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

2015-05-30 10:48付光平余文芝王忠祥��刘学全��高丽赵彦清周大燕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

付光平 余文芝 王忠祥��刘学全��高丽 赵彦清 周大燕

摘要:本文针对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山地特点及水源涵养林经营目标,提出了郧阳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筛选推荐了适宜石漠化山地造林的先锋树(草)种30余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郧阳区石漠山地水源林营造模式4个及其营建技术,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服务。

关键词: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水源涵养林;造林模式;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6-0050-03

1研究区概况

郧阳区地处鄂西北山区,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重要的水源区。

石漠化是郧阳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和“一江清水送京津”的头号障碍因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布广。郧阳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全县383 058 hm2国土面积中,岩溶区面积147 3814 hm2,占385%,其中石漠化土地40 1472 hm2,占105%;二是危害大。石漠化导致耕地减少、生态恶化、水土流失、灾害频繁、水源枯竭,一些地方甚至到了无地可种、无水可饮、无柴可烧的困境,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治理难。石漠化地区生态十分脆弱,生态破坏十分容易,而要逆向修复的过程漫长,投入大、难度高、任务重。因此,在郧阳区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山地开展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同时也是全力打好相持阶段林业发展,实施“东扩、西治、南用、北休”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

2郧阳区石漠化造林树种的选择

2.1选择原则

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筛选不同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是造林的关键环节。

(1)乡土树种原则。造林树种尽量选择乡土树种。

(2)多样性原则。多物种、多形式的造林。

(3)合理配植原则。根据石漠化小生境,乔灌草搭配,合理配置密度。

(4)地带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和造林树种。

(5)生态适应性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适地适树。

(6)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以生态树种为主,适当选择经济树种,在实现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土地的经济生产能力。

2.2选择的要求

(1)能忍耐土壤周期干旱和热量变幅。在幼苗期间,既能在土壤潮湿环境下生长,亦能抵抗土壤短期干旱的影响;既能在温差小的环境下生长,亦能在夏日炎热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不致受到灼伤或死亡。同时,在高温、干旱综合影响作用下,亦能照常进行生理活动。

(2)要求根系发达,能穿窜岩隙缝间,趋水趋肥性强。

(3)易成活,生长迅速,能短期内郁闭成林或显著增加地表盖度。

(4)具有较强的萌芽更新能力。

(5)适宜于中性偏碱性和喜钙质土壤生长。

2.3推荐的树种

(1)针叶乔木:柏木、侧柏、圆柏。

(2)阔叶乔木:刺槐、银合欢、响叶杨、桤木、麻栎、白栎、栓皮栎、女贞、构树、青冈、枫香等。

(3)经济树种:黄柏、花椒、核桃、杜仲、香椿、乌桕、漆树、桑树、油桐、盐肤木、棕榈等。

(4)灌木:白花刺、刺梨、火棘、紫穗槐、马桑、杜鹃花等。

(5)藤(草)本植物:金银花、扶芳藤、爬山虎、龙须草等。

湖北林业科技第44卷

第6期付光平,等: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

3治理模式及营建技术措施

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带来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郧阳区山地石漠化和半石漠化日趋严重。在现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如何建立新的人工林生态系统,需要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与人工造林相结合,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确定科学营造水源涵养林典型造林模式、方法和技术措施。

3.1半石漠化、石漠化乔灌结构的水源涵养林模式

适应条件:坡度35度以上,岩石裸露率30%~70%的石漠化区域,有部分灌木或具有天然下种侵入的条件。

技术措施:造林树种以柏木、栎类、刺槐等为主,同时选用白花刺、马桑等灌木树种进行直播。乔木苗木采用容器苗,整地时不全面砍山,实行局部整地,株行距及整地规模不要求一致,采用见缝插针的整地方式,每亩栽植110~200株。栽植时汇集表土或者客土回填,增加定植穴土层厚度,穴面用石砾覆盖。造林当年不动土抚育,次年起连续抚育3年。

3.2山地生态薪炭林模式

适宜条件:山地中下部,岩石裸露率30%~70%,位于半石漠化、岩层倾斜、水热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农村能源紧缺的地区。

技术措施:采用鱼鳞坑整地,尽量保留原有植被,造林密度不一,视造林土壤植被情况而定。造林第二年开始,连续抚育3年。成林后采取矮林作业,严格限制采伐。

3.3工矿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模式

适宜条件:由于开矿、开山修路等工程施工中,碎石泥土随意堆放,使坡下植被遭到破坏,形成石漠化土地的地域。

技术措施: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施工对坡下植被的破坏;对施工刚完毕的地段,及时种植杨树、香椿等深根性树种,尽快固持土壤;对己形成石漠化的山地,采用挖大窝、回填客土造林措施进行植被恢复。

3.4石漠化山地逐级恢复治理模式

适宜条件:基岩裸露率70%以上的石漠化土地,立地条件极端恶劣,且母树和幼树缺少。

技术措施: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在石缝、石沟等有土壤的地块,先后补植补播灌木树种、乔木树种,但尽量不要破坏原有植被,成林后严格限制采伐。

4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近几年来,郧阳区举全区之力,坚持以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以荒山绿化为切入点,以建设库区生态经济型林业为目标,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森林植被明显增加。首先是2001年郧县被国家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县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林业生态建设、丹江库区湿地保护、长防林二期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陆续被国家纳入项目库,并先后逐步实施。其次是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分别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郧县林业生态建设放在了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化建设的任务目标。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水源涵养林经营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是郧阳区林业重要的生态工程,是一项重要、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县、乡政府高度重视,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先后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层层落实,确保工作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以保证工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4.2依靠科技,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和新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工程建设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科技兴林体系。严格技

术管理,增强科技兴林意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选择对经营水源涵养林有重大作用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运用,特别是优良适生树种、营造林模式的选择、容器苗培育、客土回填鱼鳞坑整地、抗旱栽培等技术,促进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向新技术和集约经营方向发展。

4.3加强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

一是强化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基本管理程序,按规划立项、按设计施工、按效益质量考核;二是加强工程管理,按国家制定颁布的规程、规范和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做到科学造林、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郧县石漠化山地水源林营造模式研究与示范课题组,并制定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工作计划。确定县林科所为课题承担单位,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林调队和杨溪、安阳、原种场等三个林业站为协助单位,县科技局为课题组监督管理单位;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坚持自力更生办课题,勤俭节约搞科研的原则,广泛筹集资金,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和审计监督;五是加强信息管理,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监理制,对课题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协保.我国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1):57.

[1]张清海,林昌海,何腾兵.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J].贵州科学,2006,24(3):6265.

[1]杜鹰.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产业,2011,(7):1619.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
分析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基于数字化管理的架构来探讨社保档案的管理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网络通信技术在信息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天津市地表水资源保护保障措施思考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