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05-30 10:48王春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血塞通

王春娥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拜阿斯匹林单一用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联合用药治疗,在口服拜阿斯匹林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及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1);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血塞通;拜阿斯匹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1-02

脑梗死及中风或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若患者在数小时或1~2d内发病则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化淤、通络,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研究[1]指出,联合用药治疗在快速改善并稳定病情中效果较单一用药更佳。基于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脑肿瘤、精神病、机体其他重大疾病等患者。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年齡38~89岁,平均(54.2±2.5)岁;发病时间2~48h,平均(20.1±1.2)h。伴有高血压42例,糖尿病35例,高血脂25例,冠心病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合并疾病等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指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药物拜阿斯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0.1克×15片×2板,批号121015)温水口服,每日3次,每次0.2g。治疗组给予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治疗。选用药物血塞通注射液(吉林市东北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2852,规格:每支2ml:0.1g)静脉滴注,将400mg血塞通注射液融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7d为一疗程,两疗程后比较其疗效。

1.4观察指标

1.4.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1)观察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意识、视野、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发音、记忆情况给予评分,每项0~3分,分数越高,缺损越严重。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5]评分评价生活自理能力。

1.4.2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包括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1.5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陈灏珠《实用内科学》[2]拟定疗效评判标准。①痊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能正常工作和生活;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③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部分生活自理;④无效或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生活无法自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22列,有效9例,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障碍于疾病共存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若非必要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临床研究[3]表明,大量药物已能逐步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如血塞通、拜阿斯匹林等。但不同药物药理机制有别,用药期间疗效也存在差异。血塞通注射液,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多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其主要成分三七在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液流动等具有显著的效果。但该其属中成药,在药效方面较缓慢,趋于稳定。拜阿司匹林在人体内降解后化为代谢产物水杨酸,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发挥解热、镇痛、消炎等特性,从而达到控制并逐步改善急性脑梗死病情的作用。该药属西医化学药物,应用于患者后可迅速发挥药效,但长期服用易伴有依赖性,病情易复发。研究[4]指出,单一用药治疗对患者单方面病症改善效果较佳,但就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病因及临床表现均较复杂,要确保预后效果,若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给予联合治疗,疗效更佳。

本研究中治疗组则采用联合用药治疗,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急、重特征,给予拜阿斯匹林迅速消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再配合服用血塞通活血祛瘀,通脉活络,逐步稳定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提示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有助于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是评价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客观性指标,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进而提高治疗水平。

本文研究表明,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因受到样本对象来源与数量的限制,且对血塞通拜阿斯匹林联合用药机制分析不足,所得结论可能会出现偏畸,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展开多中心、多维度的前瞻性研究去加以求证。

参考文献

[1] 孙皓,苏代泉.血塞通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06):836-836.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668-2670.

[3] 华裕鹏.血塞通联合拜阿斯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09):56-58.

[4] 杨迎.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胶囊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安全性[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1):10-11.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血塞通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