小组,为学习者提供相互信息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能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给学习者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三)知识讲解缺乏整体设计

传者要多从学习者的角度了解其心理需要和学习习惯,设计出能吸引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微课程,随之提高的也有凤凰微课程的质量,让学习者有更高的积极性。微课程的整体设计也需要集体的智慧,凤凰微课程设立的平台可以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四)推广力度尚需增强

近年来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越来越广为人知,教育研究者积极地对其进行梳理和探索,而独立录制并上传到凤凰微课程平台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也越来越多。由此可知,凤凰微课程这个学习平台急需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教师和学习者了解它,使用它。因而,凤凰微课程作为新时代下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有效资源,它可以依托中国微课网、翼学网等已经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教育传播网站,设置友情超链接方便学习者进入凤凰微课程。利用知名教育家或是教育学者撰写软文并发布到他们的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上,让凤凰微课程为更多的教师、家长所熟悉。

凤凰微课程在微课程领域刚刚崭露头角,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平台,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它的成长必将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相信在凤凰微课传播者的努力下,使受传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向着凤凰微课传播者预定的要求发展变化,并将更广泛为师生所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向宁,闫升.影响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知识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报,2002(2).

[2]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关于举行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审活动之微课大赛的通知[EB/OL].www.cnweike.cn,2013-03-14.

[3] 传播环境[EB/OL].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diffuse/anli/ wtjd45.html.

[4] 胡铁生.中学生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