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效果

2015-05-30 01:49包国娜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重症哮喘综合治疗呼吸内科

包国娜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重症哮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5.0%)、并发症总率(5.0%)和对照组(77.5%、2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期间给予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临床结果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7-02

哮喘为临床常见性疾病,患者大多表现为支气管痉挛,严重者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危害生命健康[1]。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俨然成为临床危险性疾病。因此,必须探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2]。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临床方法治疗,旨在探讨综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重症哮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位于18-70岁阶段内,平均(26.6±2.6)岁;病程位于1-10年阶段内,平均(3.2±0.2)年;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位于20-72岁阶段内,平均(27.9±2.9)岁;病程位于2-12年阶段内,平均(4.5±0.5)年。两组重症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比对(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符合哮喘疾病診断,均表现为喘息、意识不清等临床特征;(2)排除精神异常、药物过敏等患者;(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治疗,包括:给予患者气道护理,确保呼吸道畅通。借助吸氧面罩吸氧,将氧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0L左右,使用氧化可的松药物,第1-3天将药物剂量控制在每天100.0-200.0mg之间,随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连续性使用1周后停用。另外,还可静脉滴注多索茶碱药物,即将多索茶碱药物放于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注射,药物剂量为200.0mg,每天注射1次,时间在20分钟以上;实验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药物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将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药物放于生理盐水中,布地奈德剂量为2.0mg,异丙托溴铵剂量为500.0μg,生理盐水剂量为4.0ml,雾化吸入,每天吸入2次。此外,针对意识不清患者,还可借助呼吸机通气治疗,呼吸机临床参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

1.4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转变,血气指标、呼吸功能逐渐恢复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转变,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均未变化为无效;(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3)比对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症状、血气指标均转变,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5.0%)和对照组(77.5%)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前期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差异性不鲜明(P>0.05),治疗后明显转变,实验组患者转变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2数据。

2.3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并发症,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1例,猝死0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总率为5.0%;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4例,猝死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总率为20.0%,差异性鲜明(X2=4.114,P=0.043)。

3讨论

哮喘为临床常见病,炎性反应相对较多,包括: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临床资料显示,重症哮喘时患者呼吸急促,并出现咳嗽、胸闷等临床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害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主要以控制疾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为主,然由于传统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多,致使临床效果不明显,被患者所抛弃[3]。因此,必须探讨安全、有效方法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呼吸内科重症哮喘疾病的研究发现,综合疗法效果突出。综合疗法中的吸氧操作,可从根本上减少患者过敏率;让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起到消炎、抗菌作用,增加受体总量,提高受体反应性能,控制前列腺素合成量,实现治疗目的[4]。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药物,抗炎、解除痉挛作用更佳,可从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气道阻力,提高肺部功能,提高抗炎活性。根据患者情况借助呼吸机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现状,减少呼吸负荷量,缩短通气时间[5]。从本组研究结果得知:综合治疗组患者好转率、并发症总率和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综合疗法治疗呼吸内科重症哮喘患者效果明显,好转率高达95.0%,符合劳程强[6]成就。

综上,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期间给予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学艳,刘坤.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4,28(35):7861-7862.

[2] 韩松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01):24-26.

[3] 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06):183-184.

[4] 张海锋,杜幼芹.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26(06):83.

[5] 王旭.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04):32.

[6] 劳程强.解析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09):5-7.

猜你喜欢
重症哮喘综合治疗呼吸内科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井下煤矿工人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128例效果观察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社区康复对婴幼儿精神发育迟缓的疗效及父母情绪的影响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40例临床研究