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山区常见民族药用植物资源

2015-05-30 10:48宋荣彬杨鑫��庞宏东��覃瑞万定荣��陈雁��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资源

宋荣彬 杨鑫��庞宏东��覃瑞 万定荣��陈雁 ��

摘要:本文对鄂西南山区15种常见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形态特征、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土家族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西南;民族药用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6-0052-04

鄂西南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三峡腹地,西连重庆市黔江开发区,南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毗邻,东接宜昌市,北邻重庆市万州开发区。人口除汉族外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少数民族为主,其中以土家族人口最多。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地貌为主,三面高山环绕,北面为大巴山南部余脉——巫山山脉,南面为武陵山余脉,西面为齐跃山脉。境内山峦起伏,垂直海拔差异大,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多样。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充沛,温暖湿润,云雾弥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据《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记载,恩施全州药用植物共202科881属2 258种,占湖北省药用植物的61.8%。民族医药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民间土医常用中药材就达600余种。近年来,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药用植物资源遭受过度开发,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枯竭,对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刻不容缓。

通过对鄂西南山区的实地考察,走访药农和民间土医,结合《中国药用植物志》、《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湖北植物志》等资料,整理统计出鄂西南山地分布的常见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分布、生境、药用价值、资源情况进行了介绍。

1资源种类及应用研究现状

1.1天麻

为兰科天麻属腐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当地又名“赤箭”,属于国家Ⅲ类重点保护中药材。多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亦有,适生海拔1 000 m以上。全株不含叶绿素,无根,与蜜环菌共生。其块茎入药,性平,味甘,可熄风镇痉,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主治头痛、头昏、眼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姜丽[3]等研究发现天麻近年来在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中应用较多,且多配伍葛根使用。其中天麻素和葛根素都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抗氧化等药理活性。临床上二者单独使用常被用于高血压、突发性耳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颈椎病、眩晕等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两者的注射液亦常联合静注给药用于治疗上述疾病。

1.2土木香

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或总状土木香I. racemosa的干燥根,为多年生草本,当地习称“藏木香”。多生长于河边、田边等潮湿环境中。其性温,味辛、苦,具有健胃、利尿、祛痰和驱虫等功效。目前已从土木香中分离得到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二氢土木香内酯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驱虫、抗菌、降血糖和镇痛等多种功效。

李勇[4]等从土木香中提取的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2-羟基-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和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作为抗肿瘤活性研究对象,利用MTT比色法检测这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李明[5]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土木香中倍半萜内酯对人乳腺癌细胞显示极强的抑制作用。

1.3南方红豆杉

为红豆杉科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当地别名“雪柏”。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长在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以种子入药,性温、味苦,具有消食积、驱蛔虫、利尿之功效。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药,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等。杨逢建[6]等研究发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等药用活性物质含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紫杉醇与三尖杉宁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含量的最高值都出现在5月。

1.4千里光

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的全草,当地又称“一扫光”。多生于海拔2 300 m以下的山坡、山脚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该药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凉血、明目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眼结膜炎等。HPLC 指纹图谱及 ESIMS 分析表明黄酮是千里光的主要成分,而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具有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已有文献报道千里光总黄酮具有抗炎作用[7]和抗大肠杆菌作用[8]。何忠梅[9]等研究证实千里光总黄酮有明显的体外抑瘤作用,表现出很强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1.5马鞭草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的干燥地上部分,当地俗称“马鞭梢”。多生于林边、路旁、田野、山地、溪边等处。其主要功效为凉血、破血、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虐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淤闭经、痛经、痈肿疮毒、肿毒、跌打损伤等症状。马鞭草的活性成分以环烯醚萜苷类物质为主,这也是其镇咳作用的有效物质基础[10],其中马鞭草苷和戟叶马鞭草苷(即5-羟基马鞭草苷)为其抗炎主要活性成分[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水提液、醇提液、挥发油等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神经保护、调节免疫活性、抗氧化、抗早孕等作用[12]。

1.6天名精

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的全草,当地又称“野烟”。多生于村旁、路旁、山坡溪边或林缘,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 000 m。《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有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等功效。其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口腔糜烂、三叉神经痛、毛囊炎、扁平疣、流行性急性病毒性结膜炎、毒蛇咬伤等症。王德龙[13]等的研究表明,天名精内酯酮酯类衍生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张亚梅[14]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天名精内酯醇衍生物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1.7支柱蓼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当地俗称“算盘七”。多生于海拔800~2 500 m林荫下阴湿草丛中、溪沟边。药用其根茎,具散血,止血,行气,调经之功效,可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痢疾,崩漏,月经不调等症。其主要活性物质有黄酮类化合物、蒽醌及其衍生物、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糖酯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甾体以及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同时药理研究表明,本属植物大多数种具有抗炎、抗肿瘤、降脂、降压等生物活性[15,16]。

1.8火炭母

为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的根茎或全草,当地俗称“荞当归”。多生长在海拔500~2 000 m的山坡路旁或沟边。其性凉,味酸、涩,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痢疾,咽喉肿痛,肝炎等。火炭母含有多种黄酮类及酚酸类成分,因而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抗癌、对肾脏的保护、营养保健、对心血管的保护、抗辐射及护肝等作用[17]。

1.9凤尾草

为凤尾蕨科植物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的全草,当地又称“鸡脚草”。喜生长在荫蔽、湿润、温暖的气候,生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阴湿山地、墙缝、井边、石灰岩石隙中。其性凉、微苦,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功效。近来的研究表明凤尾草在抗菌[18]、抗肿瘤[19]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1.10仙桃草

为玄参科植物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的带虫瘿的全草,当地也称“接骨仙桃草”。喜温暖、向阳环境,多生潮湿的路边和荒地上。其性味甘、微辛、性平。以全草入药,具有化瘀止血、清热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疮疡,咳血,吐血,衄血,肚胃气痛,疝气痛,痛经等症。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木犀草素、金圣草素、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等。宋光伟[20]等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用于控制仙桃草药材质量。

1.11白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var.japonicus的干燥呈竹鞭状的根茎,当地又称“竹节三七”。生于海拔600 m以上的深山峡谷靠北坡阴凉处。2010 年版药典记载该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祛痰止咳、补虚强壮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痨嗽咯血,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病后虚弱等症。其主要成分为皂苷类(如竹节参皂苷、人参皂苷等),具有抗肿瘤、保护脑缺血性损伤等。贺海波[21]等初步证实了竹节参总皂苷是通过对抗自由基、拮抗心肌组织过氧化损伤,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及减少心肌酶的释放,来减轻心肌缺血对心肌组织所造成损伤,进而实施对缺血心肌实施保护作用。

1.12白花蛇舌草

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全草,当地俗称“蛇箭草”。多生于水田、田间、路边、溪畔草丛中。本品性寒,味苦、淡,归胃、大肠、小肠经,其干燥或新鲜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主治恶性肿瘤、胃肠炎、阑尾炎、泌尿系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病症;外用治疗毒蛇咬伤、痈肿疮疖等症。其主要成分齐墩果酸和环烯醚萜苷类为保肝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降低转氨酶的活性[22]。

1.13白英

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的全草,当地又称“排风藤”。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怕水涝,多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山坡、路边、林缘、灌木丛中及平原地区。其性味苦,平,有小毒。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之功效;根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苏香萍等[23]对排风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研究其内生真菌抗菌活性,发现分离的 18 株排风藤内生真菌中有 2 种菌株有广谱抗菌活性,1 株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为获得具有药效活性的化合物提供研究基础。

1.14白首乌

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隔山消Cynanchum wilfordii,当地俗称“白奶奶”。多生于海拔1 800 m以下的山坡、路边或灌木丛中。药用其块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等功效。杨小红[24]等研究表明白首乌多糖具有降血脂生理活性,能够降低体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高脂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15白薇

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的干燥根及根茎,当地俗称“对月辛”。多生于海拔500 m以下的林下、灌丛、草地、溪流边。白薇味苦、咸,性寒,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等症。白薇中含有甾体皂苷、白薇素、挥发油、强心苷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等方面药理活性[25]。

2展望

本文报道的鄂西南15种常见民族药用植物,被土家族中医广泛采用。但过去对于土家族药用植物研究不深,导致忽略了许多土家族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价值以及开发利用研究。鄂西南山区是湖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有药用植物共202科881属2 258种,占湖北省药用植物的618%,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空间。随着近年来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医药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许多民族常用药用植物有待开发利用。随着现代药学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条件,加强民族药用植物品质或药理活性的研究,发掘出质量最好、疗效最佳的资源种类,同时也应对珍贵中草药资源加以保护,避免资源枯竭。总之,通过对常见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方志先,廖朝林.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秦天才.鄂西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山地研究,1998,16(3):220223.

[3]姜丽,王玉蓉,林珈好,等.天麻素与葛根素配伍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及溶解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3972400.

[4]李勇,丛斌,董玫,等.土木香中倍半萜内酯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0,41(8):13361338.

[5]李明,刘霞,郭书翰,等.土木香中倍半萜内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8):869872.

[6]杨逢建,庞海河,张学科,等.南方红豆杉枝叶中药用抗癌活性物质含量[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4):911914.

[7]张文平,陈惠群,张文书,等.千里光总黄酮的抗炎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605607.

[8]张文平,刘波兰,李小花,等.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千里光抗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机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3):4749.

[9]何忠梅,白冰,王慧,等.千里光总黄酮体外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研究[J].中成药,2010,32(12):20452047.

[10]张涛,阮金兰,吕子敏.马鞭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10):721.

[11]田菁,赵毅民.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268.

[12]杨海光,方莲花,杜冠华.马鞭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 (12):949952.

[13]王德龙,冯俊涛,张兴.天名精内酯酮酯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初步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 2013,22(11):8993.

[14]张亚梅,赵法兴,冯俊涛,等.天名精内酯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103106.

[15]王开金,张颖君,杨崇仁.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42(1):151164.

[16]杨雪琼,邹永明,叶静茹,等.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J].云南化工,2003,30(1):3133.

[17]叶青美,江仁望,韩方璇,等.火炭母药材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0):37.

[18]铁军,别平华.珍珠草与小叶凤尾草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3):353354.

[19]王刚,张利敏.凤尾草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8,25(4):52.

[20]宋光伟,邢茂,王伟,等.HPLC法测定仙桃草中木犀草素的含量[J].中国药房杂志,2009,20(15):1161167.

[21]贺海波,许佳,徐媛青,等.竹节参总皂苷预处理对冠脉结扎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J].中药材,2012,35(5):744749.

[22]张创峰,杨友亮,刘普,等.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4):379382.

[23]苏香萍,胡格华,吴军,等.排风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3371339.

[24]杨小红,周远明,张瑜,等.白首乌多糖降血脂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3811382.

[25]袁鹰,张卫东,柳润辉,等.白薇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1):68.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污水磷资源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