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草莓气雾立体栽培技术

2015-05-30 10:48赵兰黄雄军
果农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液池气雾储液

赵兰 黄雄军

气雾栽培是当前植物栽培模式中最为先进的种植技术,目前主要用于马铃薯的种薯工厂化生产,在成长周期较短的水果栽培如草莓、葡萄等应用很少。由于气雾立体栽培技术具有清洁、产量高、无土传病害、可以克服连作引起的生理障碍,克服肥水浪费等问题,因而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栽培新模式。气雾立体栽培技术在水果种植中少有栽培研究,我们利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日光温室,成功进行了奶油(日本品种‘章姬)草莓气雾立体栽培。

1 设计原理

利用水泵和增压泵将营养液从储液池引到管道,通过喷雾装置可调控、间断地定时喷雾到作物根上,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少量营养液利用落差回流到回收池,经过滤后回到储液池,营养液循环利用。

2 球形智能鸟巢温室搭建及气雾栽培功能模块

日光温室采用“鸟巢式结构”搭建,温室地缘直径61.8米,顶高18米,占地面积为3 000米2;采用蜂窝式空间桁架结构,即外三角与内蜂窝通过空间桁架的方式复合构建,形成温室强大的抗压性;棚内无立柱支架结构,便于设施布置和农事操作。气雾栽培功能模块包括4个系统:(1)储液池、回收池和过滤系统;(2)增压喷雾和回流系统;(3)定时及环境控制装置系统;(4)栽培系统。

2.1 储液池、回收池和过滤系统

在温室的中部一侧修建地下贮液池,贮液池用水泥砌成,底部加钢筋加固处理,要做好防渗防漏施工。贮液池的容积根据栽培面积确定,一般1亩栽培面积要求贮液池和回收池的容积要5~6米3,其中贮液池3~4米3,回收池1~2米3,贮液池和回收池用水泥墙隔断,通过3~4根管道连通。贮液池上部用空心水泥板加盖,预留1米2用可移动盖板覆盖,便于操作。贮液池要尽量做到不见光,使营养液不受污染,否则营养液容易变质,长出绿苔,从而堵塞喷头。回收池内装填过滤物质,一般装填卵石、粗砂和木炭,使回流来的营养液经过过滤后再进入贮液池,避免杂质进入。

2.2 增压喷雾和回流系统

根据供液量多少设计主、支管道及阀门。一般主管用直径40毫米的PVC塑料管,支管用直径20毫米的PVC塑料管,每个栽培槽设置2根支管,底部左右各1根。每根支管上均安装高压喷头,根据所选择喷头的喷射范围确定喷头间距,确保雾化效果好,而且要注意不能留有喷不到雾的死角。配备电动潜水泵,潜水泵的功率一般为0.6千瓦,水流经过可调节的增压系统通入管道,从而保证喷雾效果。

在栽培槽较低端开始铺设直径为20毫米的PVC塑料管回流支管道,端口要封过滤网,支管连接到直径为40毫米回流主管上,最后汇集到回收池。管道铺设注意有一定的落差。防止营养液滞留管道。

2.3 定时及环境控制装置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主机、分控器、传感器三部分组成。控制的流程是通过传感器将栽培苗床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传给到分控器,接着由分控器将信息传给主机,主机发出指令,通过电磁阀和水泵的作用把营养液直接供给植物。主机:收集栽培苗床、母液池(EC和温度、溶氧)和外空间信息(温度、光照、湿度)。我们可以在计算机的操作界面上操作设置喷雾时间等数据,可以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对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进行选择。分控器:按主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操作,直接和水泵相连接。传感器:安装时将传感器的感应器装入塔型架内,连接线的另一端就是感应头放入母液池内,负责将数据采集,传给分控器和主机从而完成自动供养任务。

2.4 栽培系统

2.4.1 栽培床设计 用水泥和红砖做为材料,砌一个U型小水池作栽培床,高25厘米,宽110厘米,长度根据情况而定。U型栽培池向铺有回流管道一端倾斜,倾斜度为1%,铺设黑白膜,目的是为了防止营养液滞留和水分流失。

2.4.2 栽培架床的制作 采用每张厚度2厘米、宽90厘米、长180厘米的泡沫板和钢管搭建金字塔型塔架,一般按照一高一低的模式搭建,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影响光照。栽培架床高160厘米,在主支架的两斜边上分别设有呈上下多层分布的长条状支撑架,侧面盖上泡沫板并锁紧。在各支撑架的泡沫板上以株行距20厘米×40厘米打孔,用海绵塞小孔以固定植株。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营养液配制

用于草莓栽培的营养液可以选用全价营养液,像日本的园式配方,也可以用针对草莓的山崎草莓配方。配制营养液时,为了防止配置时产生沉淀,一般我们把钙源和磷源分开,把不会产生沉淀的硝酸钙和硝酸钾归为一类,把磷酸一氨和硫酸镁归为一类,通常把他们分成A、B、C三类(如山崎草莓配方),在配置的时候先将A液溶解稀释后加总需水量的70%,在稀释过程中要不断搅动,使营养液完全稀释后,放入储液池中并在池内循环30分钟。30分钟后将B液溶解稀释加入20%的水,放入储液池,进行池内循环30分钟。再将C液稀释后加水10%的水,放入储液池,再进行池内循环30分钟。栽培草莓营养液的pH值保持在5.5~6.5弱酸性之间较理想。

山崎草莓配方

营养液配置好后即可以使用,通过计算机的控制阶段性地喷施在植物根系上。在管理上,一般采用先配后补的原则,就是说第1次配置好后投入使用,今后要阶段性配置营养液以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根据营养液的浓度来决定。营养液的浓度会通过计算机上装有EC传感器EC值指标来判断,通过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电导值,作出浓度与电导值关系的标准曲线,据此即可查算出母液的补充量。草莓栽培需要的EC值范围为0.8~2.0毫西门子/厘米。苗期的适宜EC值为0.8~1.5毫西门子/厘米,开花结果期的适宜EC值为1.5~1.8毫西门子/厘米,收获期的适宜EC值为1.8~2.0毫西门子/厘米。除添加母液外,隔一定的时间需要补充水分,使营养液恢复到贮液池内原来的水位线。

3.2 定植

9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一般控制在16~18株/米2(折11 500株/亩)。为提早成熟上市和提高产量,定植前先对奶油草莓进行假植,分化出花序后再定植于泡沫板上。定植前要剪除幼苗的老叶、病叶、匍匐茎,剔除小苗、弱苗。定植时,奶油草莓苗的弓形面向人行道的一侧。

3.3 定植后的栽培管理技术

3.3.1 叶面肥管理 植物除了根系吸收营养物质来促使其生长以外,还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喷施的时间以早上或傍晚为主,在草莓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每隔7~10天喷1次0.2%~0.5%(w)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前期生长以尿素为主,后期开花后以磷酸二氢钾为主。

3.3.2 光照、温度管理 草莓定植后,为防止植株进入休眠矮化,并促进花芽的发育,应给予较高的温度,白天28~30℃,最高不超过35℃,夜间12~15℃,最低不低于8℃。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8~12℃。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间8~10℃,温度太低花药不能散干。

草莓虽是喜光作物,但比较耐阴。光照强时,植株低矮粗壮果实含糖量高、香味浓。光照不足或种植过密时,叶片薄,叶柄花柄细长,叶色淡,花小,果小,味酸,成熟期延迟。草莓不同生育期对光照时数要求不同。开花结果期与开始生长期通常需日照时数为12~15小时,花芽分化期的有利日照时数只需12小时,草莓进入休眠期的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内。

3.3.3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是以防为主,将防虫网镶嵌在门帘和边膜上,使得一些害虫无法进入,并定期对大棚的整体空间环境进行杀菌消毒,一般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行杀菌。在外界空气条件较好时候进行通风换气来净化空气。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物理的方法,来防治病害虫,利用诱杀灯和诱杀板来诱杀虫类,在主进水管上安装紫外线杀菌灯对循环的营养液进行杀菌。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大棚内的虫害和病害将减少到很低,几乎可以做到免农药栽培。

3.3.4 植株生长管理 草莓生长的整个生长期都要及时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通常每株草莓保留10~15片叶。奶油草莓植株大,叶片近似鬼怒甘,果柄特长,一般果柄长20厘米左右。花序为分校型,l、2、3级花序果个重差异不大。当植株的腋芽大量发生时,要把后期发生的腋芽及时去掉,节约营养,以免影响果实的发育。

4 分析讨论

(1)通过特定的种植架实现立体栽培后,与平面种植相比,种植株数每亩可提高20%~30%。另外,改用气雾立体栽培后,由于营养液可以任意选配,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适种范围更广。但是,气雾栽培存在前期一次投入大,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缺点。

(2)定植时将奶油草莓苗的弓形面向人行道的一侧,这样,植株沿栽培架床上方生长,花序朝向人行道,便于疏花、疏果及采收,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植株生长与果实生长分开,可避免果穗在植株丛中低温高湿时感染灰霉病,还可延长果实光照时长,提高果实的着色和糖分积累,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3)奶油草莓口感好、风味独特,是一种较好的草莓品种,但由于水分充足、果实较软,很难运输贮存,因此比较适合地头销售或在城市周边做采摘。

猜你喜欢
液池气雾储液
原油管道泄漏扩散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废弃气雾罐回收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一种橡胶制品的硫化装置
水面LNG液池扩展模型的分析与对比研究*
LNG船泄漏事故液池扩展计算及不确定性分析
工厂化蔬菜气雾栽培技术
基于ADINA的矩形储液池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机载储液罐研制方法研究
气雾栽培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LNG 地面泄漏蒸发速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