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5-05-30 19:46王义勋陈京元唐岚查玉平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香菇发展现状湖北

王义勋 陈京元 唐岚 查玉平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本文从地理资源、科学技术、市场与物流等角度阐述了湖北省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认真分析了湖北省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认清香菇产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提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探讨性分析,以期为湖北省香菇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借鉴。

关键词:湖北,香菇,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6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6-0070-03

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香菇属Lentinus,是一种重要的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铁、钾、维生素D原,可治贫血,预防佝偻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次,香菇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已开发成抗肿瘤的药物。此外,香菇中还含有蛋白质、矿质元素、微量元素和一些少量的挥发性成分。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中国特产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香菇生产、出口国,香菇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湖北省是中国香菇栽培大省,香菇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30%,部分市县香菇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较大,成为农民致富创业的重要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2011年,远安县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24亿袋,总产量达10万吨,产业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但是与香菇产业强省相比,湖北省香菇经济效益和产业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本文概括性分析了湖北省香菇产业的发展优势及现状,并进行了可持续性发展探讨,以期为湖北省香菇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借鉴。

1湖北省香菇产业发展优势

1.1地理资源优势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盆地。首先,山区林地居多,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其中栎林面积所占比例较高。其次,湖北省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之间,气候过渡性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拥有发展香菇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发展香菇产业的独特优势;同时,山区远离工业粉尘污染,冬季病虫害相对较少,更具备生产有机香菇的环境条件,产业效益优势明显。如今,香菇是湖北省大规模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成为山区农林经济支柱产业。

1.2科学技术优势

湖北省内有我国最早食用菌研究开发的大专院校,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菌种资源,并专门开设有食用菌相关课程,为全省培养了从事食用菌及相关产业的技术人员。同时,各食用菌产区都成立有食用菌协会、食用菌科研所及食用菌技术服务部门,构建了一个从省到乡的技术网络,为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1.3市场与物流优势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美称,交通发达、便利,拥有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农贸市场,商贾云集,有利于香菇产品的流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湖北省内销潜力巨大,各主产区都建有自己的批发市场和营销网络,仅随州市就有三里岗、殷店、草店、万和等四大香菇交易市场。同时,湖北香菇还瞄准国际市场,远销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4产品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香菇品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其中以大洪山、银兆、楚峰等为代表的随州香菇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原产地标记保护,为提升香菇品质、打造香菇品牌、扩大出口规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

湖北林业科技第44卷

第6期王义勋,等:湖北省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湖北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是中国香菇生产大省之一。目前全省50多个县(市、区)都有香菇生产,香菇产业的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1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湖北省香菇产业能够取得良好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重视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省内香菇生产发展好的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成立了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并采取了政策引导、科技支持、技术普及、典型示范、牵线搭桥等措施。如远安县以发展香菇生产专业村为重点,实行部门包村、项目扶持等,每年预算内安排财政资金,大力建设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大洪山地区和鄂西北地区为中心的香菇板块已经形成,成为政府的“钱袋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2科技支撑,标准生产

多年来,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为代表的科研单位为湖北香菇的品种引进与选育、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香菇新品种和新技术成果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与转化。仅在远安县,就研发出香菇8404、森源1号、森源2号、森源10号等一批适应性强的优质香菇菌种。同时,还开展技术攻关,首创了反季节香菇生产技术,实现香菇错时生产,错峰销售、均衡上市。

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湖北省制定出《湖北省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绿色食品香菇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香菇袋栽生产技术规程》等系列地方标准,对菌种、栽培、加工、产品质量等标准进行集成,为湖北香菇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地推进香菇质量等级化、标准化。

2.3注重生态,持续发展

传统香菇栽培每年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坏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这与全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形成必然的矛盾,逐渐成为香菇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香菇产业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大力推广使用钢筋水泥柱构建菇棚,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木材使用;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支持食用菌生产发展菌耳林;大力推广低耗材品种,探索秸秆、桑枝等替代原料,降低原辅料中木屑使用比例,从根本上降低对林木资源的依赖[4]。从根本上实现单纯的农业经济向农业循环经济转变,单一的传统优势向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转变,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高。

2.4产业调整,效益显著

经过多年发展,湖北香菇产业逐步调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首先,湖北省香菇生产由传统的季节性栽培转向周年栽培,实现香菇错时生产,错峰销售、均衡上市,避免集中上市、增产不增收现象;其次,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经营转向规模化布局,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实现了香菇质量等级化、标准化;然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组织生产和技术推广,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和半自动化的生产设施,既节约生产成本,又提高生产效益;再次,实现香菇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从过去以香菇的鲜品和干制品为主的香菇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逐步转向生产香菇酱、香菇调味品(香菇酱油、香菇味精)、香菇方便面等精深加工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市场风险。

3可持续发展探讨

在客观认识湖北省香菇产业的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香菇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理清思路,建设性探讨,努力把湖北香菇产业发展推向新的台阶。

3.1正确处理菌林矛盾,促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香菇产业是一项需要消耗森林资源的产业,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形成必然矛盾,但是菌林矛盾并非不可解决,香菇与森林能够实现和谐相处。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矛盾,促进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首先,适度砍伐林木是对森林的合理利用,但要坚决杜绝过度乱砍乱伐、毁林造田、毁林开荒、毁林种粮、把菇木林改为针叶林或非菇木林等战略性错误,大力发展阔叶林后备资源,处理好阔叶林资源有序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4,5]。其次,加强政府引导作用,让菇农认识到生态环境与香菇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香菇产业健康发展,使得产地生态环境得以维护,山区经济得以持续振兴,达到香菇与森林和谐相宜,共同繁荣。再次,积极寻求新的代料资源,从根本上降低对林木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单纯的农业经济向农业循环经济转变;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降低对林木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单一的传统优势向利用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转变,全面提高香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

目前,由于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待遇等现实问题,从事香菇研发和推广应用的科技人才逐渐流失,技术研发力量相对薄弱,与香菇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因此,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食用菌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突破,打造出地域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构建灵活的人才培训机制,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站、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让食用菌专家走进农村广阔天地传播新知识和新技术,让基层技术人员不断接受函授、短期技术培训等形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其次,各级政府实施更加优惠政策吸引食用菌人才到基层就业,留住人才,同时鼓励基层食用菌人才接受再教育,不仅培育出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菇农和产业工人,而且培育出懂产业管理、产业经济、市场营销、加工技术、科研开发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再次,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创新。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菇品种很少,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很难从根本上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6]。

3.3建立企业+农户联盟,加强市场信息化服务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有必要建立健全企业农户的市场联盟,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更为长期、稳定、持久的联接机制,把保护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形成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循环体。通过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同时,政府应该在企业和农户之间牵线搭桥,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企业农户联盟是香菇产业发展的根本,但是产品更离不开市场。如何将农户生产的香菇和企业加工的香菇更好推向市场,需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来正确引导。广水市香菇市场信息服务经验值得借鉴,成立食用菌信息中心,设立网站,与国内外市场联网,广泛收集市场、生产、加工和产业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行情,为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指导。

3.4推行香菇种植科学化,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香菇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最好的办法是建立香菇标准化生产园区,改变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严格按照《湖北省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绿色食品香菇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香菇袋栽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规范组织生产,实现香菇生产、加工、分装、流通直至消费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其次,食品安全是限制香菇出口创汇的关键因素,建立一套符合我省香菇产业发展要求的香菇产业食品安全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种植,从香菇生产源头抓起,建立符合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要求。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必须在食用菌采后生产、加工过程中科学管理,严格执行GMP管理规程,建立和健全HACCP和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在营销活动中健全农产品认证和产品注册体系、农产品安全市场体系[7]。

参考文献

[1]张峰.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2:2830,40.

[2]张树庭,陈明杰.香菇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食用菌,2003,25(1):24.

[3]朱军. “随州香菇”获得原产地标记“国际护照”.农民日报,2004,2月20日第06 版.

[4]魏银初,班新河,王震.河南省香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2011,5:46.

[5]邓春生,熊中良,周世黄.我国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之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 19(2):157158.

[6]边银丙.食用菌菌种质量与菌种管理对策的商榷[J].中国食用菌,2005,24(6):56,23.

[7]周明,程薇,杨德,等.湖北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构想[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3:5155.

(责任编辑:唐岚)

猜你喜欢
香菇发展现状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香菇接种三招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